盧繼波

盧繼波

盧繼波,男,1959年生於雲南省馬關壯鄉。自幼讀書,亦兼耕作,間或作畫自娛,1980年畢業於文山高等師範學校美術系。

基本信息

個人簡歷

盧繼波,生於50年代末,壯族。自幼讀書兼耕作,間或作畫為娛。80年代畢業於文山高等師範專科學校美術系,後在基層文化單位工作二十九載。歷任文山州藝術研究所副所長;文山州政協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政協委員,文山州美術家協會主席,文山州文聯委員。2007年3月調雲南畫院。

現為雲南畫院專職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水墨氣派研究會副秘書長,雲南美術家協會第四屆、第五屆理事,雲南民族畫院副院長。2001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6年獲中共文山州委州人民政府首屆突出貢獻人才獎。

作品先後參加全國、全省各種美展獲獎並被收藏。幾年來其部分作品在英國、日本、法國、德國展出並為愛好者收藏。舉辦個人畫展數次。出版有《盧繼波中國畫集》、《盧繼波山水畫集》、《盧繼波寫生畫集》、《盧繼波版畫集》、《雲南壯族》、《壯族服飾圖案大觀》、《情系壯鄉寫生集》等畫集在全國新華書店發行。

創作照片 創作照片

從事過舞台美術設計、民眾美術輔導,後在藝術研究所從事美術創作,研究十餘載。作品多次展出、發表、收藏,並有部分獲獎,出版。專輯有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盧繼波畫集》、《文山風采》、《壯族文化》、《金葉之光》”。現為雲南畫院二級美術師,雲南美術家協會第四屆、第五屆理事,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理事,獲得2006年文山州“突出貢獻人才獎”,2001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

眾家評論

《壯鄉二月》

《翁丁村》

在近百年的中國水墨畫探索中,中國水墨畫展現的既是一個特色鮮明的時期,也是一個向現代型的過渡時期。這個過程中,畫家有對傳統的堅守,有對西方繪畫的接受融合,也有致力於在形式與內容上的全面改革。儘管派別不同,但它們的出現對中國畫的發展帶來了活力,注入了新的精神內涵。

十載有餘,刻木版畫,略有小獲。隨後我拜朱明先生研習中國水墨畫,以壯鄉、苗嶺、雪山、紅土地為創作母體,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把氣象萬千、豐富而無限的大自然作為自己的精神家園,全身投入其懷抱,得到了藝術的靈感和心靈的淨化。

傳統文人繪畫的發展至近現代,形式上的極大拓展與現代精神的注入,賦予其蓬勃的生命力。由此也確立了其寓意化的表現風格。其中,吳昌碩的作品渾厚博大,是傳統文化精神與現代平民精神的體現,對於現代繪畫影響巨大;齊白石繼承了其平民精神“膽敢獨造”,卻將水墨畫引向形式構成的極致,突破了傳統繪畫“不激不勵,風規自遠”的“中和”藝術精神。由此導致後世水墨繪畫形式上的誇張變形與風格上的標新立異,成為今天不少水墨繪畫人追求的新路。

古人說“筆墨當隨時代,古人之鬚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人之腹不能安我之腹湯”。傳統創作觀、審美觀是古人在傳統文化背景下和繪畫實踐中形成的,對繪畫創作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即使在現代,它的影響也是不可低估的。

傳統文人對繪畫創作的影響,我有以下認識:

其一,以形式寫神,六朝時期宗炳在繪畫中就提出“以形式媚道”。萬物皆會道,因而道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畫家在繪畫表現時除了注意不能停留在刻畫作品之表象,也應該通過形來體現大道。所以繪畫自形成伊始就在創作觀念上成功地超越了再現自然表象的一般認識,即“以形狀形,以色貌色”。

其二,外師造化。造化,即客觀自然。心源,即人的主觀思想。中國繪畫理論中,傳神的範疇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要傳達客觀對象之境,另一方面要反映主觀作者之神。繪畫是精神的產物。自六朝以來,歷代大家都旗幟鮮明地提出了繪畫目的就是怡悅自我,陶冶性情,先人無拘無束的創作精神,其內在意味多與自然會通,而這種意蘊也正是藝術的生命所在,與現代繪畫藝術的內在追求是息息相通的。

當前中國水墨畫創作,以傳統筆墨、各類現代手法來強調筆墨的獨立性價值,消除理念與方法,成為新的態勢。在這種語境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當前的畫家,以個性化的筆墨形式創造,為現實主義中國水墨注入時代活力;以當代筆墨力量,推動中國畫現代形態的演進。但這所有的創新進步都應有中國傳統文人畫精神,因為這是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上,當代畫家的使命所在。盧繼波/文 圖片由畫家提供

作品照片 作品照片

盧繼波,壯族。曾任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藝術研究所副所長,自治州美術家協會主席,自治州政協第八、第九、第十屆委員。2001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專家政府特殊津貼。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雲南省畫院專職畫家,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理事,雲南省美術家協會第四、第五屆理事,雲南省民族畫院副院長。作品曾在國內外展出並獲獎,多被有關機構和個人收藏,並出版有《盧繼波畫集》。

作品賞析

盧繼波作品 盧繼波作品
盧繼波作品 盧繼波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