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忠報國

盡忠報國

盡忠報國,漢語成語,出自《北史·顏之儀傳》,比喻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

基本信息

拼音

jìnzhōngbàoguó

英文

tobeloyalandpatriotic;todevoteoneselftoone'scountry;togiveone'sfealtytothenation

解釋

盡忠報國盡忠報國
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愛國

近義詞

忠心耿耿、為國捐軀

同韻詞

名垂竹帛、鸞飄鳳泊、巧偷豪奪、百般折磨、七死八活、暴取豪奪、低唱淺酌、忍恥苟活、要死要活、說死說活

出處

北史·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史·岳飛傳》:“初命何鑄鞫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相關典故

北周宣帝時御史大夫顏之儀經常苦苦勸諫宣帝不要暴政,被宣帝冷落。宣帝死,朝中大臣劉昉、鄭譯造假遺詔讓楊堅做丞相輔助小皇帝治理國家,顏之儀極力反對,誓死要盡忠報國。楊堅大怒,要殺掉顏之儀。由於顏之儀得到民心,因此只被楊堅貶到西疆當郡守。
隋文帝楊堅即皇帝位後還是表揚顏之儀,對他說:"見危授命,臨大節而不可奪,古人所難,何以加卿。"

示例

~,乃臣子之責。 ——明·郭勛英烈傳》第三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