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澄華談紀德

圖書信息

作者:盛澄華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平裝: 274頁
品牌: 上海貝貝特
ASIN: B008THL8ES

內容簡介

紀德今日已被公認為法國乃至全歐洲最偉大的作家。他代表了以文藝復興為傳統的西歐文化演進中最後而也是最光榮的一環。這一位七九高齡的當今文壇宗師,至今仍堅貞地操守著他一生為人與為藝術的態度。他的真誠與“為良心自由,獨立,反奴役”的信心使他成為今日最卓犖的中流砥柱,與一切勢利的實用主義式的“現實主義”相拮抗。他的作品在全世界乃至貧困的中國都已有謹嚴的譯本,且產生很大的影響。他屬於蒙田以來那種人性而柔和,且又無微不至的散文傳統;他的“我”,豐富而親切,虔敬而舒捲自如,最足闡揚法國清明的人性批評傳統。和馬拉美一樣,他是樸素的道德家;另一面,他又和白朗寧,勃萊克,尼采,陀斯妥易夫斯基緊凝成一支堅強的反中庸常識的精神血統。他是本世紀最好的沉思工作的修士,也是發展廣大的人類愛的人性主義的落日,輝煌無比。

作者簡介

盛澄華(1912―1970),浙江蕭山人。1935年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赴法國巴黎大學文學院深造。此間與法國著名作家紀德建立了友誼。1940年回國後出任陝西城固西北大學副教授。三年後,調任復旦大學外文系教授。1947年轉至清華大學外文系任教授。1949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南下工作團,在武漢軍管會文管部任武漢大學接管小組聯絡員,9月因病返回北京治療。1950年重返清華大學外文系任主任。1951年任高教部主辦的東歐留學班主任。1952年院系調整後轉入北京大學西語系任教授。1969年隨北大去江西鯉魚洲農場勞動。次年因心臟病逝世於鯉魚洲農場。著有《紀德研究》(1948);譯有紀德《地糧》(1943)、《偽幣製造者》(1945)、《日尼薇》(1945),《世界童話文庫10集》(1948),《阿拉貢文藝論文集》(1958),普什科夫《法國文學簡史》(1958),阿爾達莫諾夫《斯湯達》(合譯,1958),伊瓦青珂《福樓拜》(合譯,1959),莫泊桑《一生》(1963)等

目錄

憶盛澄華與紀德 辛笛
父親辛笛與他的摯友盛澄華 王聖思
前記
安得列・紀德
《地糧》譯序
試論紀德
《新法蘭西評論》與法國現代文學
普盧及其《往事追跡錄》
紀德藝術與思想的演進
紀德的文藝觀
介紹一九四七年諾貝爾文學獎金得主紀德
紀德在中國
附錄
紀德作品年表
紀德書簡

內容摘要

《盛澄華談紀德》第一部分
試論紀德本文系拙譯《偽幣製造者》序文。曾連載重慶《時與潮文藝》四卷五、六兩期。文中材料取自讀《紀德全集》時所作的一千三百十三頁筆記。作為一本小說的譯序,也許長得荒唐;但比較說,這是我論紀德的文字中最花力氣的一篇。關於此文寫作經過,曾在《紀德在中國》中提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