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漢語詞語]

盛世[漢語詞語]
盛世[漢語詞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盛世,指中國歷史上社會發展中一些特定的階段,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繁榮昌盛的時期。 謂盛世即一個國家內政外交均有建樹時的狀況: 內政方面:經濟繁榮,科技發達,思想活躍,文化昌盛; 外交方面:軍事強大,貿易繁榮,影響力大等等。

基本信息

詞目

盛世

拼音

shèng shì

出處與詳解

興旺繁盛的時代。

《後漢書·崔駰傳》:“何天衢於盛世兮,超千載而垂績。”

《魏書·高閭傳》:“今 天下開泰,四方無虞,豈宜盛世,干戈妄動。”

宋王安石《送鄆州知府宋諫議》詩:“盛世千齡合,宗工四海瞻。”

清唐甄《潛書·用賢》:“盛世常見多才,衰世常患無才。”

郭沫若《水平線下·湖心亭》:“在租界上住著的時候,覺得中國的天下是太平無事的;但到‘ 中國地界’上來,更好,我們中國更還是羲農盛世!”

1.

《後漢書·崔駰傳》:“何天衢於盛世兮,超千載而垂績。”

2.

《魏書·高閭傳》:“今 天下開泰,四方無虞,豈宜盛世,干戈妄動。”

3.

宋王安石《送鄆州知府宋諫議》詩:“盛世千齡合,宗工四海瞻。”

4.

清唐甄《潛書·用賢》:“盛世常見多才,衰世常患無才。”

5.

·

古代盛世不能改變封建統治的本質,不能消除封建的剝削和奴役,所以它不是人間天堂。盛世中存在著潛伏的危機與矛盾。表現 在: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為不可調和的矛盾;封建經濟的分散性容易形成地方割據勢力,對中央產生威脅;封建土地私有制必然加劇土地兼併;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容易滋生腐敗和暴政。

中國歷代盛世

王朝(約前2070年——約前1600年)

禹啟之治(禹、啟)

少康中興(少康)

杼槐之治(杼、槐)

帝芒之治(芒)

不降之治(不降)

王朝(約前1600年——前1046年)

成湯之治(商太祖——成湯)

太甲之治(商太宗——太甲)

太戊中興(商中宗[史記]——太戊)

祖乙中興(商中宗[竹書紀年、甲骨文]——祖乙)

盤庚中興(商世祖——盤庚)

武丁盛世(商高宗——武丁)

祖甲之治(商世宗——祖甲)

王朝(前1046年——前771年)

成康之治(周成王——姬誦、周康王——姬釗),平定管蔡之亂,實行封建制度,討伐外族;成康時期,社會繁榮,經濟發達。到了昭穆時期,國力擴展,開拓疆土,奠定中國基礎版圖。

穆王之治(周穆王——姬滿)

孝王中興(周孝王——姬辟方)

宣王中興(周宣王——姬靜)

西漢王朝(前202年——9年)

文景之治(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文帝和漢景帝在位時期的治世,期間繼續對匈奴采和親政策。

漢武盛世(漢武帝——劉徹),漢武帝在位時期,反擊匈奴、開通西域、中央集權。

昭宣中興(漢昭帝——劉弗陵、漢宣帝——劉詢),漢昭帝和漢宣帝在位其間的治世,由霍光主持的休養生息政策,期間停止對匈奴用兵。

東漢 王朝(25年——220年)

光武中興(漢光武帝——劉秀),東漢光武帝時期的治世,亦稱建武之治。

明章之治(漢明帝——劉莊、漢章帝——劉炟),漢明帝和漢章帝時期的治世,期間南匈奴向漢室稱臣。

永元之隆(漢和帝——劉肇)

西晉 王朝(265年——420年)

太康之治(晉武帝——司馬炎)

南北朝 時期(420年——589年)

南朝——劉宋:元嘉之治(宋文帝——劉義隆)

南朝——南齊:永明之治(齊武帝——蕭賾)

南朝——南梁:天監之治(梁武帝——蕭衍)

南朝——南陳:天嘉之治(陳文帝——陳蒨)

北朝——北魏:太武之治(魏太武帝——拓跋燾)、孝文中興(魏孝文帝——元宏)

北朝——北周:建德之治(北周武帝——宇文邕)

王朝(581年——618年)

開皇之治(隋文帝——楊堅),隋文帝在位開創的治世,政治安定、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

王朝(618年——907年)

武德之治(唐高祖——李淵),唐高祖在位開創的治世,政治安定、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

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虛心納諫,改革內政,發展生產。

永徽之治(唐高宗——李治),唐高宗在位時期,大體繼續太宗時期的施政方針,唐朝彊域達到最鼎盛的時期。

武周之治(聖神皇帝——武則天),武則天在位時期,時期延續高宗時期的施政方針。

開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在位時期,中興唐朝,國力達到全盛,但晚年引發安史之亂,之後國力中衰。

元和中興(唐憲宗——李純),唐憲宗於中唐時期的小康,中興局面。

會昌中興(唐武宗——李炎)

大中之治(唐宣宗——李忱),唐宣宗於中唐時期的治世。

註:永徽之治與武周之治並稱為貞觀遺風。

五代十國 時期(907年——960年)

五代——後唐:明宗之治(後唐明宗——李嗣源)

五代——後周:顯德之治(後周世宗——柴榮)

十國——吳越:吳越盛世(吳越太祖——錢鏐、吳越世宗——錢元瓘、吳越成宗——錢佐、吳越忠遜王——錢倧、吳越忠懿王——錢弘俶)

註:吳越國起止時間為907年——978年,吳越盛世開始自907年吳越國建立延續至978年吳越國納土歸宋結束。

王朝(916年——1125年)

遼國初盛(遼太宗——耶律德光、應天太后述律平)

景聖中興(遼景宗——耶律賢、遼聖宗——耶律隆緒、蕭太后)

西夏 王朝(1038年——1227年)

崇仁之治(西夏崇宗——李乾順、西夏仁宗——李仁孝)

王朝(1115年——1234年)

大定之治(金世宗——完顏雍)

明昌之治(金章宗——完顏璟),金章宗在位時期,繼承金世宗的大定盛世,金國國力到達頂峰,為當時東亞最強盛的國家。

北宋 王朝(960年——1127年)

建隆之治(宋太祖——趙匡胤),宋太祖在位時期,發動北宋統一戰爭,在位期間統一除北漢以外的五代十國。

鹹平之治(宋真宗——趙恆),宋真宗在位時期,與遼朝的遼聖宗達成澶淵之盟,達致宋遼百年和平。

仁宗盛治(宋仁宗——趙禎)

南宋王朝(1127年——1279

乾淳之治(宋孝宗——趙昚),宋孝宗在位時期,與金朝的金世宗達成隆興和議,達致宋金數十年和平。

王朝(1271年——1368年)

至元之治(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

大德之治(元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

至治改革(元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

王朝(1368年——1644年)

洪武之治(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在位時期的治世。

永樂盛世(明成祖——朱棣),明成祖在位時期征討蒙古、修理內政,國力強盛,國力達到頂峰。

仁宣之治(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仁宗、明宣宗在位時期,繼續平穩,國家持續發展。

成化新風(明憲宗——朱見深),明憲宗在位初期,人才濟濟,政治寬鬆,減免民間稅賦,善政史不絕書,維持了國家的平穩。

弘治中興(明孝宗——朱祐樘),明孝宗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使得明朝步入安定盛世的局面。

嘉靖中興(明世宗——朱厚熜),明世宗在位初期,英明苛察,嚴以馭官,並整頓朝綱,整頓賦役和整頓邊防,為隆慶新政與萬曆中興打下了基礎。

隆慶新政(明穆宗——朱載垕),明穆宗在位初期,時期俺答封貢、隆慶開關。

萬曆中興(明神宗——朱翊鈞),明神宗在位初期,張居正執政使明朝一度中興。

王朝(1644年——1912年)

康乾盛世(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

盛世特徵

第一盛世,開元年間,唐朝社會經濟繁榮,政治清明,人口增多,國家財政收入穩定。後人稱這一時期為“開元盛世”,唐朝進入鼎盛。

為了增強國力,加大財政收入,唐玄宗先從經濟方面人手改革。首先,打擊豪門士族,爭奪土地勞力;第二,改革食實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財政收人,減輕人民負擔;第三,玄宗打擊佛教勢力,淘汰僧尼;第四,發展農業。

在外交方面,玄宗實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了民族關係,使國家得到進一步統一。同時,開元年間和睦的民族關係對於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也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由於唐玄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政治經濟措施,加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唐王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繁榮促進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長,在“開元盛世”期間,唐代人口增長到五千二百九十餘萬人。唐代的商業亦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更為繁華,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雲集,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十分熱鬧。中國封建社會達到了全盛的階段,中國古代進入最頂峰時期。

第二盛世,漢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別兩次“除田租稅之半”,文帝十三年,還全免田租。同時,對周邊敵對國家也不輕易出兵,維持和平,以免耗損國力。這就是輕徭薄賦的政策。

漢文帝生活十分節儉,宮室內衣服沒有增添,衣不曳地,車類也沒有添,帷帳不施文繡,更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因此,國家的開支有所節制,貴族官僚不敢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這就是休養生息的政策。

文景二帝還重視農業,曾多次下令勸課農桑,根據戶口比例設定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員,並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生產。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解百官關心農桑。每年春耕時,他們親自下地耕作,給百姓做榜樣。

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當時社會比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來。到景帝後期時,國家的糧倉豐滿起來了,府庫里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以至於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了。

隨著生產日漸得到恢復並且迅速發展,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時漢朝的物質基礎大大增強,是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是中國歷史上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最高的盛世。文景之治也為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第三盛世,北 宋神宗 年間,城市人口占總人口5.2%, GDP占當時世界的22.7%, 人均收入同1980年持平,都城汴京第三次改城牆,也就是說已經是三次大幅擴建,文化、教育等領域興盛;武力方面,此時對外戰爭勝率9成,北遼完全無力南進,領土面積比宋初增加很多,現河北、山西一帶被攻下,綜合國力無雙。另外此時國家純歲入近3000W貫。

第四盛世,隋開皇年間,隋承北周,根據學者岑仲勉、楊志久等人的考證,北周留給隋朝690萬戶以及大量隱瞞的人口戶口,隋朝通過接手北周、陳的大量人口以及清查他們留下的隱瞞戶口,在開皇年間就達到了860萬戶。

而隋煬帝造成隋朝後期大亂,只留下200餘萬戶(按《通典》記載杜正倫奏)。 隋煬帝楊廣過度殘暴的征斂與統治導致隋末大規模百姓農民起義,劉霸道、孫祖安、張金稱、竇建德等紛紛率領農民百姓起義,農民起義軍力量迅速發展而日益壯大起來。大業九年(613年),農民起義不僅遍及山東、河北等地,而且發展到全國範圍。瓦崗軍、竇建德、杜伏威、林仕弘等農民起義軍則屢次擊敗隋朝大軍,發展壯大。楊廣想用血腥屠殺的恐怖政策恐嚇人民,反而使更多的人民參加到農民起義軍中去,“所在蜂起”,“官軍不能討,以至隋亡”。 大規模百姓農民起義導致隋朝統治崩潰、名存實亡。

第五盛世,明成祖朱棣在位時,政治上改革機構,設定內閣制度;對外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並於東北設奴兒乾都司,在西北置哈密衛,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完整。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還命人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1421年遷都北京,對強化明朝北方的統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進一步提升,史稱永樂盛世。

第六盛世,明 萬曆 年間,皇帝二十多年未上過朝,但是對外戰爭全勝,國內安定,工商繁盛,百姓安寧,十足怪異的時代。

第七盛世,東漢光武年間,光武中興後,天下安定,甚至北族也都不敢南犯(當初漢武帝時期不過是討伐兩次,匈奴損失大而已,別人照樣南犯),光武時代結束時,官府的存錢甚至有的繩索已經腐爛。

第八盛世,南宋初年,相比北宋,有兩處缺點,一是地盤小了,二是金比遼兇悍,但是仔細反看歷史發現,地方小了不是不打,而是當時的地主階級都不願給錢建設,打下來還是別人的。金比遼兇悍是兇悍了,胃口更小了,100萬兩的歲幣,相比年純收入3000W的南宋來說,3%的付出得到安定,並不是什麼吃虧的事情。北方大平原,金國鐵騎南下非常迅捷,這樣的情況下能夠穩定保證江南,武功方面無法抹殺。經濟、文化方面和北宋基本相似。

歐洲各國盛世

羅馬帝國

•安敦尼王朝(96年——192年)(PAX ROMANA) 五賢帝時期(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安敦尼、馬可·奧里略)。

英格蘭

•都鐸王朝(1485年——1603年) 伊莉莎白時期(伊莉莎白一世)。

•漢諾瓦王朝(1714年——1901年)(PAX BRITANNICA) 維多利亞時期(維多利亞女王)。

法蘭西

•卡佩王朝(987年——1328年) 腓力時期(腓力二世)、路易時期(路易九世)。

•波旁王朝(1589年——1792年) 路易時期(路易十三、路易十四)。

•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年——1814年) 拿破崙時期(拿破崙一世)。

俄羅斯

•羅曼諾夫王朝(1613年——1917年) 葉卡捷琳娜時期(葉卡捷琳娜二世)。

亞洲各國盛世

朝鮮

•朝鮮王朝(1392年——1910年) 世宗之治(朝鮮世宗——李裪)、英正之治(朝鮮英祖——李昑、朝鮮正祖——李算)。

日本

•奈良時代(710年——794年) 光仁桓武之治(光仁天皇、桓武天皇)。

•大日本帝國(1868年——1947年) 明治時期(明治天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