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蘭勝會

盂蘭勝會

搭竹棚,立花牌,設神壇,演大戲,誦佛經,辦齋宴,派白米……南國盛夏農曆七月,在港九新界許多地方,都能看到這一連串充滿中國民間文化特色的傳統活動。這就是盂蘭勝會。

簡介

盂蘭勝會 盂蘭勝會

這一傳統由潮汕人帶到香港,已延續上百年。

潮汕每年農曆七月這一個月,盛行“施孤”民俗活動。清《海陽縣誌》便有“七月賽盂蘭會,謂之施孤,又曰普渡”之記載。

“施孤”民俗活動一般為:農曆七月初一日下午,家家戶戶都在自家門口置放各式各樣食物,焚香遍插每一種食物,並焚化紙錠,冥衣冥鏹,俗稱拜“開獄”。民俗認為這天地下閻王把 陰司地獄裡的孤魂餓鬼統統放出來,象徵施孤活動的開始。農曆七月三十日(小月廿九日),用同樣方式拜祭,稱為拜“禁獄”。閻王這一天又把那些孤魂餓鬼統統驅回地獄裡,施孤活動也至此結束。在此中間,還有兩次活動,一次為七月十五中元節日,這一天除家家戶戶拜祭祖先外,還要施孤;另一次是各鄉、社或地段,自行選定日期進行(有的與中元節合一),這次活動稱為某地“施孤正日”,禮儀十分隆重,即所謂“盂蘭勝會”。除了各家各戶備辦拜祭的禮品要特別豐盛外,當地還集體高搭彩台,聘請僧人或道士做清醮誦經,普渡孤魂。彩台左側,用竹和紙紮塑一尊數丈高的白衣大士化身的青面獠牙鬼王,俗稱“孤王”,以制服孤鬼鎮壇;右側設無祀孤鬼之位。四周紙制幢幡低垂,陰森淒冷,令人有置身鬼域之感。

施孤的彩台,俗稱孤棚,在這裡拜祭的祭品,祭後則散發給窮人或讓人搶奪,俗稱“搶孤”。

由來

盂蘭勝會的由來有這樣的傳說:佛籍中的目連僧因他母親罪惡深重,死後墜入餓鬼道中,目連送食,可是食物進了她的口,就化為烈火,目連為拯救母親,求佛指示,佛給他一套盂蘭盆經,說念此經,可招來四方之神,一起拯救他母親。後來,對沒人祭祀的孤魂餓鬼,也進行建醮超度祭奠,名為施孤,也叫盂蘭勝會,沿襲而有此風俗。

現在潮汕城鄉七月施孤活動還是很流行,不過大多簡化了。潮汕盂蘭勝會的活動還帶到馬來亞、泰國、印尼、港澳等地,凡有潮人聚集的地方,至今此民俗活動仍很盛行。

相傳,農曆七月鬼魂可到人間,民間將七月半定為“鬼節”,進入七月,在路邊燃香燭燒街衣焚冥紙,成了香港街頭巷尾的一道常見風景,紀念亡親也超渡遊魂。清晨,走在社區小街,一堆堆祭祀用的白飯、水果還留在那裡,昨夜已款待過冥冥之中的鬼魂,似乎這簡單的儀式,便打通了塵世與陰間,安撫了陰陽兩界的心靈。當然,更為隆重的是盂蘭勝會上一座座神壇、一場場法事。在神靈前虔誠上香,祈求家人的安康,裊裊升起的清煙把自己的心愿帶走,將祝福留下。

真正可以流傳長遠的傳統文化,向來就不僅僅是熱鬧、繁雜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有實在內容,和可以說服千秋萬代的價值。不是相機快門一動後的相片,而是人們真實生活中的一部分。在香港,盂蘭勝會就是如此。

會場布置

盂蘭勝會的會場,由數座竹棚組成,以長竹掛起燈籠的幡,作為引路燈,讓孤魂野鬼前來享受貢品。第一座是主壇,佛教的稱為“正壇”,道教的則叫“三清壇”,僧尼在壇中三日三夜不停誦經,以超渡亡魂;第二座是“天地父母棚”,用以供拜天地父母,棚內有各種奉神的燈飾和禮品,其兩側設有辦事處及會客處;第三座為“大士台”,設有一座紙觀音化身的青面獠牙“大士像”,用以鎮攝鬼魂。還有一個用藍色和白色布置的“孤魂台”,用來接引孤魂脫離地獄之苦。最後是最大座的戲棚,上演各種劇目的神功戲,主要是潮劇,免費供市民欣賞。

元素

盂蘭勝會的“元素”,包括活動規模、裝飾、祭品、宗教儀式、誦經方言等,會因人力、財力、社群籍貫、社區環境而互有差異,大致可分為潮州人採用的佛教儀式和海陸豐人採用的道教儀式。其程式也都相仿:請神、神功戲及派米。

全過程

農曆七月十四日是盂蘭盆節的正日,當日下午三時,請神儀式開始,首先由道士誦經,然後是舞蹈表演,接著就是出發請神。與會者沿路灑水以除穢氣,還有人提著燈籠及捆著紅繡球的柳枝開路。由會場出發,請出沿路古廟神像,之後折返會場安放於神壇。常見的有“天地父母”、“南辰北斗”、福德老爺、城隍爺及區內廟宇的觀音、天后等。在返回會場的途中舉行“游神”,把神像抬到附近街道及重要建築物,隊伍由長老帶領,值理、家屬、街坊會員、樂師、戲班等隨行,沿途扛著香爐,敲鑼打鼓、奏樂及舞蹈,藉此祈求菩薩保佑街坊平安。安放神像後,請神隊伍會一起吃湯圓。

然後是神功戲。“功”是功德,以大戲娛樂神靈和生人,故稱為“神功戲”。盂蘭節神功戲會在農曆七月十五至十七一連三晚演出。最初只是潮州皮影戲,現在的大型盂蘭勝會通常都有專業戲班演大戲,讓先人在接受功德之餘,更可娛樂街坊。

最後派平安米。在香港的潮汕商人以經營米業為多,所以在盂蘭勝會的最後一天,會派米予各位善信,這道程式只有在香港盂蘭勝會上才有。在派米前一晚的午夜時分,會為無主孤魂舉行超渡儀式,既為救濟貧民,亦為先人積福,謂之“平安米”。除米外,有些盂蘭勝會派發的“福品”亦包含麵條和雨傘等家居日用品。

在盂蘭勝會上,除了誦經,道教有一種儀式叫散花解結,也可超渡亡魂。道士一邊念經一邊把花散落各處,用於超渡那些枉死、心有不甘的野鬼,希望這些鬼可以從花開花落中,明白到人生盛衰的道理,從而接受自己的命運。

盂蘭勝會,有琳琅滿目的陳列品、各式花燈、 雕花大香、佛道主持、專業大戲等等。 把盂蘭勝會說成是箇中國傳統色彩的“嘉年華會”並不為過。

申遺

盂蘭勝會 盂蘭勝會

時任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主席的馬介璋聯同會內多位骨幹成員認定,每年舉辦的“盂蘭勝會”甚具特色,而且習俗已經深入民心,成為中國社會上重要的文化遺產,於是建議向國家申報,將“盂蘭勝會”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致力保護“盂蘭勝會”的文化資源。籌備了3年之後經過香港特區政府的專家小組審批,再報國家文化部的專家小組審批,2011年6月3日,香港潮人“盂蘭勝會”成功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