皺葉烏頭

皺葉烏頭

皺葉烏頭是烏頭屬,多年生直立草本,莖高70-100厘米,萼片藍紫色,外面有白色短柔毛。主要產於雲南西部、西北部的亞高山中上部,分布區屬溫帶氣候,土壤主要是酸性棕壤及潛育紅棕壤。在產地多見於地勢較為開闊、土壤潮濕但又排水良好的高山山坡草地或灌叢中。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拉丁名 Aconitum nagarum var. heterotrichum Fletch. et Lauene
中文名 皺葉烏頭
拉丁科名 Ranunculaceae
中文科名 毛茛科
保護級別 3
又名小白掌、雪上一支花,為保山烏頭的變種

形態特徵

本變種與短柄烏頭的區別在於基生葉和莖生葉均有長柄,葉較寬大,長5.5—8.5(11.3)厘米,寬8—13(一20)厘米,中裂片中下部漸窄成楔形,小裂片較寬,兩面均被柔毛;花序軸和花梗被彎曲白色短柔毛和開展的黃色腺毛,子房被短柔毛。
塊根圓柱形或胡蘿蔔形,長約4厘米。莖高30-50厘米。基生葉1,與近基部的2-4莖生葉均具長柄;葉片五角形,長5.5-13厘米,寬8.5-20厘米,3全裂,中央裂片倒卵狀形,3裂,小裂片狹卵形;其他2-3莖生葉稀疏排列,較小。
總狀花序長16-30厘米,密生反曲的白色微柔毛和伸展的黃色腺毛;花梗長1-4.5厘米;小苞片橢圓形,長3.5-7毫米;萼片5,紫藍色,外面疏被微柔毛,上萼片船狀盔形,下緣近直,長1.3-2厘米;花瓣2,無毛,有短距;雄蕊多數;心皮5。

分布地區

產雲南北部。生於海拔2550-3800米的地草坡。塊根供藥用。有一變種小黑牛var. dielsianum(Airy-Shaw) Fletcher et Lauener的花瓣無距;特產雲南大理麗江和貢山一帶。

現狀

長期以來,由於民間採挖塊根人藥,致使資源枯竭,處於瀕臨絕滅的境地。

價值

保護價值塊根可以人藥

保護措施

為了永續利用和保護種質,應加強保護、引種栽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