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裡春秋

成語,出自《晉書·褚裒傳》,意思是藏在心裡不說出來的言論。

基本信息

成語資料

【成語】皮裡春秋
【拼音】pí lǐ chūn qiū
【釋義】指藏在心裡不說出來的言論。
【用法】作定語、狀語;用於書面語
【結構】偏正式
【年代】古代
【近義詞】皮裡陽秋
【押韻詞】無妄之憂、撞府穿州、根窮底究、騎鶴揚州騎鶴更揚州風雨共舟束身自修判若鴻溝、樂以忘憂、簠簋不修[1]

詞語解釋

皮裡春秋 ( pí lǐ chūn qiū )
解 釋 皮里:指內心。春秋:指《春秋》,相傳為孔子所編的魯史。指藏在心裡不說出來的言論。
出 處 《晉書·褚裒傳》:“譙國桓彝見而目之曰:‘季野有皮裡陽秋。’其言外無臧否,而內有所褒貶也。”
用 法 偏正式;作定語、狀語;用於書面語
近義詞 皮裡陽秋

成語故事

東晉時期,謝安經常在眾人面前誇獎褚裒風度不凡,尚書吏部郎桓彝見他後也誇他名不虛傳,有皮裡春秋。口頭上不說什麼,心裡是非分明很有主見。褚裒為官清廉,生活也很簡樸,從不假公濟私、仗勢欺人。

相關條目

漢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