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馬力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或期待效應,它是心理學家羅森塔爾首先發現的,羅森塔爾等人從國小一年級到六年級中,每個年級各抽出三個班級進行測驗。他們隨機抽取一些學生的測驗結果,然後告訴各任課教師哪些學生將會表現出明顯進步,(其實這些學生完全是實驗者們隨機抽樣的,任課教師不知道)。八個月後,再進行測驗,發現被指為可能進步的學生成績確實進步了。教師在關於學生品行的評定中也給了這些學生以好意的評定。除任課教師外,這些學生的名單並未向任何其他人泄露,所以他們認為這個結果是從任課教師的期待中產生的。羅森塔爾借用希臘神話中出現的主人公的名字,把它命名為皮格馬利翁效應。這種現象說明教師的期待不同,對兒童施加影響的方法也不同,兒童受到的影響也不同。

皮格馬力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是古代賽普勒斯的一位善於雕刻國王,由於他把全部熱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少女雕像身上,後來竟使這座雕像活了起來。

對於家長也是一樣的

,要想使孩子發展更好,就應該給他傳遞積極的期望。期望對於人的行為的巨大影響。 積極的期望促使人們向好的方向發展,消極的期望則使人向壞的方向發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