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店鄉

皮店鄉

皮店鄉地處淮河北岸,河南省正陽縣境南部,距縣城28.5千米。全鄉行政區面積103.5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263個村民組。 皮店鄉交通便利,西臨107國道和京深高速公路,東臨106國道和省道開龔公路。全鄉11個村,村村通磚碴石子路和柏油路。正(陽)皮(店)公路經北境。朱店村有漢代臨淮城遺址。

基本信息

所轄村莊

轄皮店、幸寨、潘店、朱店、夏寨、盧寨、康店、王莊、孫寨、小集、羅堂11個行政村。

[代碼]

411724212:~200皮店村 ~201幸寨村 ~202潘店村 ~203朱店村 ~204夏寨村 ~205盧寨村 ~206康店村 ~207王莊村 ~208孫寨村 ~209小集村 ~210羅堂村

[沿革]

皮店,原名裴家店,訛為皮家店,後簡稱皮店。農曆單日逢集。與彭橋、同中、大林、陡溝四鄉鎮接壤,南與羅山縣隔淮河相望。古蹟有:東漢臨淮城遺址,鳳凰台遺址,蔣莊古墓,劉莊古墓等。皮店鄉地處淮河北岸,河南省正陽縣境南部。 
1966年建皮店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103.6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轄皮店、孫寨、小集、王莊、羅堂、康店、盧寨、夏寨、朱店、幸寨、潘店11個行政村,263個村民組。
皮店鄉交通便利,西臨107國道和京深高速公路,東臨106國道和省道開龔公路,全鄉11個村,村村通磚碴石子路和柏油路。石子路長45公里,柏油路長25.5公里。在通訊設施上,共建機站4個,開通程控電話3500多門。在自然環境上,屬季風性濕潤氣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土壤肥沃,資源豐富,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
皮店鄉每年種植優質粳稻、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和蔬菜面積分別為4.5萬畝、4.2萬畝、3.5萬畝和0.5萬畝,畝產量分別為570公斤、370公斤、310公斤和1100公斤,畝效益分別為500元、350元、620元和1200元。養殖業,主要以生豬、牛羊、家禽為主,年生豬存出欄達13萬頭以上,牛存出欄達5000頭以上,羊存出欄達3.5萬隻以上,雞鴨鵝存出欄達3.5萬隻以上。

教育事業

皮店鄉共有中國小校12所,在校學生6240人,擁有教師287人,其中中職以上職稱的有90多人,12所學校中有教學樓、學生宿舍樓80多個,硬化校園路面2000多平方米,新配置課桌凳3000餘套,購置實驗儀器50多套,中學生人均面積4.8平方米,小學生人均面積3.5平方米,在每年的中招考試中,該鄉中心校考入縣重點高中的學生均在50人以上,位於全縣前列。

衛生事業

皮店鄉有鄉衛生院1所,村級聯合診所11個,共有鄉村醫生60多人,其中鄉衛生院現有在職職工22人,有門診樓1座30間,病房10間,職工住房20間,設有內科、外科、婦產科、五官科、手術室、B超室、化驗室。主要設備有500AmB超、200Ax光機、生化分析儀、尿液分析儀、雷射機、婦科治療儀各1台,能開展闌尾、疝氣、剖腹產等下腹手術。

集鎮建設

近兩年來,皮店鄉把集鎮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多方籌集資金600多萬元,先後建成鄉政府門面樓、中心校營業樓、供銷社綜合樓、營信綜合樓、工商、外貿、糧食等20多幢門面樓,建築面積達12000多平方米,硬化專業市場6個,修建排水溝2100米,建垃圾池16個,垃圾中轉站1個,使馬路市場得到治理,消除了髒、亂差現象。
皮店鄉位於淮河北岸,正陽縣城南部,距離正陽縣城31公里,南部與羅山縣李新店鄉隔河相望,東部與大林鎮相鄰,北部與彭橋鄉接壤,西部與陡溝鎮交界,交通便利,X014貫穿全境,全鄉行政區面積103.5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263個村民組,7732戶,人口3.3萬人,擁有耕地89110畝,其中水田面積5萬畝,該鄉以優質水稻、板粟、河沙為三大支柱產業,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
農作物以種植優質小麥、粳稻、花生、大豆為主,種植面積分別為5萬畝、6萬畝、2.5萬畝、0.5萬畝。形成了以康店、朱店、夏寨為主的板粟生產基地和精品蔬菜生產基地。畜牧業為生豬、波爾山羊,家禽為主,其中“三黃”雞、品種鴨年存出欄達3.5萬隻,生豬年出欄達15.6萬頭,實現年利潤3000多萬元。全鄉擁有河沙企業3個,精米加工企業4個,麵粉加工企業5個,飼料加工業2個,建築材料加工業6個,共有個體工商戶暨私營經濟組織380多個,其中新發展45個,年入庫稅金達60多萬元,全鄉固定生產總值達4.33億元,其中農業生產總值達2.53億元,第三產業實現產值1.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860元,修通了貫穿皮店、康店、盧寨、夏寨、潘店五村的“村村通”公路16.8公里,完成了村級水泥四級公路改造工程3公里,修通了皮店至同中的城鄉循環公路8.3公里。完成了林業育苗150畝,植樹30萬株,共爭取和利用上級政策性項目7個,引進項
目1個,契約資金1200多萬元,建成飲水工程2處,惠及民眾2萬多人,新建政府綜合樓1座,政法大院一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