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烈士陵園

皖西烈士陵園

皖西烈士陵園位於六安市區中心解放路路段,人民路西段的九墩塘畔,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商業發達。陵園占地208畝(其中陸地168畝,水面40畝),三面環水,風景秀麗。2016年12月,皖西烈士陵園入選《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名錄》。

基本信息

簡介

皖西烈士陵園皖西烈士陵園
整個陵園由紀念區和瀏覽區組成。園內樹木蔥茂,繁花似錦,環境優雅秀麗,園內烈士紀念塔建於1957年。塔基建在砌有三層水泥雕欄面積900平方米的平台上,塔基邊寬3.2米,塔身方形錐體,鋼筋水泥結構,高18米,正面原為謝覺哉題字:“是人民革命事業的先驅者,英風浩氣長存於天地之間”。後改為毛澤東題字手跡:“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其餘三面刻有記述皖西革命鬥爭史的銘文,塔頂豎有紅星。陵園內紀念建築另有烈士亭、烈士事跡陳列室等。
紀念區

位於陵園中央,由革命烈士紀念塔、許繼慎烈士塑像、皖西籍108位將軍事跡陳列館、悼念廣場以及祠、亭等多處紀念建築設施。陳列室整理陳列有100名著名烈士的生平英勇鬥爭事跡和420名縣團級以上烈士英名錄,徵集收藏知名烈士檔案192卷,烈士遺物2100件,其中13件為國家一級革命文物。
瀏覽區

環繞在陳列館四周,由日月塘、拱心橋、苗圃、花卉、林蔭綠帶、娛樂場等構成。
烈士館建成後,黨和國家領導人朱德、劉伯承等曾來此蒞臨憑弔先烈,寄託哀思。1989年,被國家民政部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7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軍區命名為“安徽省國防教育基地”。2009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教育基地。2010年被國家民政部、省民政廳授予“全國、全省民政系統行風建設示範單位”;六安市文明視窗單位;2012年6月被國家民政部授予“紅色皖西--傳播者”優質服務品牌單位,省民政廳授予全省民政系統“先進集體”。

建園歷史

皖西烈士陵園皖西烈士陵園
皖西是一塊紅色的土地,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革命三大主力紅軍紅四方面軍的發祥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小平、劉伯承、徐向前、徐海東、郭述申、程子華等早年人事革命活動和戰鬥過的地方。在中國漫長的革命鬥爭歲月中,英雄的皖西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前仆後繼,英勇奮鬥,先後有30多萬優秀兒女為黨為國捐軀。其中建國後被追認的在冊烈士就達26000餘名,湧現出許繼慎舒傳賢周維炯劉淠西等一批革命英烈。革命烈士的鮮血灑滿了皖西大地,他們用寶貴的生命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光輝燦爛的詩篇。為了永遠紀念革命先烈,黨和政府於1953年在革命烈士殉難重鎮(今六安市)興建了烈士陵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