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柳根

皂柳根

皂柳根,中藥名。為楊柳科植物皂柳Salix wallichiana的根。分布於華北、西南、及陝西、甘肅、青海、浙江、湖北、湖南、西藏。具有祛風除濕,解熱止痛之功效。用於風濕關節痛,頭風頭痛。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辛、苦、澀,性涼。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祛風除濕,解熱止痛。

主治

用於風濕關節痛,頭風頭痛。

相關配伍

1、治風濕關節炎:毛狗條根30g,煎水服;亦可熏洗患處。

2、治頭風痛:毛狗條根15g,石菖蒲、橙子皮各9g。搗絨,炒熱,包患處。(1-2方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或搗敷。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挖,洗淨,曬乾。

形態特徵

灌木或喬木。小枝紅褐色、黑褐色或綠褐色,初有毛後無毛。芽卵形,有棱,先端尖,常外彎,紅褐色或栗色,無毛。葉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卵狀長圓形,狹橢圓形,長4-8(10)厘米,寬1-2.5(3)厘米,先端急尖至漸尖,基部楔形至圓形,上面初有絲毛,後無毛,平滑,下面有平伏的絹質短柔毛或無毛,淺綠色至有白霜,網脈不明顯,幼葉發紅色;全緣,萌枝葉常有細鋸齒;上年落葉灰褐色;葉柄長約1厘米;托葉小比葉柄短,半心形,邊緣有牙齒。花序先葉開放或近同時開放,無花序梗(生在萌枝上的或頂端生長勢減弱的枝上的花序常有花序梗,並有2-3個小葉);雄花序長1.5-2.5(3)厘米,粗1-1.3(1.5)厘米;雄蕊2,花葯大,橢圓形,長0.8-1毫米,黃色,花絲纖細,離生,長5-6毫米,無毛或基部有疏柔毛;苞片赭褐色或黑褐色,長圓形或倒卵形,先端急尖,兩面有白色長毛或外面毛少;腺1,卵狀長方形;雌花序圓柱形,或向上部漸狹(下部花先開放),2.5-4厘米長,粗約1-1.2厘米,果序可伸長至12厘米,粗1.5厘米;子房狹圓錐形,長3-4毫米,密被短柔毛,子房柄短或受粉後逐漸伸長,有的果柄可與苞片近等長,花柱短至明顯,柱頭直立,2-4裂;苞片長圓形,先端急尖,赭褐色或.黑褐色,有長毛;腺體同雄花。蒴果長可達9毫米,有毛或近無毛,開裂後,果瓣向外反卷。花期4月中下旬-5月初,果期5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谷溪流旁、林緣或山坡中。分布於華北、西南及陝西、甘肅、青海、浙江、湖北、湖南、西藏。

相關論述

《貴州民間藥物》:“驅風,解熱,除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