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靈廟暴動

百靈廟暴動

百靈廟暴動是在達爾罕草原上爆發的震驚中外的暴動,百靈廟蒙政會保全隊一千餘人馬,在蒙政會科長雲繼先帶領下,宣布脫離德穆楚克棟魯普,也就是德王領導的蒙政會,參加抗日行列。這場暴動打響了內蒙古蒙古民族武裝抗日的第一槍,其意義是深遠的。它不僅打擊了日寇的侵略氣焰,推遲了侵略者的西進日程,也表明了蒙古族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爭取民族獨立與解放的決心。

基本信息

暴動經過

百靈廟暴動油畫百靈廟暴動油畫
1934年4月,以德王為代表的反動民族上層在百靈廟成立“蒙政會”,組建了蒙古地方保全隊,至1935年秋,保全隊員發展到一千餘人。其間,藍衣社特務為了偵察蒙政會的內情,組織了“內蒙旅行團”,來百靈廟一帶活動;國民黨政府多次派員來百靈廟與德王討價還價;日本間諜中島萬藏等也時常活動於百靈廟地區。綏北重鎮百靈廟一時成為各方爭奪之地。為了揭露日軍侵略陰謀,團結爭取這支保全隊,促使其早日反正,中共西蒙工委派共產黨員朱實夫、雲青、趙誠等人,打入保全隊,做地下宣傳鼓動工作。烏蘭夫、奎壁、李森等也曾先後赴百靈廟了解情況,傳遞信息,商討對策。
1935年秋冬之際,中央紅軍到達陝北的訊息傳到百靈廟。雲青、趙誠等共產黨員,以及雲蔚等黨外的骨幹分子,兩次在百靈廟的東山坡召開秘密會議,商議能否迅即發起暴動,組建“紅軍回響隊”以及排除德王勢力,使蒙政會成為抗日的機構等事宜。
1936年1月下旬,雲繼先、朱實夫等回土默特向烏蘭夫報告情況,商討對策。二人同時會見了傅作義將軍。傅作義聽完他們舉行軍事暴動的計畫後,當場表示全力支援,並確定了暴動的時間。
1936年2月18日——即陰曆正月二十六,雲續先、朱實夫回到了百靈廟。這時,百靈廟的蒙政會人員已獲悉,2月12日德王在蘇尼特右旗成立了所謂“蒙古軍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設日本顧問部,而且改元易幟,其叛國降日的心跡已化為行動。雲繼先、朱實夫見事態已有燃眉之急,去找春節期間一直留在百靈廟的雲蔚計議。
雲繼先、朱實夫起初覺得時間緊迫,暴動組織不起來,準備只串聯少數軍官三三兩兩跑到歸綏去。但云蔚堅決主張按原定的決策舉行暴動,把雲繼先、朱實夫說服了。暴動的具體部署就是由他們三個人作出的。
按照他們的計畫,暴動獎在2月22日23點半開始。但到21日,雲蔚發現敵人動態異常,經與雲繼先、朱實夫商議,為了防止意外變故發生,決定把暴動時間提前二十四小時。當晚23點半,暴動開始了。
雲蔚是教官,本來有手槍。德王對他有懷疑,下令把他的手槍下掉了。因此,他和新兵一樣是徒手的。在暴動中,雲蔚表現卓異。暴動的第一步,是他為自己奪得了一支手槍。暴動的第一槍,是他擊斃了頑抗的蒙政會稽查處主任李鳳城。雲蔚率領著只有棍棒和少量步槍的新兵大隊,擊潰了“袍子隊”,打開了軍械庫,砸壞了電台。雲繼先和朱實夫則按計畫先到百靈廟的南卡,說服駐守在那裡的一個中隊長率部脫離蒙政會。
暴動的組織者事先決定把隊伍拉出百靈廟,轉移到河套,以便與陝北紅軍取得聯繫。暴動成功後,隊伍在南營盤會合,匆匆吃了點飯,就撤離了百靈廟,時為22日清早四點半左右。八百多個官兵和幾十個文職人員,踏著積雪,徒步南進。
寶道新此人在暴動發生時聞風逃匿,待暴動隊伍撤離後便糾集“袍子隊”,出動騎兵和汽車,追擊暴動隊伍。他們在黑沙圖與暴動隊伍交火,但迅即被擊退。
暴動隊伍帶了很多武器,幾乎把蒙政會的軍械庫搬空了。為了多帶槍枝,有些戰士把身上的皮衣扔掉了。為了多帶子彈,有些戰士脫下外褲當褡褳用了。可是,對蒙政會存留的兩萬來元銀洋,卻棄置不顧。他們說:我們愛國抗日,是革命的隊伍,怎么能隨意拿銀洋呢!分文不取。儘管隊伍裡面也有一些同床異夢的人,但從主流來看,這是一支正氣凜然的隊伍,一支忠於民族和祖國的隊伍。憑著高昂的士氣,他們在冰天雪地中長驅約十五小時,行程近一百二十里,粒米未進,滴水未沾。到岔岔村後,才吃上了飯。次日,隊伍移駐武川縣的二分子村。蒙旗保全隊的第二中隊,原駐烏拉特中旗,經暴動隊伍電召,急行軍趕到二分子村,與主力會合。這樣,整個隊伍就有近一千一百人了。
還在暴動開始前,雲繼先、朱實夫未徵得雲蔚同意,就派人給綏遠省當局報了信。到岔岔村後,他們又不同雲蔚計議,就給綏遠省當局拍了電報。由此,暴動隊伍落進了國民黨軍隊布設的圈套。綏遠省當局一面派兵守住通往河套的道路,準備攔截暴動隊伍;一面派三十五軍四二一團的兩個加強營趕到二分子村,借“慰問”之名包圍了暴動隊伍,用欺騙和逼迫的手段,要收繳他們的武器。雲蔚和許多官兵主張突圍到河套去,但云繼先、朱實夫認為部隊已進退失據,即使突圍成功也會腹背受敵,說服部隊繳出了全部機槍和多數步槍,槍栓則被他們卸下裝了幾大麻袋帶著。
傅作義是主張抗日的,但他對這支敢於揭竿而起的抗日蒙古隊伍也不信任。2月25日,經綏遠省當局示意定調,由雲繼先領銜,發出“徑電”,通告全國。電文措詞含混,只說是“出走”,“情非得已”,“謂之避禍可,謂之愛國反正亦無不可”,“無所謂鬥爭,更無所謂叛變”。這個通電曲解了暴動的宗旨,體現了國民黨官方的意圖。
按照綏遠省當局的命令,暴動隊伍拉到大青山南,改編為兩個大隊,分駐在薩拉齊縣的水澗溝村和歸綏縣的三兩村。綏遠省當局對他們嚴加防範,而且用少發以至停發軍餉軍衣的手段卡他們,以求達到迫使他們自行離散的目的。設在歸綏的日本特務機構羽山公館,在得知暴動的實情之後,對領先發難的雲蔚有切齒之恨。國民黨官方也視雲蔚為禍首,多次出動軍警搜捕,使暴動隊伍的許多官兵為之心寒。
中共西蒙工委當即採取緊急措施,向社會各界宣傳百靈廟暴動的宗旨、實情和意義,介紹暴動隊伍所受的歧視和迫害,呼籲並動員各界愛國民眾給予支援。黨組織還為暴動隊伍開辦了短期的幹部訓練班,以提高骨幹的政治覺悟。
這年9月,綏遠省參議趙錦標給暴動隊伍訓話,無端指責他們不安分、不老實,進行露骨的威脅,激起了廣大官兵的憤慨。混雜在暴動隊伍中的德王爪牙,乘機煽動其他不純分子投奔德王。大約三天以後,這些不純分子譁變,槍殺了雲繼先。由於綏遠省當局的摧殘和德王爪牙的破壞,少數官兵逃散了,許多官兵憤然離隊回家了。
暴動隊伍處在艱難竭蹶的境地,面臨瓦解的危險。經中國共產黨黨努力,才把它保存下來。中共西蒙工委決定,雲清、趙誠等回這支部隊工作,烏蘭夫和另外一些同志也參加到這支部隊中去。1937年2月,在國共兩黨為抗日而醞釀合作的條件下,經中國共產黨爭取,國民黨政府同意它改編為蒙旗保全總隊並進駐百靈廟。不久,馬占山又把它改編為蒙旗獨立旅,移防包頭附近。
1937年10月,日軍和偽蒙軍進犯歸綏,國民黨駐軍不戰而撤。唯有蒙旗獨立旅從駐地固陽縣星馳而至歸綏南郊,與日軍、偽蒙軍激戰一晝夜,予敵以重創。
蒙旗獨立旅是新編第三師的前身,烏蘭夫代理政治部主任。這支部隊幾經磨難,逐步壯大,而始終由百靈廟暴動的志士們構成它的主幹。在中國共產黨黨的實際領導下,他們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堅持奮鬥,迎來了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