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口鄉

225戶,833人,耕地132公頃。 185戶,782人,耕地123公頃。 92戶,338人,耕地47公頃。

基本概況

尺口鄉(現已併入紀昌莊鄉)隸屬河北省邢台地區寧晉縣,位於邢台、石家莊、衡水三地區交界處,鄉政府駐地百尺口村位於縣城東偏北30公里處,下轄8個行政村。鄉域地勢平坦,以壤質潮土為主。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為輔。

生活配套

百尺口供銷社、百尺口集貿市場、百尺口衛生院、百尺口信用社、百尺口派出所、百尺口中心國小、百尺口中學、西林子影劇場等等。

農業發展

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等,兼有果林種植。

工業發展

曾有百尺口麵粉廠、百尺口棉油廠、百尺口紡紗廠、百尺口糧站、百尺口棉站、百尺口磷肥廠、百尺口工廠、百尺口煙花廠等單位(現部分已轉為民營、部分已撤銷)。

下轄村莊介紹

百尺口

清《寧晉縣誌》載:“水經云:太白渠東入�河,分為二水枝,津右出東南流,謂之百尺溝,俗稱百尺口,聲傳訛也。在楊氏東”。清道光三年(1823年),滹沱河決口,淤平壕溝,改為今名。1145戶,4434人,耕地768公頃。

西林子

在百尺口西2.3公里處。相傳,建村時,東邊有一片樹林,古稱林子,以林名村。盛產鴨梨、雪花梨,民風質樸,聞名鄉里。370戶,1389人,耕地241公頃。

東林子

在百尺口西偏北1.6公里處。相傳,建村時,西邊一片樹林,古稱林子。以林名村。225戶,833人,耕地132公頃。

東和睦

在百尺口西南2公里處。相傳,原名火木莊、邢家灣、西流莊三個自然村。北宋時,西流莊毀於戰火,剩下二村,常鬧糾紛,為搞好團結,和睦相處,取名和睦莊。後分二村,該村居東,而得名。259戶,962人,耕地190公頃。村人王彥修,1976年在部隊服役間,遇唐山大地震,舍已救人,英勇獻身,被中央軍委命名為“雷鋒式的戰士”,葬於寧晉縣烈士陵園。

西和睦

在百尺口西南2.2公里處。原名和睦莊,後分二村,此村居西而得名。185戶,782人,耕地123公頃。

橋河

在百尺口南3.3公里,位於邢、石、衡三市交界處。清乾隆間,村建於滹沱河分支河口處,名小河口。鹹豐間,東半部歸束鹿管轄,稱小河口,西半部歸寧晉,稱百尺橋。抗日戰爭時期,兩村合併,劃歸寧晉。村名各取原名一字,稱今名,664戶,2351人,耕地430公頃。1958年分為東、西兩個行政村。其中:
橋河東 404戶,1367人,耕地254公頃。
橋河西 260戶,984人,耕地176公頃。

鄭家窯

在百尺口西南偏東5公里處。清道光間,冀縣西王莊鄭氏在此建盆窯。後招婿樊仲宣在此建村,故名。村內樊、脫為兩大姓氏,脫姓源自蒙古族,由新河遷來。日本侵華期間,該村村民曾在東北三省做水暖安裝工作,技藝傳於後人,帶動周邊鄰村形成主導產業。92戶,338人,耕地47公頃。

邢台的鄉縣

邢台市簡稱為“邢”,雅號臥牛城,位於河北省南部,是冀南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新型工業基地,有3500餘年的建城史,曾歷五朝古都,為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是元代大科學家郭守敬的故鄉,素有“鴛水濱,襄國故都,依山憑險、地腴民豐”的美譽。邢台是河北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和省級園林城市,也是中國田徑之鄉、中國七夕文化之鄉和中國太陽能建築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