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潭[北京]

白龍潭[北京]
白龍潭[北京]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龍潭位於密雲水庫東岸太師屯鎮,景區面積4平方公里。自漢世以應龍能致雲雨之說,一白龍久居深潭,廣布細雨,為庶民耕耘造福。“白龍晝飲潭,修尾掛後壁”是北宋蘇轍留在這裡的詩句。景區內山靈水秀、疊潭垂瀑、峰多石怪、松柏滿坡,還有戚繼光、乾隆、李鴻章等人的碑刻和元代的石像浮雕。在其鼎盛時期,乾隆帝從派官祭龍、為民祈雨到親臨祭潭,進而形成了每年二、八月祭龍的皇家典制;乾隆帝賜曹天印半朝鑾駕使其每年六月十五辦會代為祭壇。關於白龍潭還有一個美好的傳說。

基本信息

簡介

白龍潭白龍潭

白龍潭風景區,地處燕山長城腳下,密雲縣城東北三十公里的龍潭山中。距北京市一百公里。自漢世以應龍能致雲雨之說,一白龍久居深潭,廣布細雨,為庶民耕耘造福。“白龍晝飲潭,修尾掛後壁”是北宋蘇轍留在這裡的詩句。

此處,山靈水秀,峰多石怪,疊潭垂錦,松柏滿坡。十里道人溪夏濤濤、冬涓涓,步步橫生野趣。八百畝風景林,桃杏花開報春,碧綠覆蓋爽夏,玻璃紅葉染秋,蒼松瑞雪暖冬。這裡,古松石上長,古剎石上修,古潭石上涌,古像石上刻。四殿十八亭合古建築屬歷代幾經修建而成。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年年臨此遊覽避暑,這裡設有“行宮”是北京往來承德避暑山莊御道的必經之地。

白龍潭山高林密,水資源豐富,氣候涼爽宜人,據國家環保部門測試,這裡的水質、氣溫、溫度、氧氣含量、風向等有關數據指數,全部好於國家一級療養區的標準。近幾年來,這裡重新規劃,修復古建,保護自然,建起了三百床位的中檔賓館飯店,園林道路已修葺一新。萬福山金冠大福,又稱天下第一大福,座落在景區的萬福山中。登上白龍寶塔,極目遠眺,煙波浩渺的密雲大水庫天水一色,京師雄美,長城之最司馬台舉足可攀,燕山最高峰霧靈積雪盡收眼底。

地理位置

白龍潭位於密雲水庫東岸太師屯鎮,景區面積4平方公里。景區內山靈水秀、疊潭垂瀑、峰多石怪、松柏滿坡,還有戚繼光、乾隆李鴻章等人的碑刻和元代的石像浮雕。據國家環保部門測試,這裡的水質、氣溫、氧氣含量、風向等指數全部好於國家一級療養區的標準。1986年被選入”北京十六景”之一。

配套設施

醉仙樓:官宴大廳,再現皇家氣派
位於白龍潭皇家森林公園內,距白龍潭皇家假日酒店不足百米,為仿唐宋建築。餐廳主要以川菜、粵菜為主,除此之外還推出宮廷菜,可滿足200人同時就餐。

古堡賓館:配有標準客房36間,可容納120人同時入住。配有中餐廳、KTV包房、娛樂室、游泳池等設施。

皇家假日酒店:相融於青山碧水之間,集餐飲、會議、休閒娛樂、國際商務交流為一體

文化

白龍潭白龍潭
白龍潭地處南北兩山的峽谷地帶,古稱石盆谷,又稱龍潭溝。水從二十多米高的懸崖峭壁上跌下來,有三潭三瀑之美景,稱為三潭瀉玉。水從山崖上沿著兩個水溜子(水溝)旋轉而下,沖入一潭,在一潭中打了幾個圈後再跌入二潭。白龍潭通常指頭潭,頭潭為瓮形,深三丈有餘。二潭也有三丈深,往西是沙灘。水漫過沙灘,流入三潭。潭邊的山崖有一棵平頂松樹,斜斜的伸出來,正遮在白龍潭上,像給龍邸撐了一把傘。潭南側山下有一巨石,上有康有為親書鐫刻“神氣風庭”,瀑布兩側八字石上是乾隆御筆:飛聖境,則靈潭。後來這些都在修水庫時炸掉了。二潭下潭沿也炸下六、七尺深,三潭保持原樣。

白龍潭,距密雲經古北口至承德的古御道十餘華里,自漢室以“應龍能致雲雨”之說,就被崇拜和建設,至今已有千年歷史。經過從元代至明清幾百年間的建設,白龍潭古建林立,香火旺盛,以龍泉寺和五龍祠為中心,已具有相當的規模。最輝煌年代應為清朝康乾時期,傳說有四殿十八亭台及大戲樓等,因地制宜、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龍潭溝谷中。

在其鼎盛時期,乾隆帝從派官祭龍、為民祈雨到親臨祭潭,進而形成了每年二、八月祭龍的皇家典制;乾隆帝賜曹天印半朝鑾駕使其每年六月十五辦會代為祭壇。參考康熙帝在密雲與村民交談,避暑山莊選址,不毀農家田宅;並參考乾隆帝《罪己詔》中檢討一生出巡擾民,內心不安。白龍潭皇家文化的主要特徵,可以概括為四個字:敬龍親民。

傳說

白龍潭白龍潭深處
當地的傳說中白龍潭封潭開潭非常靈驗:封潭指沙子把潭填滿。上游的河裡,不知道哪裡來那么多沙子,象沙米一樣,流進潭裡,直到把三潭填滿,大約四五天時間。以後再發多么大的水,沙子也沖不走了。而開潭正相反。些許下點雨,上游流下清凌凌的水,沙子在潭裡,象有人用棍子攪,隨著水旋轉著,流出去了,潭裡只留下乾乾淨淨的水。開潭比封潭快,只需兩、三天。據說封潭開潭是對潭的保護。馮軍、奉軍打仗的時候,每當馮軍占領時,就封潭。馮軍一走,就開潭。日本來時封潭,日本投降時開潭,中間沒開過潭。這也說明了白龍潭的靈驗。

每年的三月三附近,上游流下水來,之後的某一天,一聲巨響,大塊大塊的冰從潭裡被掀出來,動靜很大。傳說是白龍在東海休息了一冬,帶足了一年的雨水回來了。所以廟會就選在三月三。

而圍繞白龍潭的傳說都是從白龍的傳說開始,關於白龍的身世來歷,民間有四種說法。
不明說。不言白龍出處,只說白龍為一白衣俊男出現在當地。
北海說。白龍原住北京的北海,明朝時因皇帝朱棣劉伯溫在北京建都,不便於在北京居住,遂出北京東行,溯潮河、清水河而上,來至白龍潭。
龍宮說。此說白龍與黑龍同為龍子,黑龍年長為兄,白龍為弟。奉父東海龍王之命,到燕山利民。行至密雲地界,黑龍北入雲蒙山居黑龍潭,白龍進霧靈山安身於白龍潭,哥倆各鎮一方。
沙場說。有老人說白龍是從白龍溝向南過梁二里左右的龍堂子來的,原因是這兒的地方好。

關於白龍的形象,各說比較統一,均為白衣英俊小伙。只是在傳說之外有人說五龍祠里的白龍形象為微笑著的白衣慈愛長者。這兩種說法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人們生產、生活的需求和願望,一方面,人們希望白龍用青春的活力打敗和鎮住惡勢力;另一方面,人們希望白龍有長者之風,寬仁厚待百姓。
白龍的性格方面主要有三點:
1、聰明,美好事物的主角大都應該是聰明的。
2、頑皮,當地百姓很多說白龍是一個孩子氣很重的年輕人,比如打工時和掌柜的頂嘴,這反映了生活中有時會制約能人的現象;又比如幹活不願意讓別人看見,這也反映了生活中一類人的現象。
3、正義,白龍代表了人們的希望,性格中的正義是人們必然要賦與他的。白龍是當地人民心中的正義化身。

從上述傳說中可以看出,白龍是古老中華民族幾千年農耕及民俗文化在當地(即太師屯地區及密雲)的產物,是人們在自己的能力還不能確信時對大自然某種程度折服的表現,是人們由於生產力和文化程度的低下所造成的對自然和社會現象的低程度理解的代碼;白龍來自人,白龍的形象來自生活,當地人又把他反作用於人和生活;他是人們混沌黑暗生活中的一盞希望明燈,他是幫助人民驅邪鎮惡的一柄正義利劍,他是制約社會成員行為規範的一把量尺;無論傳說中的白龍來自何方,也不管他是長或幼,他已堅實地紮根於當地文化之中,他已長遠地盤踞於百姓內心深處。如果說,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那么就可以說作為當地文化結晶的白龍便是白龍潭人民的魂。

出現神秘天坑

白龍潭天坑白龍潭天坑
在北京市延慶縣大莊科鄉昌赤公路邊的白龍潭,“冒出”了一個神秘的巨型大石坑。當“大坑”里大量的堆積物被清除乾淨時,村民們發現,這個大石坑的最大寬口竟有20米,最深處也有18米,全部由堅硬的花崗岩組成。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韓同林、中國地質學會區域地質與成礦學研究員章雨旭來到大莊科鄉白龍潭,實地考證,並對白龍潭的成因和年代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延慶縣大莊科鄉政府宣傳委員吳廷才介紹,神秘的大水坑位於大莊科鄉昌赤路與蓮花山路交叉口的白龍潭橋下,四周草木豐茂,一條小溪從谷底流過,與普通山谷並無區別。在上世紀80年代,白龍潭水量豐沛時,最深的地方有3米多。近些年持續乾旱,只剩下1米多深的水。2010年7月,他們計畫對昌赤路兩側道路景觀進行美化治理,於是就想把白龍潭清理一下,四周壘上石頭,打造一個水景觀。可是,在清理時發現,原本只有幾米深的水坑,結果越挖發現越深,後來調來大型挖掘機挖了一個多月。等整個大石坑全部裸露,人們才驚訝地發現,石潭猶如一個圓罈子,鑲嵌在巨大的花崗岩中心,開口呈橢圓形、四壁光滑,徒手無法攀登。經過清理,實測結果是,最大口寬為20米,最深為18米,全部由堅硬的花崗岩石組成。
據附近村裡的老人說,在他們小時候,這個坑裡的水很深,大人們從不讓小孩靠近,所以至今沒有人看到過巨坑的真面目。
對於巨坑的形成原因,人們也是眾說紛紜,有人猜測是隕石砸的坑,有人猜測是水流衝擊形成的,還有人認為是人工開鑿的。吳廷才認為,人為開鑿的可能性很小。雖然當地有一些石匠,但是,經過專家現場勘測發現,整個巨坑從上到下,非常光滑,根本沒有加工的痕跡。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科技處專家表示,他推測白龍潭巨坑形成的“幕後推手”就是自然界流水作用。“如果一個小水坑內有幾個石塊,當流水衝擊石塊時,就會像滾筒洗衣機一樣形成旋轉力,來回打磨周邊岩石,隨著時間推移,小坑就會打磨成四壁光滑的巨坑,坑內石塊也會磨掉稜角,有一定光滑度。”

形成原因

觀點一
200萬年前的冰臼
白龍潭天坑白龍潭天坑
韓同林素有“中國冰臼之父”的美稱,曾多次到現場考察。他認為白龍潭是由於冰川時代的劇烈牽引作用而形成,也就是說白龍潭是200多萬年前第四紀早期冰川融水侵蝕的結果,故可稱其為冰臼。韓同林認定,這個花崗岩石上的大石坑,學名叫“岩臼”。“應該是形成於距今二三百萬年前的冰川時期。冰川融化過程中,水自上而下垂直落下來,衝擊而成。”韓同林說,“當時,延慶地區曾經覆蓋著厚達千米以上的冰川。冰川融化過程中,水垂直落下來衝擊巨石形成巨坑。之所以叫做冰臼,是因為其具有口小、肚大的特點,酷似我國古代用於舂米的石臼。”韓同林表示,在北京地區長陵鎮望寶川村、懷柔琉璃廟地區都曾發現過由數十厘米至兩三米深的冰臼,但延慶這么深的冰臼還是首次發現。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巨型冰臼的底端,還聳立著一座6米多高十分奇特的“小山”。“經過冰川融水攜帶巨大滾圓礫石的沖刷、研磨,小山的表面打磨得十分精密,摸起來光滑極了!”
觀點二
洪水旋渦沖蝕的近現代產物
而另一位專家章雨旭則認為,白龍潭位於山區河谷的正中,表明它不可能是遠古的產物。因為若是遠古的產物,一來它必將被剝蝕殆盡;二來,即使壺坑有幸得以保留,也難以如此湊巧,到了20世紀60年代僅僅被填了一半的深度。
章雨旭據白龍潭的地質特徵推測,該壺穴是由於洪水沖刷形成的——一是壺穴位於河谷拐彎且變窄處,這裡有形成高速旋轉旋渦的條件。二是壺穴的形成可能經歷了多次大洪水。三是從龍捲風可知,高速旋轉的流體有強大的搬運能力,龍捲風可以將人卷上天空,甚至普通的大風也可以飛沙走石。所以,20世紀60年代的白龍潭正是最後一次大洪水清空(或部分清空)形成壺穴(並可能再次加深、加大壺穴)後,又被該大洪水後期或後來較小洪水填充了河谷巨礫而成。四是現在清出的完整壺穴可能是多次大洪水的旋渦反覆下蝕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