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六景

北京十六景

1986年3月北京市旅遊局、園林局、文物局、旅遊學會、北京日報和北京晚報等十幾個單位共同發起了北京風景名勝評選活動,從各區、縣眾多的景點中選出40個作為候選景點,從中評選16個,名之曰“北京十六景”。在評選活動期間,共收到有效選票424,160張,1986年10月9日公布了評選結果。天安門、紫禁城(故宮)、八達嶺長城等榜上有名。

天安麗日

概述

北京十六景北京十六景

天安門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城樓是紫禁城的正門,高三十多米,由城台和城樓組成,整座建築營造出一種皇權至尊的威嚴。城前的寬大的天安門廣場可同時容納一百萬人在此聚集,面積有50萬平方米,東西寬500米,南北長88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目前是中國重要慶典舉辦的場地,也是北京迎接八方賓客的門廳。廣場中心矗立著人民紀念碑和毛主席紀念堂,西側是人民大會堂,東側是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南面是十四世紀建的正陽門和前門箭樓兩座古城樓。天安門廣場上每天日出時分國旗班戰士們的升旗儀式已經成為北京的一大景觀。

地理位置

天安門坐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的市中心,故宮的南側,與天安門廣場隔長安街相望,是明、清兩代皇城的大門。

旅遊指南

行車路線:1、2、4、5、10、20、52、57、55、54、120、802、特1路中山公園或天安門站下車,捷運、9、17、44、48、53、59、66、110、307、803、808、819、922、特4、特7、團結湖專線前門下車。開放時間:8:30-15:30 票價(元):15元(天安門城樓)

紫禁餘暉

概述

北京十六景北京十六景

地處北京市城區中心點的故宮,是明清兩朝二十四代帝王的宮殿,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東西寬750米,南北長960米,占地72萬平方米,共有宮殿屋宇9000餘間;宮內建築多以木質結構,青白石底座並繪以絢麗色彩,紅色城牆配上黃色的琉璃瓦。建築壁壘森嚴,有高牆環繞,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城牆上開有4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城牆四角還聳立著4座角樓,造型別致,玲瓏剔透。

地理位置

北京市東城區天安門北。

旅遊景區

故宮按布局可分內廷與外朝兩部分。故宮主體以太和殿、中和殿、寶和殿為中心的建築,整個範圍是由乾清門往南到午門;午門和太和門中間有一座金水橋,是當時通往"外朝"那道石板"御路"的必經之處;午門在往前行可至端門,穿過端門外就是天安門。故宮規制宏偉,布局嚴整,建築精美,富麗華貴,收藏有許多的稀世文物,是我國古代建築、文化、藝術的精華。

旅遊指南

行車路線:乘1、4、20、52、57、103、802、810路到天安門或乘捷運到天安門站下車。 開放時間:8:30--16:00(門票最晚售出時間:15:30) 票價(元):40元,珍寶館和鐘錶館門票各10元,聯票60元,學生、70歲老人15元

燕塞雄關

概述

北京十六景北京十六景

位於延慶縣境內,距離市區70多公里。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是明代長城的精華,這裡是長城重要關口居庸關的前哨,海拔高達1015米,地勢險要,城關堅固,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牆高7.8米,頂寬7.8米。登上八達嶺長城,極目遠望,山巒起伏,雄沉剛勁的北方山勢,盡收眼底。長城因山勢而雄偉,山勢因長城更加險峻。1988年,八達嶺萬里長城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

地理位置

北京市延慶縣八達嶺鎮關溝北端。

旅遊指南

行車路線:

火車:北京北站(西直門)雙休日、節假日乘郊遊9次7:44開,8:58抵達,14:44由八達嶺返回,17:11抵京。抵達八達嶺火車站後,步行15分鐘即到長城景區;

汽車:德勝門乘919路,前門(17路站)乘游1路,北京站東街(103路站)乘游2路,歷史博物館西門乘游2路支線,東大橋(28路站)乘游3路,西直門、動物園乘游4路,蘋果園乘游4路支線,前門西出租站乘游5路,安定門、前門乘游8路均可直達(各游車首發時間均為早上6:30),車程40分鐘

開放時間:8:50-16:30 票價(元):淡季35元(11月1日-3月31日),旺季40元(4月1日-10月31日)學生半價

白塔堆雲

概述

北京十六景北京十六景

北海,位於北京城的中心,是一座山青水秀、風景如畫的古老園林,有近千年的歷史,被譽為"世界上建園最早的皇城御園",是我國現存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之一,是我國古典皇家園林中集諸多藝術為一體的一顆璀璨明珠。 北海總面積68.2公頃,其中陸地面積29.3公頃,水面面積38.9公頃。是根據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蓬瀛仙境"的布局建設。瓊華島、團城和水雲榭(中海之中)象徵傳說中的"蓬萊"、"瀛洲"和"方丈"。全園以瓊島為中心,瓊島又以白塔為主要景觀。瓊島的東、西、北麓景觀更為別致, 湖水中的五龍亭似飄若動,構成了北海又一獨特景致。此外,位於北岸的"九龍壁"氣勢磅礴,為中國僅有的3個九龍壁之一。

旅遊景區

北海全園占地約70公頃,其中水域占據了一半以上的面積。太池中有瓊華、團城和犀山台三島,分別象徵著蓬萊、瀛洲和方丈,體現了對蓬萊仙境的追求。是一座純粹的人工園林,布局以水為主體,在太液池中布置島嶼,用橋和岸邊相連。太液池的池水原經金水河直接引自玉泉山,明代起取自積水潭。池中有瓊華、團城和犀山台三島,分別象徵著蓬萊、瀛洲和方丈,體現了對蓬萊意境的追求。它的建築風格受到一些江南園林的影響,但總體上仍然保持了北方園林持重端莊的特點。園內宗教色彩十分濃厚,不僅瓊華島上有永安寺,在北岸和東岸還有闡福寺、西天梵境、小西天、龍王廟、先蠶壇等佛教、道教建築,因此是一座集宮室、宅第、寺廟、園林於一體的宏大帝王宮苑。

旅遊指南

行車路線:5、101、103、103快、109、118、812、814路北海下車,13、107、111北海後門下車 景點位置:西城區文津街1號,中南海北側 開放時間:6:00-21:00 票價(元):10元

頤和慧海

概述

頤和園在北京西北部海淀區內,占地二百九十公頃,清末皇室夏季在此坐朝聽政,亦有"夏宮"之稱,是我國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園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遊覽勝地之一。

北京十六景北京十六景

頤和園原是帝王的行宮和花園。頤和園主要由昆明湖和萬壽山兩部分組成。總面積290多公頃。萬壽山上依山而建的佛香閣、銅亭,臨湖畔建的千米長畫廊、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橋和石舫等都是遊人必到的景點。整個園林以萬壽山上高達41米的佛香閣為中心,根據不同地點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樓、閣、廊、亭等精緻的建築。山腳下建了一條長達728米的長廊,猶如一條彩虹把多種多樣的建築物以及青山、碧波連綴在一起。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是舉世罕見的園林藝術傑作。除此之外,園中殿堂陳列的文物有四萬餘件,故頤和園又有"博物館公園"之稱。

地理位置

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新建宮門路19號。

旅遊景區

頤和園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為主,昆明湖占頤和園總面積的四分之三。萬壽山分為前山、後山兩部分,前山有長廊、排雲殿、佛香閣、智慧海、石舫、樂壽堂、國花台、聽鸝館、畫中游等景點。後山中路為規模宏大的漢藏風格寺廟殿宇,周圍點綴以數座小型山間園林,有蘇州街、諧趣園、花承閣、賅春園、丁香院、四大部洲、須彌靈境、香岩宗印之閣等建築。昆明湖中有一島,名南湖島。昆明湖兩岸仿照西湖修了東堤和西堤。

旅遊指南

行車路線:330、332、333、346、362、349、801、808、817、運通106、特6路頤和園下車,301、303、333、346、362支、375、375支、384、394、904、801、808路北宮門下車,374、374支、905路新建宮門下車 開放時間:6:30-20:30 票價(元):8元,通票33元

圜丘清音

概述

北京十六景北京十六景

在北京崇文區,故宮東南方數公里處,有一座巨大的祭天神廟,這就是天壇。是明、清兩代帝王祭天祈谷之處,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與故宮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清單"。

天壇占地273公頃,建築布局呈"回"字形,由兩道壇牆分成內壇、外壇兩大部分。外壇牆總長6416米,內壇牆總長3292米。最南的圍牆呈方型,象徵地,最北的圍牆呈半圓型,象徵天,北高南低,這既表示天高地低,又表示"天圓地方"。天壇的主要建築物集中在內壇中軸線的南北兩端,其間由一條寬闊的丹陛橋相連結,由南至北分別為圜丘壇、皇穹宇、祈年殿和皇乾殿等;另有神廚、宰牲亭和齋宮等建築和古蹟。天壇設計巧妙,色彩調和,建築藝術高超,是中國非常出色的古建築之一。

地理位置

崇文區天壇路天橋東側。

旅遊景區

天壇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天壇有垣牆兩重,分為內壇、外壇兩部分,壇域平面北呈圓形,南為方形,象徵“天圓地方”。外壇東西長1700米,南北寬1600米,面積270多公頃。主要建築集中於內壇。天壇主要建築在內壇的南北中軸線上,圜丘壇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壇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中間有牆相隔。兩壇由一座長360米、寬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橋(也稱海墁大道或神道)相連。丹陛橋兩側為大面積古柏林。內壇西牆內有齋宮,是祀前皇帝齋戒的居所。外壇西牆內有神樂署、犧牲所等。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齋宮、無梁殿、長廊、雙環萬壽亭等,還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勝古蹟。天壇的建築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而且有些建築還巧妙地運用了力學、聲學、幾何學原理,因此具有重要價值。

旅遊指南

行車路線:17、36聯64、54、106、120路天壇下車,6、35路天壇北門下車,39路天壇東門下車,120、122、803、特3路天壇南門下車。 開放時間:6:00-21:00 票價(元):淡季10元(11月1日-3月31日),旺季15元(4月1日-10月31日)

香山紅葉

概述

北京十六景北京十六景

香山是一處風景幽雅的地方,其最高點香爐峰海拔557米。峰頂有一巨大的岩石,叫乳峰石,形狀很像香爐,遠遠看去和廬山的香爐峰極為相似,人們遂稱此山為香山。

香山位於北京西北郊西山東麓。距城約20千米,占地面積約1500萬平方米。起初,金、元、明幾代帝王都在此興建各種亭台樓閣、離宮別苑。其後,清乾隆皇帝更是大興土木,建設水榭樓台。鹹豐十年和光緒二十六年,香山的建築景點先後被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破壞。解放後幾經修葺,才呈如今面目。山上著名的風景點有昭廟、雙清別墅、鬼見愁、靜翠湖、望蜂亭、西山晴雪、森玉笛、朝陽洞等。

旅遊景區

香山公園地勢崛峻,峰巒疊翠,泉沛林茂。主峰香爐峰(俗稱鬼見愁)海拔557米。園內各類樹木26萬餘株,僅古樹名木就達5800多株,約占北京城區的四分之一,森林復蓋率高達98%,近年被有關部門測定為北京負氧離子最高的地區之一。公園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鳥啼蟲鳴,松鼠嬉鬧於溝壑林間。這裡春日繁花似錦、夏時涼爽宜人、冬來銀妝素裹。特別是香山紅葉最是聞名。每逢霜秋,遍山黃櫨,如火如荼,瑰麗無比。詞時遊人倍增,曾被評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香山公園旅遊服務設施齊全。住在這裡,散步即可到達中國科學院植物園、北京植物園、臥佛寺。向東數公里便是馳名中外的頤和園。往南還有八大處公園等旅遊景區。

香山公園文物古蹟豐富珍貴,亭台樓閣似星辰散布山林之間。這裡有燕京八景之一“西山晴雪”;這裡有集明清兩代建築風格的寺院“碧雲寺”;這裡有國內僅存的木質貼金“五百羅漢堂”;這裡有迎接六世班禪的行宮“宗鏡大昭之廟”;這裡有頗具江南特色的古雅庭院“見心齋”;這裡有世紀偉人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進駐北平最早居住和辦公的地方——雙清別墅;這裡有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靈柩暫厝地——碧雲寺金剛寶座塔、碧雲寺孫中山紀念堂及孫中山衣冠冢。2012年10月經過世界名山協會批覆,香山被批准加入世界名山。至此,香山成為世界第24座、中國第5座世界名山。

旅遊指南

行車路線:乘318、333、360、904路香山下。駕車從紫竹橋向西進四環路向北順路標指示即可到達 票價(元):5元

十渡浮巒

概述

北京十六景北京十六景

十渡風景區位於北京市西南郊房山區拒馬河中上游,距京100公里,是華北地區唯一以岩溶峰林、河谷地貌為特色的自然風景區。風景區山奇水秀,美如畫卷,素有"北方桂林"之稱,是北京新十六景之一。因歷史上從張坊至十渡溯水而上,須經過十個渡口而得名,有"北方桂林"、"北方陽朔"之稱。

地理位置

北京市房山區十渡鎮。

旅遊景區

十渡有主要景點20餘處,一渡在東頭的張坊,這裡山青水秀,景色清麗。順流而下即是二至六渡,沿岸山岩如削,各具秀色,主景有石筍峰、筆架山、千尺窗等。從七至十渡一帶,群峰如林,江河似錦,山水風光最為雄奇壯美。十渡的整體清幽俊雅,河灘作伴,傍偎青山,顯得格外清秀,獨具一格。是春秋郊遊、特別是夏日避暑的勝地。

旅遊指南

行車路線:乘游10路、游7路直達或從天橋917至房山再轉車即到,乘火車可從北京南站上車至十渡站下。駕車可從六里橋上京石高速在閆村出口下高速,經過雲居寺一直到十渡風景區。 票價(元):各景點12~20元

盤古遺火

概述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腳下,是一座古人類遺址博物館,始建於1953年。

1929年,我國古人類學家斐文中先生在龍骨山發掘出第一顆完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1936年,賈蘭坡先生又在這裡發現了3個"山頂洞人"頭蓋骨化石。六十年代未,這裡又發現了距今10萬年的"新洞人"遺址。這一系列重要發現,為研究人類的起源問題提供了重要依據。周口店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旅遊景區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是位於周口店的專門負責保護和研究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的專業博物館。

北京十六景北京十六景

1953年,周口店遺址及工作站劃歸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室領導,時任該室主任的楊鍾健對周口店遺址十分重視,接管後,中國科學院撥專款在該遺址考古發掘的基礎上建立了面積達300平方米的“中國猿人陳列室”,此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全國最早新建的博物館之一。1971年,在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關懷下,中國科學院再次撥專款擴建了“北京猿人陳列室”,並更名為“北京猿人展覽館”。該館面積達到1000平方米,建築為回字形結構。

1979年,為紀念北京猿人第一個頭蓋骨發現50周年,舉行了紀念會和科學討論會。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副院長嚴濟慈及國內外著名學者與會。會議結束後,北京猿人展覽館對展陳內容進行了重大調整,將綜合研究的新成果充實到展覽中,提高了展覽的科學性和綜合性。同時,展覽館也增加了對遺址其它地點及中國各地和世界各國重要的從猿到人的化石地點的簡略介紹。

1994年,“北京猿人展覽館”更名為“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旅遊指南

行車路線:天橋或六里橋乘917至房山轉乘環線2路至周口店 開放時間:8:30~16:30(無休息日) 票價(元):20元,學生10元 。

幽峽流碧

概述

北京十六景北京十六景

龍慶峽自然風景區位於延慶縣城東北15公里處(古城村),距市區80公里,是古城河流經的一道天然峽谷。 龍慶峽既有南方的嫵媚秀麗,又有北方的雄渾壯觀,被人們稱譽為"塞外小灕江"、"中國小三峽"。

龍慶峽長約7公里,水面海拔570米,山環水繞,流域面積119平方公里。居華北之首的混凝土大壩高72米,長90米,氣勢磅礴,這裡夏觀飛流三千尺,冬賞懸崖百丈冰。新建上壩電梯由六部組成,外裝修是一條巨龍,稱為亞洲第一龍。龍慶峽以冬夏兩季最有特色。夏可避暑納涼,冬可觀冰燈。

旅遊景區

媯河位於北京延慶縣城東部,南距雄關八達嶺長城10多公里。媯河源頭出自松山自然保護區,從龍慶峽東部穿出,至金樂山向西,再經媯川繞康西草原,最後流入官廳湖,蜿蜒50多公里,因沿途山川秀麗,曾被推為延慶風景之首,有金牛湖、金牛山、暖泉口、官營灣、荻花灘、柳林激水等美景。還開闢有新鮮特色採摘和魚場垂釣節目。最具特色的活動就是媯河漂流,穿上救生衣,乘一葉小舟,順水而漂,漂流其間欣賞兩岸如畫風光,亦可棄舟登岸去享受採摘樂趣,是不容錯過的夏季首選。

龍慶峽

位於北京延慶縣北部,距離北京市區85公里。是主要以划船登山為主的旅遊區,風光資源不錯,有“塞外小灕江”之稱。可夏天避暑、冬天賞冰燈,但過度的開發與人為項目的建設也對景致的破壞不小,遊人較多,要有所心理準備。有神仙院、仙人旗、老虎嘴等景點。

旅遊指南

行車路線:德勝門外乘919路到延慶,換乘中巴直達,或換乘920環線車到達;也可從天安門乘游8路直達。駕車可從馬甸橋上八達嶺高速公路到延慶,再上京張公路行駛,有路標 開放時間:7:30-16:30 票價(元):35元,划船40元,通票75元

大鐘聲遠

概述

北京十六景北京十六景

大鐘寺位於北三環北側,又稱中國古鐘博物館,因寺內大鐘殿懸有一口大銅鐘而得名。它是以鍾文化為載體,開展學術研究、展覽展示、科普宣傳、社會教育活動的專題性博物館。是北京市認定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大鐘寺古鐘博物館目前收藏鍾鈴類文物439件套。

大鐘鑄於明永樂年間,距今已500多年。永樂大鐘的鑄造方法採用了地坑造型表面陶范的泥型法,鑄造規整、造型精美、形體宏偉、鐘聲純厚綿長、圓闊寵亮、穿透性強。清晨可遠傳10餘里。永樂大鐘以悠久的歷史、高超的書法藝術、精美的鑄造工藝而馳名中外,有中外鐘王之譽。

地理位置

北京市海淀區北三環西路甲31號。

旅遊景區

覺生寺座北朝南,規模宏大,一派皇家建築氣勢。由南向北依次為山門、鐘樓、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大鐘樓;兩側有配殿、群房和跨院。

大鐘樓東面的庭院裡陳列著40餘口古鐘,最早的是宋代熙寧年間鑄造的,距今900多年。按年代順沿分別有宋、元、明、清各代古鐘。藏經樓一樓是古鐘簡史陳列廳。展品中最小的香菸盒大小的陶鍾,是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最古老之鐘。展品中的精品有商代青銅鐘、三件一組的編鐘,西周編鐘、春秋編鐘、早商青銅鈴、西周合瓦形編鐘,曾候工編鐘等。

旅遊指南

行車路線:302、367、718路大鐘寺下 開放時間:8:30~16:30(無休息日) 票價(元):10元

龍潭漱玉

概述

北京十六景北京十六景

白龍潭風景區在密雲縣城東北三十公里的龍潭山中,密雲水庫東岸太師屯鎮,地處燕山長城腳下,東臨密雲水庫,距北京市區一百公里,景區面積4平方公里。

美麗迷人的白龍潭風景區是一處集人文和自然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度假區。景區內山靈水秀、疊潭垂瀑、峰多石怪、松柏滿坡,景區內的龍泉寺、五龍祠始建於宋代,現保存有戚繼光、乾隆、康有為、李鴻章、袁世凱等名人的碑刻。白龍潭深不可測,傳說潭中住有一條白龍,廣布細雨,為庶民耕耘造福,有求必應,極為靈驗。"白龍晝飲潭,修尾掛石壁"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轍留在這裡的詩句。

地理位置

北京市密雲縣太師屯鄉龍潭溝村

旅遊指南

行車路線:游12路從東四十條(42路站)發車直達,或從東直門乘長途汽車到密雲終點站下車,換乘中巴直達;駕車可走京密路到密雲,再沿京承路行25公里見路標右轉即到。 開放時間:7:00-21:00(3月15日-10月30日) 票價(元):20元

明陵落照

概述

北京十六景北京十六景

明十三陵是埋葬明朝遷都北京以後的13個皇帝的陵墓群。位於昌平區軍都山南翼。十三陵的東、北、西三面,三壽山、大峪山、五鳳山、翠花山等峰巒聳立,如屏如帳,環抱著方圓約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十三個陵墓散落其間。最著名的陵要數長陵和定陵。

長陵位於陵域中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宮殿建築規模宏偉,氣勢磅礴。陵園的面積有40平方公里,外圍城垣長40公里。整個工程從1409年建第一座陵墓開始到明朝滅亡延續了200多年。目前十三陵只對遊人開放神道、長陵、定陵和昭陵。神道是進入墓區的俑道,神道兩旁矗立著數十座巨大的明代石雕像,這就是18對石人和石獸。

旅遊景區

十三陵屬於太行山脈,西通居庸關,北通黃花鎮,南向昌平州,成為十三陵及京師之北面屏障。太行山起澤州,蜿蜒綿亘北走千百里山脈不斷,至居庸關。明末清初學者顧炎武曾指:“群山自南來,勢若蛟龍翔;東趾踞盧龍,西脊馳太行;後尻坐黃花(指黃花鎮),前面臨神京;中有萬年宅,名曰康家莊;可容百萬人,豁然開明堂。”明代視此為風水地,陵區以常綠的松柏樹為主。

明十三陵依山而建,沿襲南京孝陵的模式,即除神道共用外,各陵都是前為祭享區,後為墓冢區。陵墓規格相近,各據山頭,陵與陵之間相距500米至8000米不等。除思陵偏在西南一隅外,其餘均成扇面形分列於長陵左右。亦有陵仿孝陵之制,稱有一座叫“啞巴院”的建築,或更設一座琉璃照壁作為螢幕障。

每座陵墓的陵門,設有碑亭,碑文記載皇帝生前的業績,應由嗣皇帝來撰寫,但從明仁宗為其父朱棣寫了一篇3500字的紀功碑文後,再也沒有嗣皇帝續寫,所以現在除了長陵碑外,其餘各陵都成了無字碑。

定陵出土的明神宗金絲翼善冠(複製品)

以規模較大的定陵(萬曆帝墓)為例,其地面建築的總布局,呈前方後圓,象徵“天圓地方”,地面建築占地18萬平方米,前有寬闊院落三進,後有高大寶城一座。陵墓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監、神宮監、神馬房等附屬等建築物300多間,往後是陵園最外面的圍牆-外羅城(圍牆外的圍牆)。

旅遊指南

行車路線:游1、游2、游3、游4、游5路直達。駕車可從馬甸橋上八達嶺高速公路到昌平環島後,有路標。 票價(元):長陵30元,定陵50元

盧溝獅醒

概述

北京十六景北京十六景

盧溝橋又稱蘆溝橋。在豐臺區盧溝橋鎮永定河上。為北京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永定河舊稱盧溝河,橋亦以盧溝命名。橋東的碑亭內立有清乾隆題"盧溝曉月"漢白玉碑一塊,為"燕京八景"之一。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稱讚"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

盧溝橋還以其精美的石刻藝術享譽於世。橋的兩側 有281根望柱,柱頭刻著蓮花座,座下為荷葉墩。望柱中間嵌有279塊欄板,欄板內側與橋面外側均雕有寶瓶、雲紋等圖案。每根望柱上有金、元、明、清歷代雕刻的數目不同的石獅,這些石獅蹲伏起臥,千姿百態,生動逼真,極富變化,是盧溝橋石刻藝術的精品。

地理位置

北京市豐臺區宛平城盧溝橋城南街77號盧溝橋景區

旅遊景區

北京十六景北京十六景

“盧溝曉月”碑為四柱式寶蓋頂,碑高4.52米,寬1.27米,兩側及四邊刻有二龍戲珠浮圖,造型別致,雕刻精美,此種碑形在北京尚屬首例。碑刻“盧溝曉月”四字為乾隆皇帝御筆。 盧溝橋的東西兩頭各有一座碑亭,西頭碑亭內豎著一座清乾隆皇帝視察盧溝橋的詩碑,東頭碑亭內矗立著一座漢白玉碑,上刻“盧溝曉月”4個大字,字跡秀潤嫵媚,為乾隆皇帝所書。盧溝曉月是古時北京八景之一,其意境是由遠山、近水、曉月、美橋之情趣,相互映襯,渾然一體而構成的。古橋本身是構成這一意境的主體。據《圖書集成、考工典》載:“橋東築城,為九道咽喉。五更他處不見月,惟盧溝橋見之。”又據明代蔣一葵《長安客話》載,盧溝橋一帶“每當晴空月正,野曠天低,曙色蒼蒼,波水淼淼,為京師八景之一”,故名為“盧溝曉月”,“盧溝曉月”遂成著名燕京八景之一。清代大詩人、大書畫家張船山《蘆溝》云:“蘆溝南望盡塵埃,木脫霜寒大漠開。天海詩情驢背得,關山秋色雨中來。 茫茫閱世無成局,碌碌因人是廢才。 往日英雄呼不起,放歌空弔古金台!”

旅遊指南

行車路線:六里橋(東北角)乘715、339、309、964、964支,豐臺乘310,西直門乘748直達,北行 開放時間:8:00-17:00(無休息日) 票價(元):6元,軍人,學生2元

慕田古堞

概述

北京十六景北京十六景

"東連渤海仙源台,西映居庸紫翠迭",北京著名景點之一的慕田峪長城,位於北京懷柔縣境內,是萬里長城的精華所在。據文獻考證,慕田峪長城是明初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在北齊長城督造而成 ,是明代最先建築的長城。

慕田峪長城構造獨特,長城兩側均設垛口,正關台以東的大角樓,有長約1000米的支城,人稱"禿尾巴邊"。慕田峪長城以西的一段,是著名的"北京結"長城,有"箭扣"、"鷹飛倒"等長城天險。慕田峪長城附近松蔭日,樹齡百年以上的古松200多株,"迎客松""鴛鴦松"、"王冠松"、"臥人松"等名木古樹極富觀賞價值。整段長城依山就勢,起伏連綿,如巨龍飛騰。均令遊人嘆為觀止,流連忘返。

旅遊指南

行車路線:宣武門、前門、東四十條等站乘游6路直達景區,8點以前從東直門乘916路到懷柔倒小巴即到。駕車可從三元橋下京順路到懷柔,向西北方向行駛17公里即到(有路標)。 開放時間:6:30-17:30 票價(元):20元、學生11元

紅樓大觀

概述

北京十六景北京十六景

北京大觀園是以《紅樓夢》為藍本建成的古典式文化園林,以濃郁的古典文化特點,成為北京新十六景和中國旅遊勝地四十家之一。大觀園位於右安門西護城河畔,其中庭院景區含賈寶玉怡紅院,林黛玉瀟湘館,薛寶釵蘅蕪院等。自然景區含"林瀟湘魁奪菊花詩"的秋爽齋,臥水雙層湖心亭滴翠亭等。另外還有佛寺景區和殿宇景區。

全園設計精巧別致,獨具匠心。展示了我國古建築藝術的高深魅力。目前園內有多處展室,展出園藏工藝品、家具、鋼琴等文物上萬餘件,並有大型固定陳列《紅樓文化藝術展》。通過實物、資料、場景深入淺出的向遊人展示了紅學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

地理位置

北京市宣武區南菜園街12號

旅遊景區

園內有40餘處景觀。亭台樓榭、佛庵庭院,繁花名木、鶴鳴鹿啼,雅中有俗,靜中寓動。主要景觀有曲徑通幽、怡紅院、瀟湘館、顧恩思義殿—省親別墅等。“曲徑通幽”為賈寶玉根據唐代詩人常建的詩句“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而題;是迎南大門的一座用太湖石疊砌而成的假山,體現了中國古典園林“開門見山”特色。而寓意卻是只有沿妙道曲徑蜿蜒穿洞而過、方能領悟園中幽雅的景致,又藝術的運用了“藏景”的手法。怡紅院是賈寶玉的住所,懸“怡紅快綠”匾額。“紅”暗寓門前西側的西府海棠,“綠”指東側的芭蕉,是園中最為華麗的院落。瀟湘館是林黛玉的住所。黛玉的書房建築外觀均為斑竹作,“斑竹一隻千滴淚”正適合“瀟湘妃子”以淚洗面、多愁善感的性格。顧恩思義殿——省親別墅是大觀園主景,元妃省親活動的主要場所。玉石牌坊高8米、寬11米,宏偉瑰麗,正殿後為大觀樓及東西配樓,整個院落充滿了皇家邸宅豪威、華貴的氣派。

旅遊指南

行車路線:乘特3、122、603路、19、59、61、351、819路車到大觀園站下車 開放時間:8:30~17:30(無休息日,10月15日至4月15日期間17:00閉園) 票價(元):10元,學生、老人5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