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鄉

位於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北部,距縣城62公里,東北與興國永豐鄉毗鄰,南連本區田村鎮,西靠萬安澗田鄉,有一足踏三縣之稱,是萬、興、贛三縣邊貿集散地。全鄉總面積76.4平方公里,轄白鷺、官村、吉塘、桃溪、上塘、盈源、林頭、梘坑、龍頭、龍溪、龍裕、龍富、里仁等13個村,有1.5萬人,耕地面積13484畝,山地9萬畝。 全鄉森林資源有竹、木、油茶、油桐等,礦產資源有鉛、鋅、鐵砂、稀土、鉀長石等。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以駐地圩名命名。1931年8月毛澤 東、朱德等在此召開軍團長以上幹部會議,史稱“白鷺會議”。解放初為田村區白鷺、江鷗、龍頭鄉。1958年屬蘇區公社(後改為田村公社),1962年析置白鷺公社。1968年併入田村公社,1972年恢復白鷺公社。1984年改白鷺鄉。1997年,面積78平方千米,人口1.4萬,轄白鷺、官村、吉塘、桃溪、上塘、仁坑、林頭、洞田、梘坑、龍頭、龍溪、龍裕、龍富、里仁14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2008年代碼]360721209:~200白鷺村 ~201桃溪村 ~202上塘村 ~203吉塘村 ~204盈源村 ~205林頭村 ~206官村 ~207檢坑村 ~208龍頭村 ~209龍溪村 ~210龍裕村 ~211龍富村 ~212里仁村

傳說故事

相傳南宋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家住興國縣城旁竹壩村的鐘輿(江南第一宰相鍾紹京第十六代孫)因好打抱不平,在地方得罪了不少紳劣,加之南宋時期政治昏暗,他對世事早生倦意,心生遠離故鄉,尋找“桃園”淨土之意。思量攜妻兒去過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一日他終將此想法告知父親,父親是個通情達理的商人,一生以孵養小鴨為生計,他非常理解兒子之意,逐選送一百隻鴨婆和數十隻鴨公為生活之本,成全了兒子的心愿,初夏的一個晴天,鍾世昌(輿)攜妻兒家當,趕著百十隻鴨子上路了,出了興國縣城奔西南方向而去,帶著他的夢想去尋找他心目中的風水寶地,這天他大約走了四十餘里,天已發黑,但終未找到理想之地,只好就地搭棚做飯,當晚就在興國永豐境內住宿,第二天尚未太亮,鍾世昌在睡夢中朦朧看見有一位白須飄飄的神仙老者呼叫著:鍾輿……你別睡了,快起來趕路吧!順溪水而下,今天你能走到一個竹子開花的地方,那可是一個風水寶地,你就在那裡定居,定能繁子衍孫,興旺發達……,快去吧!仿佛看見老者已離去的背影。鍾輿從睡夢中驚醒,回想起老者的囑咐,他叫起妻兒吃過早飯,趕著鴨子按照仙人所指的路,順溪水而下,繼續了他尋找“桃花園”的行程。中午時分,天空碧藍,不見一絲點雲,太陽也熱了起來,他們剛過一個三條溪水交匯處後,一條大溪河繞著一座玉屏山而下,碧波清流,溪水與兩岸的青山環繞在一起,青山綠水,碧竹松翠,山溪之間一片開闊之地,美不勝收,讓人心曠神怡,鍾輿正被眼前這片美景著迷之即,突然間天空飄來一陣大雨,他急忙將隨帶著的紅紙竹傘撐開,一滴滴雨點砸在竹傘上頓時盛開了一朵朵紅白的雨花,此時他猛然想起“神仙”所指竹子開花之地,看著雨花他仿佛領悟到了竹子開花之意,莫不就是此處。他急性將鴨子趕上岸來,此時雨又頓時停了,眼前小片開闊的沼澤水地,正適合放養鴨子,鴨子也歡快地奔向水中覓食,看見眼前的景象,他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許多,過去厭世的煩惱,也早已拋在腦後了,他與妻子商量暫時就在此住下來。次日早晨,鍾輿又夢見一行白鷺鳥從天空飛過,“呀呀”的叫聲將他吵醒,朦朧中他大叫了一聲:白鷺,好一個白鷺!便在睡夢中醒來坐了起來。起來後,他來到圈鴨子的圍子裡將鴨子趕了出來,此時,眼前的景象讓他為之驚呆了,鴨圍子裡遍地都是大個的鴨蛋,足有200隻,一百鴨婆當晚下了200隻鴨蛋,著實讓他高興極了,當時他脫口而出說:不走了,就在這金視窗里安家了!沼澤地里有大量的小魚蝦,微生物,鴨子奔波數日吃飽了,又休養好了,哪有不多下蛋之理。中午飯後,鍾輿在溪河旁砍了一根長口的竹子,削其竹垮子,留下竹尾巴用來趕鴨子,把鴨子趕在水塘里覓食,此時在初夏暖照曬下的他已生倦意,便將竹子插在水塘旁,自己卻在水塘邊草地上躺了下來打了一個盹,小息片刻後起來時,奇蹟出現了,他插在水塘邊那根趕鴨子的竹子頂部開了一朵紅色的“花”,應驗了仙人報的夢,果然這裡就是竹子開花的風水寶地,他當即決定不走了,就在此安下家來,想起早上夢見的“白鷺”,遂將此地起名為:白鷺,這就有了今天的白鷺村。

民俗風情

民俗“打轎”,戲唱東河風情“燒塔”,再現客家風情,使人不禁擊節叫好。由村民自發捐贈成立的“白鷺民俗館”收藏著各種名人字畫,古色古香的文物三千餘件。

特產

白鷺的茶油以純天然綠色食品著稱,鷺溪蜜梨以其皮薄、肉脆、汁多、核小、味甜而遠近聞名。

旅遊資源

白鷺村的古民居群、吉塘村的文天祥尋父求學留下的“文星聚奎”石扁、“昔年葦布來章貢,今日紫袍登潁川”的對聯、官村的商周文化遺址和南朝齊墓群以及龍富等村的革命古蹟等都使人流連忘返。

境內的白鷺古村是一個擁有870多年歷史的客家古村,較完整得保留了69棟明清古建築,素有“研究明、清古建築活博物館”之稱。該村是全國歷史文化名村,有4處省級歷史文物保護單位;是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東河戲”的發源地,村民仍沿襲著許多客家民俗風情,正月迎彩燈、搶打轎、燒瓦塔等民俗活動極富地方特色。曾經榮獲中國十大古村、江西百姓滿意百景、贛州市最佳歷史文化村、贛縣十大魅力新村等稱號,2011年5月中央4套《快樂漢語》欄目組和贛州二套《贛州天下游》欄目組來白鷺村採風和錄製節目,2011年9月,白鷺古村獲得第二批中國傳統建築文化旅遊目的地入圍資格,目前正在組織人員進行申報,爭取申報成功。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思卿曾率領政協考察團親臨白鷺古村考察調研;是《白鷺謠》、《客家情》、《井岡山》和《贛南之戀》等影視劇的拍攝地,由此極大地提高了白鷺古村在全國的知名度,帶動了白鷺古村旅遊業的飛速發展。

不久前,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公布了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名單,我縣白鷺鄉白鷺村名列其中,這是該村繼2008年被評為“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後獲得的又一殊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