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鱗粗柄鵝膏菌

白鱗粗柄鵝膏菌,鵝膏菌科,鵝膏菌屬,主要分布於四川、湖南、台灣、廣東、海南等地,春至秋季在林中地上單獨生長

基本信息

簡介

中文學名:白鱗粗柄鵝膏
拉丁學名:Amanita vittadinii (Moret.) Vitt.
中文別名:白鱗粗柄傘
同物異名:
分類地位:傘菌目鵝膏菌科鵝膏菌屬

特徵

形態特徵:子實體中等大,白色。菌蓋有角錐狀鱗片菌蓋直徑4-9cm,表面乾燥,白色或帶黃色,鱗片易脫落,邊緣無條棱。菌肉白色。菌褶離生,較密,不等長,邊緣平滑或細鋸齒狀。菌柄粗壯並有環狀排列的鱗片及肥大的基部,長8-12cm,粗1-2.5cm。孢子無色橢圓形至寬橢圓形,光滑,8.6-16μm×6-9μm,糊性反應。
生態習性:春至秋季在林中地上單獨生長。
分布地區:四川、湖南、台灣、廣東、海南等。
經濟用途:此種有人認為可食,有人認為有毒。曾在四川等地發生數人中毒,發病初期出現胃腸道反應,然後有心悸、喘氣、肝腫大、膽大及黃膽、血尿、少尿及心臟、腎臟等臟器損害,可引起死亡。故不能輕易採食。此種與栗、高槓櫟等樹木形成外生菌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