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暨豚養護場

白暨豚養護場

銅陵白鰭豚養護場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條件對白鰭豚進行易地養護的場所。它位於安徽銅陵市大通鎮和悅洲與鐵板洲之間的夾江上。夾江長1620米,寬220米,洲上楊柳依依,雲淡風高;江上水鳥逐波戲浪,江岸樹影婆娑起舞,水色秀麗,風景宜人,是養殖白鰭豚的理想水域。

基本信息

簡介

銅陵 白鰭豚養護場,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條件對白鰭豚進行易地養護的場所。它位於銅陵市大通鎮和悅洲與鐵板洲之間的夾江上。 夾江長1620米,寬220米,洲上楊柳依依,雲淡風高;江上水鳥逐波戲浪,江岸樹影婆娑起舞,水色秀麗,風景宜人,是養殖白鰭豚的理想水域。銅陵白暨豚養護場始建於1985年9月,占地面積409畝,保護區自樅陽縣三江口至繁昌縣荻港鎮,全長110公里江域。該保護區主要保護長江流域國家一、二類重點保護動物,如白暨豚、 中華鱘江豚胭脂魚等。2003年6月24日,國家環保總局批准該保護區為國家環境保護長江重點永生野生動物保護中心,保護水域涵蓋八百里皖江。她還是 安徽大學生命科學教學研究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國家AA級旅遊區。由於其科技含量高,知識與趣味性強,特別是“水簇館”生動有趣,“標本館”種類繁多,“白暨豚”馳名中外,“江豚”憨態可鞠,為廣大遊客提供了旅遊、觀光、休閒的好去處。

白鰭豚

白鰭豚(學名:Lipotes vexillifer)亦稱:
白暨豚白暨豚
白鰭鯨、白鰭、白旗、白夾、青鰭、江馬、中華江豚、揚子江豚及長江河豚等,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鯨類,僅產於長江中下游。在20世紀80年代由於種種原因, 白鰭豚種群數量銳減,2002年估計已不足50頭,被譽為“水中的 大熊貓”。白鰭豚自成一科,被列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也是世界上12種最瀕危的動物之一。2007年8月8日,《皇家協會生物信箋》期刊內發表報告,正式公布白鰭豚 功能性滅絕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CR(極危,可能已滅絕)
白鰭豚是世界上僅存的四種 淡水豚中所剩數量最少的一種,為中國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1996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現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縮寫IUCN)列為最瀕危的12種動物之一,同時還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以及《美國國家瀕危物種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