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湖大白菜

白馬湖大白菜

夏津縣運河東畔的白馬湖一帶,人們習慣把日常食用的大白菜稱為“皇菜”,這一習慣自清朝開始,到現在一直流傳了幾百年。至今,這一帶的老百姓仍然把白菜叫做“皇菜”,他們說起“皇菜”來總是朗朗上口,臉上洋溢著自豪。原因就是這裡種植的大白菜曾作為貢品進獻皇宮。清朝康熙年間一度被列為皇家御用蔬菜而名噪一時。“皇菜”的叫法也就這樣流傳下來。

別名

白馬湖大白菜,夏津縣運河東畔的白馬湖一帶,人們習慣把日常食用的大白菜稱為“皇菜”,這一習慣自清朝開始,到現在一直流傳了幾百年。至今,這一帶的老百姓仍然把白菜叫做“皇菜”,他們說起“皇菜”來總是朗朗上口,臉上洋溢著自豪。原因就是這裡種植的大白菜曾作為貢品進獻皇宮。清朝康熙年間一度被列為皇家御用蔬菜而名噪一時。“皇菜”的叫法也就這樣流傳下來。

歷史故事

說起“皇菜”的來歷,這裡還有一段歷史故事。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返回京城時路過夏津縣。《夏津縣誌》載:“自江寧回,由河道(運河)舟過縣境,知縣吉鳴謙率各官接送如儀。”一路上龍舟威嚴,彩旗飄揚,舟船護送,前呼後擁,隊伍浩浩蕩蕩,好不壯觀。龍舟漸行漸近,停靠運河東岸,早有宦官攙扶皇帝下船,一聲“皇上駕到”,一眾接送官員及沿河百姓跪地叩首。禮畢,知縣吉鳴謙方敢抬首仰視龍顏,但見康熙面容赤脹,鬱鬱不樂,顯然龍體欠安。知縣趕緊把皇帝接至白馬湖驛站,安頓下來,準備御膳。

知縣吉鳴謙自幼熟讀醫書,通曉岐黃之術,知道皇上這一路上,一定吃了不少各地官員進獻的山珍海味等大補之物。加之旅途勞頓,水土不服,致使心火大、脾胃濕熱、脾氣鬱結。待吉鳴謙察明皇上病症後,大膽進言:微臣有一小秘方,能醫治皇上此病,請皇上堅持每餐食用本地生產的大白菜,不出兩日龍體定能康復。於是,知縣親自下廚,精選白馬湖生產的包頭大白菜,用白菜嫩葉加佐料涼拌,或用鹽,或用醋,或用蜜,花樣不斷。兩日下來,直吃的皇上精神煥發,食慾大振,容貌光澤,康復如初。康熙問道:此地大白菜為何有如此功效?知縣回答:白菜乃“百菜之王”,有養胃利水、清熱祛火、泄邪毒、調脾胃之功能。白馬湖古有種植白菜之習俗,植於運河堤岸,每用白馬湖水澆灌,此乃水土使然。白馬湖白菜葉大肥厚,蘊含人身所需精微之物,故而調理臟腑之功效愈加奇驗。康熙聽罷,龍顏大悅,對知縣吉鳴謙倍加獎賞,賞黃馬褂一件。對白馬湖大白菜稱讚不已,賜名“皇菜”。並下旨令夏津每年進貢白馬湖大白菜四十五馬車,以備皇室用菜。翌日晨曦,起駕回京,湖邊百姓空巷競送。從此,白馬湖大白菜就成了皇帝御用蔬菜,當地人便稱自己的白菜為“皇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