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瀑

白雲瀑

白雲瀑,位於順溪鎮雁溪村、小白雲山東面知音澗盡頭,匯集山東坡雨水形成瀑布。全瀑分三疊,上疊75米,中疊41米,下疊59米。瀑全長175米,寬2—6米,聲勢浩大,雄偉壯觀。三疊瀑下有兩潭。白雲瀑宋時已享有盛名。在金頂峰上可看到全瀑。宋蔡必武曾在此題詩讚揚瀑布奇特,雄偉之景。是一處旅遊、度假的絕佳之地!

基本信息

簡介

白雲瀑白雲瀑

原名玉帝瀑,瀑泉緣崖噴散,類掛玉簾,最為奇勝。宋代武科狀元察必勝詩云:“珠箔飛空澗布流,卷舒曾不用銀鉤,

白雲瀑白雲瀑

懸崖灑灑清涵雪,越壑溶溶冷澀秋。”此瀑主要集小白雲山東坡之雨水,

白雲瀑白雲瀑

分為三疊,上疊75米,中疊41米,下疊59米,全長175米,寬2~3米,因匯水面積較大,每疊平面移差較少,山林植被良好,故瀑布長年不斷,如巨龍從大而降,鱗爪橫飛,勇往直前。每疊瀑布之下各有一深潭,響聲如雷,四周環境幽深,更顯出疊瀑之不同凡響。

白雲瀑白雲瀑

白雲山,周圍20餘里,高插雲漢,中有深澗,闊數十步,無通道,巨藤徑數尺跨之,其長如澗, 迴繞水際若欄檻,遊人援之以進,即古時之藤道。山有應潮潭、仰明河洞、玉乳洞、乾洞等景觀。

季節特色

白雲瀑白雲瀑

白雲瀑風景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 四季分明,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年平均

白雲瀑白雲瀑

氣溫18.3-11.5℃。白雲瀑風景區旅遊的最佳季節是春、

白雲瀑白雲瀑

秋兩季。

景區購物

工藝品

龍泉寶劍、龍泉青瓷、青田石雕、遂昌良渚黑陶、雲和木製玩具

土特產

處州白蓮、慶元香菇、雲和黑木耳、景寧惠明茶、仙宮雪毫茶、雲和雪梨、遂昌薯脯、石練菊花米、松陽曬紅煙、雲和長裙竹蓀、縉雲黃花菜。

景區美食

白雲瀑白雲瀑

麗水菜餚風味獨特,飲食文化歷史悠久, 主要品種是浙東沿海一帶具有寧幫風味特色的菜餚。烹調講究鮮嫩軟滑,意在不變原味,有蒸、烤、燉、泡、炒、起漿等多種方法。

竹葉熏腿

白雲瀑白雲瀑

竹葉熏腿具有竹葉清香味,色棕黑,歷史悠久,聞名於上海及港、澳市場。竹 葉熏腿是因當地盛產毛竹,農戶燒飯都用竹枝(葉)作燃料,他們把經過醃製、洗曬的腿懸掛在灶間,靠燒飯時竹枝、竹葉散發的煙氣燻烤而成(把竹葉清香味熏入腿內)。浦江縣食品公司普豐火腿廠曾把經過醃製洗曬的火腿懸掛室內,用竹枝、竹葉的煙氣燻烤,進行成批生產。竹葉熏腿的加工與一般金華火腿基本相同,其不同點是:在火腿加工的洗曬階段,要多曬一天太陽,使腿更乾燥些,以便燻烤時多吸入竹葉香味,在火腿進行發酵階段,將腿掛在熏房內,用竹枝(葉)燻烤,使其在燻烤過程中進行發酵。

苦櫧豆腐

苦櫧豆腐的製法更是簡單,取苦櫧粉調水成糊狀,或苦櫧磨成水粉過濾後直接下鍋,煮熟舀入盛器,冷卻後即可切成方塊如市場所售豆腐,故叫苦櫧豆腐。可以代飯充飢,也可切成小片,小鍋烹調作為蔬菜下飯,雖微帶澀味卻也細軟適口,另有一番風味。苦櫧豆腐做多的人家,一時吃不完可切成薄片曬成苦櫧乾,慢慢食用,或贈送城裡的親戚,卻是挺討人喜愛的禮物;或送市場出賣,也是挺受歡迎的搶手貨。因為,苦櫧乾細嫩而結實,爽口而柔韌,可葷可素,或煮或炒,無不隨意適宜;加上熟茶油,放上辣椒,蔥、蒜是標準的純素小菜,清淡可口,味美色濃。如果加豬肉,配海鮮和其它配料,那便是“素質紅裝”,分外盡如人意,受人歡迎了。

豆腐泥

豆腐泥是雲和、景寧一帶山區獨有的特產。山區人民好客,但因交通不便,生活艱苦,每當來客,除山蔬野菜外,就磨豆腐泥請客。

白雲瀑白雲瀑

豆腐泥味道清純鮮美、營養豐富,然而加工簡便,經濟實惠。原料是自己種 的黃豆,石磨則是家家戶戶必備的工具。先將黃豆用水浸漲、洗淨,連水帶豆用石磨磨成豆漿,不用過濾,放入大鍋中煮熟後,加入大蒜、生薑,再將豆腐泥倒入,並按口味添加辣椒、香菜、蔥花、食鹽、漿油之類調味品。貧苦人家摻入南瓜絲、蘿蔔絲之類,既增加數量,味道也不錯。而富裕人家放入明甫絲、蝦皮、香菇等,更是錦上添花。要是用新拔的嫩豆磨成的豆腐泥,口味自然更勝一籌。嫩而不滑,細而不流,軟而不粘,糊而不膩,爽然適口,碧綠誘人,香氣撲鼻,使人饞涎欲滴。農村人還有不成文的規矩,不管是誰家磨豆腐泥,左鄰右舍都要送上一碗。

豆腐泥在農村還有特殊的用途。凡養有母豬的人家,都要種許多黃豆備用。當小豬長到十多斤,即將“散窩”時,就要磨豆腐泥給小豬吃,使小豬快速生長,皮毛油光鋥亮。農村人視豆腐泥為高級營養品,同時還是小豬的快速催長劑。

民俗民風

祭祀黃帝典禮

仙都鼎湖峰是黃帝煉丹觴百神飛升之地,黃帝祠宇是我國南方祭祀黃帝的重要場所,與陝西黃陵遙相呼應,形成“北陵南祠”緬懷先祖的格局。每年在清明節和重陽節分別舉行民祭和公祭黃帝典禮。祭祀活動採用“禘禮”(古代最高的禮祭)的規格,以傳統與現代、禮與樂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期間將開展各種競技活動、民間文藝表演和仙都文化交流等活動。

雲和湖龍舟賽

雲和湖龍舟賽是雲和傳統的民間體育比賽活動,一年一屆,現在的比賽地點在雲和鎮局村山潭景區。山潭景區總面積3平方公里,水域開闊,湖水穩定,環境優美,有蟬岩寺、石鏡山、蠟燭山及山潭古民居等景點,是舉辦類似比賽的理想場所。賽事開始,鼓樂齊鳴,萬眾簇擁,歡聲雷動,場面極為壯觀。

在雲和湖未形成之前,甌江水流時急時緩,水面不穩,因此,以往的龍舟則是採用小竹排或小帆船,用稻桿紮成龍頭的龍尾,劃手只有6人左右,規模小,比賽的地段受到自然條件的制約。雲和湖形成後,自然條件明顯改善,這一傳統體育比賽活動的節日受到政府和旅遊部門的高度重視,並於1999年在局村山潭景區平整出場地3萬平方米,做好了看台,購置了四條國際標準龍舟,同年舉辦了 “上游杯”仙宮湖龍舟賽,賽事由雲和縣人民政府和麗水市旅遊局主辦。此後,2000年浙江省第四屆農運會龍舟賽也在此地隆重舉行,使雲和的龍舟賽事水平得到了飛速發展。

雲和湖龍舟賽融旅遊、文化、體育、經貿於一體,突出表現雲和湖的自然山水風光特色,重視民眾娛樂,對宣傳雲和旅遊資源及促進各地經濟文化交流和往來有著重要意義。節日中,除了比賽活動,還有龍舟賽攝影、文藝演出、焰火晚會等內容,每屆比賽都能吸引上萬遊客。

慶元春節風俗

慶元人過舊曆年節,也和國內漢族其他地方一樣,當作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同時,慶元的春節舊俗也有自己的特色。

每年年關歲底,家家戶戶便忙著灑掃庭除,把所有家具、被帳洗刷乾淨,以取除舊換新之意。同時還要殺雞、宰豬、做黃餜、熬米糖,為春節備下最豐盛的食品。因此,這段時間是家庭主婦們最忙。正如俗話所說的:年長年夜忙。

到了除夕(俗稱“年三十”),一切過年的準備就緒後,家家戶戶都要貼出春聯,不待太陽下山,就在各自門前燃放“辭年”爆竹,再由年長的人插燭點香,在神社祗前叩頭禮拜。舊時—般人家都設有二個神龕,一是設在廳堂正中的“香火龕”,所供神極大多是觀音菩薩,另一神龕則是立在鍋灶上方的“灶王”,並在廳堂後面的祖先靈位上以豐盛的祭品祭奠祖先。晚飯後,每家都要在灶前“爐窩”內生一火堆,埋人一段堅硬的木柴,上復爐灰使其緩慢燃燒,取火種不滅之意。這—夜,各家都按照古禮點燈守歲。待到深夜新的一年來臨之際,全家人再歡聚—起吃點心、放爆竹,以示“開年”。

正月初一早上,一般人家都起得較遲。開門第一件事就是燃放鞭炮。這—天,除拜祖先、菩薩外,相互之間都不串門。道路相遇,大家都彬彬有禮,不吉利的話絕對不能說,誰都要在這一天圖個吉利。入夜,家家都不點燈,早早入睡。傳說這一夜如點燈火則夏天多蚊蟲。

初二日,親朋間開始往來祝賀,宴客吃飯。小孩來拜年,要饋以五彩果品、紅包。

從初一至初五稱“小戒”,這段時間最多禁忌,如初一早上不能喝湯,灶台上邊不能弄濕,否則,一年到頭外出都會碰上雨天,待到初五開過“小戒”,這些禁忌才可部分解除。至於全部解除,則要待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大戒”過後,才可開戒,儀式亦不外把神、放鞭炮。

遂昌城隍廟燈會

在遂昌縣城的東隅,有一座廟宇宏敞的城隍廟,明末以來,廟內一直供奉著民族英雄史可法。舊時香火極盛,甲於—郡,特別是祭城

隍活動勝過全省各縣,聞名遐邇。

據傳,史部千餘人兵敗退守遂昌,與追兵血戰,誓死不降,全都戰死,屍體被投在溪流深潭之中(後人稱之“千人潭”),這千餘人,報國未成,冤魂不散,自奉史可法為城隍,讓冤魂重歸舊部。故遂昌城隍廟又稱“史公祠”。

城隍廟立例每年元宵節設燈市娛神。燈會由城鄉東、西、北、南、小南五隅輪流舉辦,正月十二日開始,至十七日結束。屆時,各鋪居民將上年所預認的“祭”、“燈”送廟懸掛、陳列。城隍廟香菸繚繞,祭祀隆重,史可法神座前擺供品五十大盆,大者為全豬、全羊,小者有山珍海味及用五穀製成的工藝品。燈彩名目繁多,有宮燈、珠燈、紗燈、明角、龍頭六柱、玻璃燈等等,燈彩多達上千盞,掛得殿堂內外密無空隙。入夜燈燭輝煌,綿繡交輝,觀者絡繹不絕。城鄉鬧元宵的燈隊,必至廟內敬神、舞奏。是時,燈張樂作,火樹銀花,光耀如晝。俗云:“看了遂昌城隍廟的燈,別處不要跟;望到遂昌城隍廟的祭,別地不必擠”。杭州“天虛我生”先生觀看了燈市,曾即席吟詩以志盛事,詩云:“百隊洋燈侍宴回,銀花火樹一齊開,瑤階召取金龍舞,萬朵紅雲上殿來”。

遂昌城隍廟元宵節的祭祀城隍、設燈娛神活動,十分考究,別具—格,據說這一形式是從會稽嚴助廟裡來的,並融會了本地的風俗習慣,出於對民族英雄史可法的尊敬,形成了延續數百年的盛大燈會。五十年代後,設祭祀神等內容已革去,迎燈、舞龍已成為民眾性的娛樂活動。

旅客觀感

春節期間,根據“驢行天下”欄目帖子《尋找白雲瀑》提供的線路,我們去了一趟平陽順溪。白雲瀑果然如發帖人飛閩組合所攝:最高處,一泓飛瀑從山頂飛奔而下,共為三疊,寬兩三米,全長175米,如巨龍從天而降,鱗爪橫飛,撞入水中……

我們的車子從溫州市區出發的時候,空中還是陰雲密布,時不時來點黃豆般大小的雨點砸在車窗上,於是心情也跟著陰霾起來。

此行的目的地是白雲瀑,因此,當我們到了平陽縣順溪鎮,看到指示牌上有白雲山的標誌的時候,就不假思索地拐上山去。車子盤鏇向上,一直開到山頂,也沒有看到一條瀑布。山頂除了一個水庫和一個正在修建的寺廟,似乎沒有多少值得人留戀的風景,於是我們在天色陰沉中悻悻地開車下山。

失望之餘,讓人聊以自慰的是順溪的溪水還是那么清澈純淨,涓涓而下,奔騰向前。更讓人心曠神怡的是,這時天空收起了烏雲,太陽露出了笑臉,萬丈光芒灑向大地。正午時分,飢腸轆轆的我們先在溪澗兩旁的眾多農家飯店中挑了一家用午餐。其間,不斷向當地人打聽白雲瀑的地點。

匆匆吃過午飯,沿著溪澗往前開,看到一個寫有“知音澗”、“白雲瀑”、“陳氏古民居”的指示牌,選擇白雲瀑方向前行,不多久,就到山腳下。停車,過售票站,開始爬山。

深潭一個連著一個,從山腳往山上延伸。每一處潭水的盡頭都有一條或大或小的瀑布傾瀉而下,飛花走玉。潭水有深有淺,但一色的清澈見底、晶瑩透亮,陽光下折射著幽藍幽藍的光澤,仿佛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裡面似的。景點類型和瑞安的九珠潭有幾分相似,但因為到的人少,所以更顯野趣天成。

拾級而上,我們遇到幾個挑著木柴的挑夫,前後兩個擔子加起來足有一百多公斤,可他們依然一擔挑在肩上,步履堅定地往前走著。伴隨著流水、深潭、幽澗一路向上,又遇到了幾個背包的攝友。路邊敞開的大包里長槍短炮地擺著五六個鏡頭。正在詫異,抬頭望去,一泓飛瀑從山頂飛奔而下,共為三疊:上疊75米,中疊41米,下疊59米,全長175米,寬2~3米。仰頭看去,這條飛瀑如巨龍從天而降,鱗爪橫飛,勇往直前……撞入深潭,響聲如雷,再加上四周環境幽深,更是不同凡響。陽光灑滿瀑布,如同為它披上了一條七彩的綢緞,看得人心神蕩漾。

走得累了,就坐在台階上曬太陽,或者沿著山間小路繼續攀登……下山以後,可以去順溪的清代古屋逛逛。順溪古屋建築群在省內聞名,它建於清乾隆年間,系陳氏聚居之處。走出古屋,觀賞環抱諸峰,聆聽鳥鳴水響,也別有一番情趣。

自駕線路:從市區上甬台溫高速,平陽蕭江出口下走104國道,過水頭鎮、南雁鎮,到順溪鎮,沿溪澗往前開,看到“白雲瀑”指示牌,選擇白雲瀑方向前行至山腳。

溫馨提示:用餐可在順溪鎮,或懷溪吃番鴨,附近還有南雁鎮堂基村可以遊覽。白雲瀑景點門票每人2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