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際鄉

白際鄉

白際鄉位於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東南邊陲,於2002年被列為省級扶貧工作重點鄉。

基本信息

白際鄉白際鄉
白際鄉地處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東南邊陲,位於東經118°21'~118°26',北緯29°30'~29°45'之間,東與黃山市歙縣獅石鄉連結,南與浙江中洲鎮毗鄰,西連本縣璜尖鄉和源芳鄉,弱接歙縣石門鄉和本縣榆村鄉,與千島湖相距35公里,全鄉位於海拔800米以上的天目山脈延伸部分的白際山脈群峰之中,全鄉土地面積39.12平方公里。

概況

白際鄉白際鄉
白際鄉有著名的長嶺尖高峰,海拔1297米;扁擔山高峰,海拔1033米;橫網嶺高峰,海拔1208米。其主要河流是新安江遂河水系白際支流,流域裡程15公里,另有一條營川河流域穿越大坪、結竹營,全長5公里。兩條河流上有5座橋樑,其中1座為拱橋。

全鄉轄白際、項山、結竹營村三個行政村。白際村轄大坪、店村、新屋、江灣四個村民組;基山村轄嚴池、團結、勝利、望嶺山四個村民組;結竹營村轄石壁下、結外、結里三個村民組。全鄉總戶數為627戶,其中農業戶589戶,非農戶38戶。全鄉成人從事工商業戶數18戶。總人口2191人,其中男1161人、女1030人,農業人口2152人,自執行計畫生育政策以來,節制人口達600餘人。全鄉村民居住分散,鄉內道路交通閉塞,村村之間都是靠山道步行,近距鄉政府5公里,遠距13公里,主要經濟來源是傳統的林、茶經濟,基礎薄弱,經濟落後,農民人均收入在貧困線以下,人均收不足825元的特困戶169戶,其中白際村戶,項山村戶,結竹營村戶,五保戶40戶,其中白際村戶,項山村戶,結竹營村戶,2002年被列為省級扶貧工作重點鄉。

發展

白際鄉白際鄉
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改善,1970年通過村民投勞,政府資助建設了白際百丈沖水電站(一級開發),裝機容量150千瓦,1986年又建設了石壁山水電站(二級開發),裝機容量200千瓦,在當時為白際的經濟發展和村民生活發揮了巨大作用。由於當時建設資金不足,施工質量不高,機械設備淘汰不能正常運轉,加上經營不善,1996年電站停止發電,廠房閒置,設備報廢。為充分利用山區水利資源,2006年8月鄉政府與歙縣旭翔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恢復白際一、二級電站契約,現已進行前期施工。為適應山區發展需要,1996年架通了高壓電,從屯溪陽湖支線沿榆村延伸至白際,使用得到保障,年用電量達12萬度,並於2006年4月實行同網同價。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鄉政府就逐步實改水工程,1986年完成結竹營村石壁下組的改水,1994年完成白際村店村組的改水,2000年完成白際村江灣組的改水,特別是2003年至2004年二年間,完成了新屋、嚴池、團結、勝利、望嶺山、結外、結里七個村民組的改水和對已改水的村組飲水設施改造,受益戶600戶,受益人口2100人,全鄉有96%的村民用上清潔衛生的自來水。信息暢通工程得到實施,隨著源白公路的貫通,2004年到2005年間沿公路沿線架設光纜,建立了白際移動基站和嚴池移動基站,用戶達380戶,2006年開通程控電話,終端用戶92門,其中個體89門,占96.7%,把移動、電信信號接入深山區,徹底解決白際通訊不暢難題。

白際鄉四季分明,水均勻,溫度適宜,氣候怡人,青山綠水,生態極佳,景點眾多,觀賞值高,是生態旅遊、度假、避署的勝地。村莊分布在崇山竣嶺之中,森林覆蓋面廣,天然林、人工林鬱鬱蔥蔥,品種數百,有數百年的水口林、春天的山野百花繽紛,爭奇鬥豔,把整個白際裝扮得分外妖嬈。群山巍峨挺拔,終年雲霧繚繞,水系瀑布成群,掛潢山岩,有百丈沖瀑布、龍井潭瀑布、油煎豆腐瀑布等,還有嶺腳山溫泉,年平均溫度50℃左右。置身於白際山間,山清水澈,心曠神怡,白際的地理位置極佳,前有千島湖,後有黃山,離這兩大世界級景區近在咫尺,開發旅遊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生態旅遊項目的開發,將在徽州與淳安之間形成一個旅遊帶,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通過旅遊業的開發,帶動餐飲業、工商業的發展,拉動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解決一些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加快白際的脫貧致富步伐。旅遊發展建設內容:在各瀑布點分別建一座觀瀑亭,共3座;開通各景點之間的旅遊線路10公里,貫穿於森林景區;在旅遊線上建4座亭台、樓閣,供旅客觀景、歇息;在溫泉景區,建一個浴池和一幢避暑山莊,讓旅客欣賞大自然美麗風光之餘,盡享溫泉浴的快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