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綠豆飲

白菜綠豆飲

白菜綠豆飲清熱解毒,利濕止帶。

配方

白菜根莖1個,綠豆芽30克。 白菜綠豆飲

製法

白菜根莖洗淨切片,與綠豆芽一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將鍋置武火上燒沸,改用文火熬15分鐘,去渣,待涼裝入罐中。

功效

清熱解毒,利濕止帶。

用法

代茶頻飲。

綠豆芽

【異名】豆芽菜
【來源】為豆科植物綠豆的種子經浸罨後發出的嫩芽。白菜綠豆飲
【性味】甘,寒。
《綱目》:"甘,平,無毒。"
《本草匯言》:"味甘,氣寒。"
【功用主治】《綱目》:"解酒毒、熱毒,利三焦。"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4兩。
【宜忌】姚可成《食物本草》:"脾胃虛寒之人,不宜久食。"
岩白菜
【異名】呆白菜矮白菜(《植物名實圖考》),岩壁菜(《中國藥植志》)
【來源】為虎耳草科植物岩白菜、厚葉岩白菜及苦苣苔科植物厚葉鏇蒴苣苔等的全草。
【植物形態】①岩白菜
多年生常綠草本,高達30厘米。根莖粗而長,紫紅色,節間短。葉基生,肉質而厚,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7.5~16厘米,寬3.5~10厘米,先端鈍圓,基部楔形,全緣或有細齒,上面紅綠色有光澤,下面談綠色;葉柄長2~8厘米,基部擴大成鞘狀。花莖長約25厘米左右,帶紅色,蠍尾狀聚傘花序;花梗有褐色綿毛:花萼鍾狀,先端5裂;裂片長橢圓形,花瓣5,白色,寬闊卵形;雄蕊10;雌蕊由2心皮組成,離生,花柱長,柱頭頭狀,2淺裂。蒴果;種子多數。花期3~4月。果期5月。
多生於高山陰濕石縫中。分布雲南四川西藏等地。
本植物的根莖(岩菖蒲)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厚葉岩白菜
多年生草本,和上種近似。高20~60厘米。葉近基部互生,厚革質,長卵圓形或正圓形,長3~35厘米,寬2.5~30厘米,邊緣具粗淺不等的圓齒或近全緣。花瓣淡紅色,圓形;雄蕊10~12。
生於懸崖潮濕石縫中。分布新疆等地。
厚葉鏇蒴苣苔
多年生常綠草本。無莖。葉無柄;厚紙質;矩狀匙形,長達17厘米,邊緣微鋸齒,上面綠色,光滑,葉脈不明顯,下面密被類似白色或灰黃色糠秕樣絨毛。花莖枝有鐓毛,柔軟,中空;聚傘花序,頂生,稀疏;花萼片5,卵形;子房無柄,線形。蒴果踐形,果瓣2片,鏇卷。花期5~6月。果期夏季。
生於山野岩石邊。分布雲南貴州四川湖北
【採集】5~6月采全草,曬乾備用。
【藥材】岩白菜乾燥全草長25~30厘米。根莖粗直,圓柱形,長約10厘米,粗1~1.5厘米,外表粗糙,有大型的環節白菜綠豆飲狀紋理,根皮棕褐色,多成片脫落。質脆,斷面內心棕紅色。葉片大,長橢圓形,厚實無毛,枯綠黃色,背面色淡,微帶粉紅;葉柄粉紅色,易破碎。以片大、根莖粗壯為佳。
產於四川
【化學成分】岩白菜全草含岩白菜素等香豆精類。厚葉岩白菜的成分見藥理作用項。
【藥理作用】厚葉岩白菜根含熊果酚甙,故有抗菌、消炎作用;含鞣質,故有收斂作用,可用於消化道非感染性炎症,亦有用於子宮頸糜爛者。
又有報導含總鞣質19.4%。其浸劑在試管中1:320~480濃度能抑制痢疾桿菌。還含維生素P樣物質。水提取物給大鼠長期口服,可增加毛細血管抵抗力;很大劑量長期口服也不出現毒性反應,既不影響大鼠的全身狀態,也不引起消化道或實質性器官的病理改變。
【炮製】揀淨雜質,洗淨,切碎曬乾。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平,味甘,無毒。"
【歸經】《四川中藥志》:"入肝、脾二經。"
【功用主治】治虛弱頭暈,勞傷咳嗽,吐血,咯血,淋濁,白帶,腫毒。
《植物名實圖考》:"治吐血。"
《分類草藥性》:"化痰止咳。治一切內傷吐血,氣喘,淋症。"白菜綠豆飲
《峨嵋藥植》:"治頭暈虛弱,為治癆要藥。"
《四川中藥志》:"滋補強壯,止血,止咳。治肝脾虛弱,勞傷吐血,內傷咯血,肺病咳喘,婦女白帶及男子淋濁;外敷無名腫毒。"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鮮者2~4兩。
【宜忌】《四川中藥志》:"虛弱人有外感發熱者慎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