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腰雨燕屬

白腰雨燕屬

白腰雨燕是雨燕屬的1種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華東等地區。體形似樓燕。上體大都黑褐色,自頭至背各羽微緣以淡色;翼緣各羽亦有白色邊緣;頦、喉等均白色,多少具有褐色羽乾紋;下體餘部暗褐,並具白色羽緣。習性亦與樓燕相似。

基本信息

鳥種描述

雨燕目雨燕科雨燕屬的1種,因腰白得名。又名白尾根麻燕,大白腰野燕。分布廣,見於古北界、新北界、東洋界及大洋洲界。中國有兩個亞種:一在中國東北和華北地區繁殖,另一在華中、華南一帶繁殖,秋天南遷至東南亞,馬來群島以至澳大利亞越冬。

白腰雨燕屬 白腰雨燕屬

體形似樓燕。上體大都黑褐色,自頭至背各羽微緣以淡色;翼緣各羽亦有白色邊緣;頦、喉等均白色,多少具有褐色羽乾紋;下體餘部暗褐,並具白色羽緣。習性亦與樓燕相似。大多集飛在近山地帶;天雨時,常在高空中作不停的繞圈環飛,所以通稱雨燕。巢以雜草、水藻等混著口涎,粘成杯狀,密集營於岩隙或山洞內。在雲南南部,此鳥較常見,附近居民常取其巢窩,泡水蒸後,除掉渣滓,提出精粹部分,製成所謂“土燕窩”。國內市上見到的真正“燕窩”,來自東南亞

體型略大(18厘米)的污褐色雨燕。尾長而尾叉深,頦偏白,腰上有白斑。與小白腰雨燕區別在於體大而色淡,喉色較深,腰部白色馬鞍形斑較窄,體型較細長,尾叉開。 虹膜-深褐;嘴-黑色;腳-偏紫色。 叫聲:嗡嗡地叫或嘰嘰喳喳,並有長長的高音尖叫skree-ee-ee。

分布範圍

繁殖於西伯利亞及東亞,遷移經東南亞至印度尼西亞、紐幾內亞及澳大利亞越冬。

分布狀況

常見的夏季繁殖鳥。指名亞種繁殖於中國東北、華北、華東、西藏東部及青海;有記錄遷徙時見於中國南部、台灣、海南島及新疆西北部。亞種kanoi繁殖於華中、西南、華南、東南及台灣。

習性

成群活動於開闊地區,常常與其他雨燕混合。飛行比針尾雨燕速度慢,進食時做不規則的振翅和轉彎。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