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杜鵑

白背杜鵑

白背杜鵑(Rhododendron leucaspis Tagg),杜鵑花科,杜鵑屬的一種植物。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白背杜鵑
海拔:2100-3300
命名來源:(西藏植物志)【Gard. Chron . 85: 128,135,308. 1929】
中國植物志:57(1):150
亞組中文名:黃花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Boothia(Hutch.)Sleumer
組中文名: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Rhododendron
亞屬中文名: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Rhododendron

形態特徵

常綠小灌木,高30—60(--100)厘米;枝密集,直立或匍匐,有時附生。幼枝 被硬毛和鱗片。葉寬橢圓形至倒卵形,先端圓或鈍,具小短尖頭,基部楔形漸狹, 3--6厘米,寬1.5--3厘米,上面和邊緣具疏硬毛,下面蒼白色,密被鱗片,鱗片 色,大小多變,大的較少,下陷,幾泡狀,相距為其直徑或更近;葉柄長4--9毫米 被硬毛和疏鱗片。花序具1—2(3)花;花梗長6—10毫米,有鱗片,無硬毛或有時疏 被短柔毛;花萼大,深5裂,裂片圓形至倒卵形,長6—8毫米,綠色或常帶紅色,基部有鱗片,或有時裂片外有鱗片,邊緣密被睫毛;花冠輻狀或幾為盤狀,長2.5--3.2 厘米,白色,常帶粉紅色,花管長8—12毫米,外面有鱗片,無毛或疏被毛;雄蕊10, 不等長,花絲下半部或3/4被毛;子房密被鱗片,花柱短,粗壯而強度彎弓,基部被鱗 片。蒴果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8—10毫米,被鱗片,花萼宿存。

生存環境

生於密茂的灌叢中或河穀草坡,海拔2 100—3300米。模式標本為采自米林的種子栽培而得。

參考文獻

Rhododendron leucaspis Tagg in Gard.Chmn.85:128,135,308.1929;Hutch in Stevenson,Spec. Rhodod. 164. 1930; Curtis's Bot. Mag. 164. T. 9665. 1944 Cowan ct Davidian in R.H.S.Rhodod.Year Book,3:69.1948;Cox,Dwarf Rhodo U5.1,10.1973;Cullen in Not,Pot.Gard.Edinb.39:138.1980;Davidian,Rhedo Spec.1:75.1982;西藏植物志3:641.1986;橫斷山區維管植物下冊1440.199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