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罡鄉

白罡鄉

白堽鄉位於國家衛生城、園林城、優秀旅遊城——河南省濮陽市東南35公里,北與王稱固鄉接壤,南與梨元鄉交界,西與梁莊鄉、文留鎮毗鄰,東與山東鄄城縣隔河相望。轄50個村委會。白堽鄉物產豐富。該鎮的種植業和畜牧業也同時發展,2007年全鄉生豬飼養量1.8萬餘頭。

基本信息

簡介

白堽鄉(BaigangTown)系中原油田採油一廠、四廠的主要開採區,境內有油氣井240餘眼。黃河大堤縱貫全境,將全鄉劃分為黃河灘區與背河窪地兩部分。全鄉總面積5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5萬畝,轄52個行政村,3.2萬人。先後被評為全市“水費征交工作先進鄉鎮”、“信訪工作先進鄉鎮”和“五好”鄉鎮黨委。

行政

白堽鄉代碼:410928206。

2006年,轄50個村委會:西街村、白罡村、楊莊村、楊樓村、東常寨村、西常寨村、石樓村、後辛莊村、棗時村、毛莊村、前夾罡村、後夾罡村、各占村、寺上村、龐占村、閆林占村、董林占村、馬林占村、劉占村、關莊村、龐樓村、徐樓村、姜馬李村、劉黃莊村、劉莊村、七來莊村、管莊村、朱莊村、陳苗莊村、曹樓村、小占村、胡密城村、李密城村、張密城村、前密城村、後密城村、耿密城村、王密城村、王柳村、東柳村、西柳村、王河渠村、宋河渠村、常河渠村、前辛莊村、辛占村、石占村、魯占村、宗潘占村、仝莊村。

歷史文化

白堽鄉文化蘊厚。據傳明初陳劉張三姓人家,從山西洪洞遷至白沙崗居住,故名白沙崗,清末成集後,演義為白罡。1941年白罡解放,屬昆吾縣五區,後屬昆吾縣六區。1949年昆吾縣併入濮陽縣,屬濮陽縣九區。1957年撤區並鄉,建立白堽鄉政府。這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石油事業的奠基者和創始人、被稱為“中國石油之父”的孫健初先生誕生於此;肖台廟,夾罡古塔、青雲寺遺址皆具有較高的考古價值。

資源物產

白堽鄉物產豐富。全鄉耕地總面積為3000公頃,全年平均日照時間數2427.2小時,年平均溫度13.6℃,無霜期可達21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為550毫米—950毫米之間,適宜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多種作物的生長。全鄉優質麥種植達2.5萬餘畝,水稻種植達2.3萬餘畝(土壤鈣鎂等離子含量豐富,光照充足,生產的大米蛋白質含量高、顆粒晶瑩、軟筋香甜、營養豐富)。近年來,白罡鄉制定了“以井為主,以渠為副”的方針,開始對黃河灘區和背河窪地進行綜合治理,在全鄉形成了糧區、菜區、稻區的種植新格局。同時,因地制宜地發展種植、養殖、林下經濟,實現了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2007年全鄉生豬飼養量1.8萬餘頭,其中:出欄1.4萬頭,存欄0.4萬頭;家禽飼養量30萬隻,其中:出欄23萬隻,存欄7萬隻;山羊飼養量3.1萬隻,其中:出欄2.4萬隻,存欄0.7萬隻,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經濟

白堽鄉黨委、政府充分利用地處中原油田腹地,油、氣、電資源充足的優勢,採取“引、聯、掛、靠”等形式,大力招商引資,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目前,全鄉工、商、運、建、服有各類企業25家,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3億元。2007年,鄉鎮企業產值達5.9億元。由江蘇投資商投資1600萬元的濮陽市澤豐新材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已落戶我夾罡工業區,一期工程已經竣工,其產品為酚醛樹脂,年產達5000噸,產值1億元,利稅1000萬元。目前,全鄉呈現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社會穩定、民眾安居樂業的良好發展態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