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牆村

白粉牆村

中國浙江台州市的一個行政村,歷史文化悠久,出了許多有名的文人政客與武士,地勢平緩,山地樹木常青,1949年創辦了浙南地區第一個供銷合作社。

基本信息

(圖)選舉選舉

白粉牆村古名莘陽,位於浙江省台州市泰順縣。清初遭兵燹,僅存市亭一堵白色粉牆,遂改村名為白粉牆村。歷為區、鄉(鎮)政府駐地。與下橋村(舊稱上段)構成片村。明景泰三年(1452)設泰順縣前,屬平陽縣歸仁鄉三十九都,現屬泰順縣泗溪鎮。西距縣城30.25公里,有蓮(頭)泗(溪)、泗(溪)筱(村)公路與分(水關)泰(順)、文(成)泰(順)公路相連。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建築東溪橋(俗稱溪東橋)與北澗橋(俗稱下橋)分別建在白粉牆的東溪與北溪上。

基本信息

白粉牆村居溪谷地,地勢較平緩,有良田美疇,宜糧宜林。聚落沿溪畔展布,舊房錯落,新樓井然。山水優美,氣候宜人。西山聳峙如錦屏,溪澗逶迤似玉帶。昔日森林茂盛,狼嚎猿啼,今朝竹木相綴,雀語鶯歌。田畈稻菽四時色,山地樹木常年青。1992年,全村895戶、3461人,林姓居多。年勞務輸出1000多人,主要為承包工程和辦小型鋼鐵廠等。據郵電匯款數統計,年匯入村中300餘萬元。耕地1339.5畝,山林10701畝,年產茶葉1236擔。

經濟發展

(圖)主任曾家平主任曾家平

1949年前,全村有19戶店鋪。1949年10月,泗溪在白粉牆率先由民眾集資(股金約3萬元)創辦了浙南地區第一個供銷合作社,為擴展業務,接著供銷社負責籌辦集市大交流,廣貼宣傳廣告,除招徠泰順縣附近鄉村的眾多顧客與商賈外,還引來鄰縣大批客商。集市期間還搞文藝表演(木偶戲與小雜技--打獅等)以吸引顧客,場面異常熱鬧。初時因無公路,商販都是肩挑貨物上市。當時大宗及主要的貨物如棉布、水產品等都歸供銷社經營,交流物資主要為零星農產品與小百貨之類。但因系浙南地區首先出現的交流市場,影響頗廣,溫州商業二級站的商品也曾一度運來此地推銷。大牲畜耕牛則從四面八方(含鄰縣)趕來交易,多時達200多頭。供銷社當時每次交流營業額達萬元以上,具有固定資金40萬元以上。以後,遂定農曆每月初一、十五為交流日。至80年代,市場更趨興盛。原來露天為市,自1987年起,先後建了5座簡易棚屋,總面積達1100多平方米,商品按品種分類擺設,市場管理日趨完善。交流日增加為每月6次(逢農曆一、六進行)。上市人數約一二萬人,通常日營業額10萬元左右(年終臘月特佳),居泰順縣之冠。

歷史文化

白粉牆林姓始祖林建,字波之,號盟官,生於唐僖宗光啟元年(885)。祖居福建莆田北螺村,天二年(905)明經擢第,授內閣長史,持節福建。後因朱溫纂唐,林建遂致仕歸隱。後唐同光三年(925)秋,挈眷定居瑞安縣義翔鄉五十七都筱村東源龍鬚岩(今泰順縣筱村龍鬚岩)下。北宋建隆二年(961),再徙泗溪上段(即今下橋花園)。爾後,枝派蕃衍,文士輩出。自北宋熙寧三年(1070)至南宋鹹淳四年(1268)的198年中,連續9世,中文武進士者達43人,其中具有學士銜者18人,稱十八學士。或兄弟同榜及第,或父子同甲登科,甚至祖孫三、四、五代連續金榜題名。僅正奉大夫林永年脈下,就有進士29人,濟濟一堂,簪纓相繼。泗溪《林氏家乘》中有一詩曰:長林世家住溪山,石柱巍峨擁畫欄。勝地古今連海角,明嵐蒼翠起雲間。千枝萬葉傳芳去,眾子諸孫衣錦還。榮華富貴難比及,快瞻天日立朝班。林氏長期為當地望族,有很多文臣在朝歷官清要,政聲赫赫;亦有不少武士在州縣,為國捐軀、名垂青史。其中:
林建六世孫林杞,字茂南,北宋崇寧五年(1106)進士,歷官常熟縣尉、烏程知縣、諸王府教授、湖南提舉、湘閩通判、池州守、吏部郎等。其人剛直不屈,為政仁愛寬厚,政績卓著。曾助韓世忠平定苗傅、劉正彥之亂,並為李綱帥府參謀,贈金紫光祿大夫。其墓原葬福建福鼎南溪,因該地造水庫,1987年遷葬白粉牆祠堂坪,造型碑塔式,分別題:林杞公墓、歷史名人紀念碑,並刻十八學士簡介及仁宗皇帝御題忠孝二字及其兩首詩。其一曰:長林派出下邳先,移至閩邦遠更延。忠孝有聲天地老,古今無數子孫賢。故家喬木蟠根大,深谷猗蘭奕葉鮮。上下相承同記載,二千年後萬千年。其二曰莆郡卿家名望族,三仁而下爵王公。存孤實抗回天義,報國常攄貫日忠。德潤丰姿人有異,光增譜牒世無同。古今記載難窮盡,一代強如一代隆。
以上人物雖出自林氏一族,但也是村莊一地之譽。惜自宋代以後日漸衰微。迨至1949年後,普通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村區設有泰順第二中學和8所國小,高中畢業生1200多人,基礎教育的普及情況,自非昔日可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