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派

白眉派,南拳門派,東江系。始創人張禮泉。

白眉派,南拳門派,東江系。始創人張禮泉
張禮泉
張禮泉(1889-1964),廣東惠陽(東江)人,從小習武,曾拜當地的三位名師學武,初從林石習流氓拳(十字拳),其後轉隨李義思習李家拳套器械。十二歲時拜林耀桂父親林源為師習「龍形摩橋」。十九歲去廣州謀生,後返回鄉間。民國時,先後在新會江門設館,後在廣州安懷裡設館授徒,之後曾先後受聘為廣州警察教練所燕堂軍校、黃埔軍校為武術教官。抗日期間,曾擔任東江游擊支隊的教練,和平後回到廣州任國民政府武術教官.廣州解放,移居香港,於是白眉派正式進入香港。
白眉派內容
東江拳路包括直步拳、三門拳、十字扣打、四門八卦、鷹爪黏橋、九步推、十八摩橋(龍形)、猛虎出林(虎形)。
白眉派乃是南方之短打內家拳種,有拳詩曰「內家拳白眉,練就寸寸肌,雙眼炯炯明,身輕燕子飛」。白眉派拳術包涵「三形、四標、六勁、八式。」等要訣,三形為身形角度,即:圓、扁、薄;四標為內勁,即:吞、吐、浮、沉;六勁為發勁身體配合,即:牙、、腰、背、手、腳;八式為拳術之手法,即:鞭、割、、 撞、彈、、盤、沖。
白眉派拳術以步法和發關節勁為主,以修煉直勁、沉索勁、升勁為重心所在,其中又以升勁最為高深。馬步採用不丁不八, 訣曰「馬不丁不八、你不來我不發」,發拳由肘部彈出,拳到位時才握緊,屬爆發勁,每拳六勁齊發,勁力源源不絕,發拳時咬牙和收緊脛肌,防頭部因發勁受傷, 練白眉拳尚要腰背吻合,身似輪行,立如山獄,步似流水,頂平順項,溜臀收肛,不用蠻力,故有拳詩曰「似剛實柔,似柔實剛,剛柔並濟,連綿不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