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柏丸醫學入門

白柏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入門》卷七。具有健脾清熱,止血養血之功效。主治濕熱下血。症見大便下血,血色鮮紅,腹中時痛,倦怠乏力,脘悶食少,口渴飲冷,舌紅苔黃膩,脈虛數。

組成

白朮五錢(15g),黃柏、生地、白芍、黃芩、地榆、香附各二錢(6g)。

用法用量

1、現代用法:共為細末,蒸餅為丸。每次6〜9g,溫開水送下。

2、古代用法:上為末,蒸餅為丸服。

功用

健脾清熱,止血養血。

主治

濕熱下血。

方義

本方主治證為脾胃虛弱,濕熱內蘊,陰血耗傷者。治宜健脾清熱,涼血止血,養陰補血。方中重用白朮、健脾燥濕,益氣攝血;黃柏清瀉下焦火熱並解毒燥濕,二者共為君藥。黃芩清熱瀉火,解毒燥濕,又能止血;地榆清熱涼血止血;生地清熱涼血,生津止渴,合而為臣。佐以白芍養血和里。緩急止痛;香附疏郁理氣,調血止痛。全方配伍,邪正兼顧。以收健脾清熱,止血養血之效。可用於脾虛濕熱之便血、崩漏等病證。

運用

本方是治療濕熱下血的基礎方。臨床套用以大便下血,血色鮮紅,腹中時痛,倦怠乏力,脘悶食少,口渴飲冷,舌紅苔黃膩,脈虛數為辯證要點。

加減化裁

若氣虛甚者,則可加黃芪、五味子等,以補中益氣攝血。亦可加小薊、側柏葉等藥,以增強涼血止血之功。若陰血虧虛者,則加阿膠(烊沖)15g;若氣虛者,則加生曬參10g、黃芪15g;若偏熱者,則加黃連3g。

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醫學入門》:“白柏丸。白朮五錢,黃柏、生地、白芍、黃芩、地榆、香附各二錢。為末,蒸餅為丸服。治濕熱下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