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夢[心理學名詞]

白日夢[心理學名詞]

白日夢是指清醒時的腦內所產生的幻想及影像,通常是開心的念頭、希望或野心。關於白日夢的種類,心理學家現時仍未有定案。白日夢有時是未來的情景或計畫,或者是過去的回憶,就像夢的畫面一樣,有時更會影響情緒。發白日夢通常涉及一連串的思考,令發白日夢者暫時完全脫離與周遭有關的事,只集中於思想當中。旁觀者看起來就像呆呆地望向遠處。只有突然刺激,才能令發白日夢者返回現實。發白日夢者會被人當作懶惰,但白日夢也是靈感的來源。無論是從事藝術創作還是科學研究的人,均可在白日夢中得到靈感。

基本信息

釋義

白日夢白日夢

báirìmèng
白日夢是指大白天做夢
白日夢不是夢,只是一些持續的不切實際的幻想。
白日夢是思維的產物,是意識的產物。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控性。
“指一種適度的意識狀態的改變形式,注意力不再訴諸對環境刺激的反應,而是轉向對內在刺激的反應。思維報告反映出注意偏離於現時要求的任務,不指向任何現時的外部刺激。一般來說,白日夢是人獨處和放鬆休息時普通的一種活動,在人們入睡之前的短暫時刻里最多見,清醒時,就餐時,性生活時最少見。”

文獻

白日夢常見於古今中外文獻
1、洪深《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二章三:“做白日夢去滿足欲望,是絲毫沒有實在的滿足的。”
2、峻青《故鄉雜憶》:“難道這一點點暫時的困難就能動搖了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嗎?不,這僅僅是敵人和一切反動派的白日夢而已。”
3、巴金《談<第四病室>》:“讀者同志不要笑我在做‘白日夢’。”
4、白日夢先生是心海小說《心靈化驗單》中的人物,他是一位世界著名的醫生、心理學家。
文章以頗為詼諧幽默的語言介紹了白日夢先生主診後接待三位患者,並為他們分別找到病因,解決問題的事情。文中的白日夢先生雖智慧超群,卻免不了最常見的過失,故而鬧出了一些小笑話。在白先生主診過程中,雖笑料百出,但診斷完畢的化驗單中卻也有諸多哲理,值得深思。這篇文章被許多人認為沒有主次,在結構安排上不妥當,對此,筆者認為,這篇文章確有不佳之處,但在大體結構上來說也是合理的。畢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個體遇到挫折或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便脫離實際,想入非非,把自己放到想像的世界中,企圖以虛構的方式應付挫折,獲得滿足。白日夢便是一種幻想,白日夢者往往超越現實,打破時間空間的界限,滿足某些需要,伴有一定的欣快感。
有時,白日夢可以推動人們追求某種目標。若是白日夢代替了有意義的行動,就會成為逃避現實的手段,可能成為心理變態的徵兆。幻想是童話的基本特徵,也是童話用以反映生活的特殊藝術手段。它是童話的核心,也是童話的靈魂,沒有幻想就沒有童話。幻想是創造想像的一種特殊形式。由個人願望或社會需要而引起,是一種指向未來的想像。積極的、符合現實生活發展規律的幻想,反映了人們美好的理想境界,往往是人的正確思想行為的先行。藝術幻想是一種創作手段,是作家不滿足於模仿現實的本來形態,而按自己的需要來虛構形象的一種創作方法。它植根於生活,往往又對生活作誇張的敘述和描繪而達到一種升華,因而幻想中的事物比真實情況下的更活躍,更富色彩。童話中充滿豐富的詩意的幻想,作家利用幻想手段作折光的反射,藉以寄託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表達對真、假、善、惡、美、醜的審美評價。

探微

白日夢的形成原因:
1、疾病因素。
2、工作生活單調重複、枯燥。
3、對當前所做事情不感興趣。
4、正在從事的活動不需要太多的腦力支持。如果這時候沒有明確目標,腦力資源可以釋放,形成白日夢。如走路、因病臥床等。
5、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如書籍、影視等。或者一些能引起情緒大幅波動的事情,如批評、受欺負、戀人或家庭成員的矛盾等。
6、自身修養。自控能力,注意力集中程度等。對學習工作生活的規劃能力與白日夢頻率成反比。
7、對社會或生活的不滿。
8、藥物影響。
人們一般都比較關注白日夢的危害。認為那純粹是浪費時間。

利弊

注意力轉移訓練也是很好的辦法。
至於真正成為疾患的白日夢,往往都有幻覺的出現。這時必須檢查排除有無精神藥物(包括毒品)的影響,鑑別是否存在癔病或精神分裂症的其它症狀。
據9月14日《大公報》報導,美國《亞特蘭大憲法報》稱,科學家發現偶爾做“白日夢”有益身心健康。在心理學家看來,白日夢就是人在清醒狀態下出現的、帶有幻想情節的心理活動,如在工作間歇,幻想自己中了大獎,或正在嚮往已久的某地旅遊。美國達特茅斯學院一項研究顯示,當研究對象做白日夢時,他們的腦部看似“正在休息”,實際上卻相當活躍。亞特蘭大松河心理治療協會的心理醫生魏斯也表示,導向正確的白日夢有益身心健康,因此他有時會用這一方法誘導心理疾病患者走出眼前困境。
從心理學角度看,白日夢對心理健康究竟有哪些積極作用呢?
激發潛能。幻想的題材多為個人關心的事情,由於不受傳統思維形式限制,往往會迸發出意料不到的解決方案。美國心理學家彼特說:“想像力是解決問題的鑰匙,當人們百思不得其解時,‘白日夢’能為你提供答案”。在經典藝術創作過程中,我們也常常見到幻想的影子,文豪巴爾扎克就常與他小說中的人物對話;作曲家勃拉姆斯也不止一次地說,只有當他冥想時,樂思才會不間斷地從腦海中跳出。
開闊視野,放鬆心情。現實生活中,我們的言談舉止大都中規中矩,心理學稱此現象為“人格面具”。而幻想往往超越現實,伴有一定的欣快感,讓人們的心緒變得更寬廣。當人們沉浸其中時,現實世界變得很遙遠,我們也不由自主地進入了一種夢幻般的陶醉狀態。
改變自己的機會。幻想能使我們從更廣泛的角度審視自己。在清醒意識層面,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是抽象的、概括的,觀察事物也有選擇性。而在幻想中,我們對內心的體察要細緻全面得多。另外,平時由於受自尊、面子的影響,人常常會欺騙自己,但在幻想中卻會直面現實。因此幻想可以提供一個全方位看待自己心理、人格的機會。你可以根據幻想的提示,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行為方法。
但幻想畢竟不是現實,如果我們把大把時間都用來幻想,並以此作為逃避現實的手段,則顯然是心理障礙的表現了。所以,我們還應面對現實,把幻想作為輔助手段,發揮其積極作用。
在弗洛伊德看來,做夢的又一大特性是夢乃願望的實現,就此點而言,白日夢卻簡直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白日夢的內容直接受到明顯的動機的支配。白日夢裡的情境或事件,都是用來滿足做白日夢者的某種野心或欲望,包括性慾、情慾、權力欲、自私野心等。
年輕的男性,大多數做野心的幻想或宣洩占有的欲望,而年輕的女性的野心則集中於戀愛的成功、各種英雄事跡或功業成就等,並以此幻想博得異性的青睞及同性的讚美和愛慕。可以然可以重複出現,但持續時間並不可能非常長。
而白日夢雖內容各異,命運不同,但總的來說,邏輯性要強的多。有些白日夢經過短暫的時間後便被另一種新的幻想所代替,有些白日夢則就象長篇故事一樣,與時並進反覆,仿佛貼上了“日期標籤”,隨時間而改變,隨人生情境而改變,而這些卻是夢所鞭長莫及的。
做夢乃睡眠周期的最後一個階段,幾乎處於一種無意識狀態,而白日夢並非睡眠的一部分,而經常出現在睡前的迷糊狀態,此時健康的白日夢者尚有意識存在,意志仍在支配著幻想的進程;夢境的主人公可以是自己、親朋、陌生人,甚至是一些亂七八糟的怪物,而白日夢的主角卻往往是夢者本身,或直接出現,或暗中以他人作為自己的寫照,這些都是此二者的區別。
白日夢之所以稱為夢,也許是因其和實際情境的關係猶如夢一般,也許是因為其內容也有與夢相似的心理特徵。然而名同實不同,白日夢稱為夢,確有其牽強之處。??說,白日夢滿足願望的趨勢比做夢還要強烈。
夢境中的情節通常較為零散、雜亂,跳躍性很大,邏輯性不強,甚至荒誕可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