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口述自傳

白崇禧口述自傳

《白崇禧口述自傳(套裝上下冊)》是由解說詞郭廷以抄錄,賈廷詩、陳三井合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一部自傳圖書。白崇禧是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一生以軍事為業,參加過護法戰爭、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及歷次圈共內戰。1924年加入國民黨後,始終擔任國民革命軍、國民黨軍高級將領,在民國史的各個階段,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部口述自傳,是他晚年的訪問記錄。由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經過128次訪問。歷時四年完成。其史料之詳備,挖掘之深入,細節之豐富,是口述史中較為少見的。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頁碼:616 頁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500079958
裝幀:平裝
開本:16
叢書名:口述歷史叢書
定價:86.00

編輯推薦

《白崇禧口述自傳(套裝上下冊)》作為新桂系的代表人物,一生經歷複雜,不但長期堅持反共立場,同蔣介石之間也若即若離,恩怨叢雜。糾纏不清。這使他在陳述史實時,難免有某些黨派和派系的成見,影響史料的客觀性,希望讀者給予分析和鑑別。

目錄

出版說明
原版前言
第一編 早年生活
一、家世
二、家庭狀況
三、早年之教育
四、參加北伐學生敢死隊
五、入武昌陸軍預備學校及保定軍校
六、志願請求分發至新疆見習
七、第一次未去成新疆
八、回廣西見習
九、剿匪與禁菸
第二編 統一廣西與北伐
一、統一廣西
二、兩廣統一
三、赴湖南勸唐生智參加革命軍
四、誓師北伐
五、奉調為東路軍前敵總指揮
六、克服杭滬
七、龍潭戰役前國內政治軍事之回顧
八、龍潭戰役(十六年八月廿六至卅一日)
九、西征
十、率師北上
第三編 抗日前情勢
一、抗日戰前敵我情勢之分析
二、向編遣會議提出軍隊實邊之建議
第四編 抗日戰爭
一、抗日
二、淞滬會戰
三、南京保衛戰
四、徐州會戰
五、武漢會戰
六、五戰區游擊戰
七、第三戰區游擊戰
八、華北戰場諸戰役
九、太原會戰
十、國軍第二期作
十一、南昌會戰
十二、隨棗會戰
十三、五戰區游擊戰
十四、長沙會戰
十五、桂南會戰(民國二十八年十一月中旬至二十九年二月下旬)
十六、遠征軍作戰(三十一年三月中旬至六月中旬)
十七、抗戰期間全面攻勢中之冬季攻勢
十八、棗宜會戰(民國二十九年五月上旬至六月下旬)
十九、常德會戰(民國三十二年十月上旬至十二月下旬)
二十、豫中會戰
二十一、長衡會戰(民國三十三年)
二十二、桂柳會戰(三十三年九月上旬至十二月中旬)
二十三、湘粵桂邊區作戰(民國三十四年一月中旬至二月中旬)
二十四、湘西會戰(三十四年四月上旬至六月上旬)”
二十五、桂柳反攻作戰(民國三十四年四月下旬)
二十六、八年抗戰中之游擊戰
二十七、抗戰中海軍作戰經過概要
二十八、抗戰中空軍作戰
二十九、後方勤務概要
三十、中美合作
三十一、日本投降
三十二、抗日戰爭之總檢討
第五編 軍訓八年(陳三井 賈廷詩整理)
一、概論
二、概論(續)
三、軍事教育之先決條件
四、戰場需要決定軍事教育之內容
五、基本教育
附錄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重要軍事會議與重要文獻之摘要
附錄二:蔣主席對全國軍民及世界人士之廣播
附錄三:日本向聯合國降伏之文書
六、戰鬥教育
七、協同教育
八、特種戰的教育
九、教育組織與方法
十、國民教育的改進及軍官、軍士教育的樹立
第六編 戰後來台
一、台灣簡介
二、宣撫台灣的經過
三、台灣事變的處理
四、台灣省行政工作
第七編 廣西的地理概要
一、廣西的地理概要
二、廣西各民族在歷史上的演變-
三、廣西少數民族之來源及分布
第八編 廣西的建設
一、人 物介紹
二、從光緒末年到辛亥年的廣西
三、陸榮廷統治下的廣西
四、馬君武當廣西省長時期
五、統一廣西
六、北伐(以廣西對北伐之重要貢獻為中心)
第九編 參加“國民大會”
一、主張先剿共後行憲
二、制憲國民大會
三、選舉的糾紛
四、李德鄰競選副總統成功的分析
五、對但衡今等彈劾的答覆
六、三十七年年底兩封電報
七、和談前後
八、“總統”復職
九、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
十、我勸陳“副總統”養體養望
十一、增訂“動員戰戡臨時條款”
十二、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三次會議
十三、第一屆“國民大會”第四次會議
十四、對“國民大會”回憶之總檢討
第十編 廣西軍政時期
一、北伐後全國軍政概況
二、編遣會議
三、武漢事變
四、李濟琛被扣後的廣東
五、護黨救國軍的成立
六、護軍第一次入粵作戰
原版後記
……

序言

白崇禧是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一生以軍事為業,參加過護法戰爭、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及歷次國共內戰。1924年加入國民黨後,始終擔任國民革命軍、國民黨軍高級將領,在民國史的各個階段,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部口述自傳,是他晚年的訪問記錄,由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經過128次訪問,歷時4年完成。當時的所長郭廷以先生對這部口述史十分重視,曾多次指示採訪者,“即使二三次的訪問,僅訪得一二句我們所未知或有啟發性的話,就算有其收穫了”。因此這部口述史,可以說是回憶者與研究者為了深入歷史細節,恢復歷史的真相,孜孜以求,共同完成的成果,其史料之詳備,挖掘之深入,細節之豐富,是歷來口述史中極為少見的。
遺憾的是,這部口述史刊布後,由於兩岸之間的對立遲遲不能解除,大陸學者隔海相望,很多人無法接觸這部史料,以致這部史料應有的價值,未能在學術研究中充分反映出來。中國現代史是兩岸共同的記憶,為了加強兩岸的學術交流,共建歷史的完整面貌,我們徵得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的同意。

文摘

第一編 早年生活
一、家世
我是廣西省桂林縣南鄉山尾村人。據白氏族譜所載:“吾族始祖伯篤魯丁系元朝進士,原籍江南江寧府上元縣民,住水西門內。至元三年,以廉訪副使蒞任西粵,迨後致仕回籍,歿後葬金陵南門外,地名夏家凹。公之次孫永齡官名伯齡於明洪武十三年遊宦部屬,分發出京,又蒞任粵西。齡偕兄弟永清、永秀等仍隨入粵,因而落籍桂林,惟永秀公後代繁昌,相傳明太祖禁止人民用外國姓,乃更伯為白,而白氏之傳流自茲始矣!”自伯篤魯丁公相傳,至十五世我太高祖考榕華公,少時家貧,有志向學,乃由南鄉進桂林城,到本家白某所開之商店傭工,在鋪上半工半讀,店主嘉其有志上進,鼓勵他去考試,舉於清朝乾隆甲午科,賜進士出身。曾任四川開縣知縣,調署茂州,直隸州知州。後年邁告歸,定居桂林山尾村。
時榕華公署茂州,直隸知州,當地人煙稀少,農田害奸甚鄉,尤以螞蝗為最,人畜農作多被齧傷,耕地因而荒蕪,蔓草叢生,人民生活非常艱苦。榕華公乃教民掘土造窯以燒石灰而以石灰散播田中,因發高熱,螞蝗蔓草為之燒死,而草灰又可作肥料,農產乃漸有收穫,州民感戴不已,特載之於地方志中。此民國二十八年我任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兼軍訓部長駐於重慶時,中國回教協會開縣支會之代表數人造訪所面告。他們還告訴我:“榕華公篤信回教,於本縣知事任內,協助教務甚力。曾題‘認主獨一’之匾贈送開縣清真寺。至今仍然懸掛寺中,邑人視同珍寶。”
二、家庭狀況
榕華公之後裔,白佩、白玉皆科甲出身,或中舉人或為秀才。遞傳至白氏族譜之第十八代,即我先考志書公。公別號友三,卅五歲時與桂林西鄉羅錦圩馬全記之大女公子結婚,即我先妣馬氏,時年廿四。婚後生七男四女,夭折者男三人女一人,長成者男四人,即崇勛、崇倫、崇禧、崇祜,女三人,長女年妹適海,次女德貞適馬,三女三妹適傅。
志書公自幼耕讀,至十九歲準備應試,師事白石老師。因於書房習作聯句所用之音韻與其師不盡相同,受不當之處罰,遂憤而棄儒從商,於桂林西鄉蘇橋圩開設永泰林商店,經營糖、油、豆、紙等什貨,生意尚好。因所雇之賬房李瑞芝操守不佳;於志書公患腦病歸真後,掌握所有賬目,以致債主至門相逼,而我家所放之外債,李氏悉據為私有。我兄弟因年幼不能接管店務,該店遂停止營業。家中變賣房田償還債務,因而生活日趨困難。
三、早年之教育
清光緒廿四年,我行年五歲,就讀於私塾,啟蒙老師始為毛慶錫老師,繼則為李玉田
……

後記

本所首任所長郭廷以教授一向注重口述歷史的訪問工作,對白崇禧將軍的訪問非常重視,他曾指示工作同仁說:“即使兩三次的訪問,僅訪得一兩句我們所未知或有啟發性的話,就算有其收穫了。”因此對於將軍的訪問,持續了三年又十個月。
民國五十二年(1963)二月七日,郭所長指定賈廷詩、馬天綱兩位先生開始訪問將軍,並由天綱兄記錄;次年,天綱兄赴英留學,自第二十二次起由陳三井先生接替;五十三年秋,三井兄赴法留學,第五十四次起由廷詩兄兼任記錄;五十四年春,廷詩兄準備赴美留學,第七十二次起由筆者負責記錄,又自第八十二次起,由筆者獨任訪問兼記錄,以迄於五十五年(1966)十一月二十四日,將軍不幸歸真前最後一次的訪問(第一百二十八次訪問)。
民國五十六年,初稿抄錄成冊,由郭所長校閱全稿。又第七十一次以前之初稿,業經送呈將軍改正,其餘各次初稿,因將軍猝然辭世,而未及審閱,深以為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