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丘而望遠海

登高丘而望遠海是唐代詩人李白寫的一首詩。

基本信息

簡介

這首詩作於天寶十年。詩人李白從登高望海引出一系列的聯想,表示對古代仙山瓊閣等傳說的懷疑,並嘲笑了秦皇、漢武求仙的愚蠢行為。

作品介紹

原文

登高丘而望遠海,六鰲骨已霜①,三山流安在?扶桑②半摧折,白日沉光彩。銀台金闕③如夢中,秦皇漢武④空相待。精衛⑤費木石,黿鼉⑥無所憑。君不見驪山茂陵⑦盡灰滅,牧羊之子⑧來攀登。盜賊劫寶玉⑨,精靈⑩竟何能?窮兵黷武今如此,鼎湖飛龍安可乘?

注釋

①六鰲(áo):傳說渤海的東面是無邊無際的大海,上面浮著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五座神山,山上長有長生不老藥。鰲,傳說中海里的大鱉。②扶桑:神話中樹木名。傳說太陽每天在成池沐浴後,漸漸升起,升高到扶桑樹梢的時候,天剛剛微明。③銀台金闕:黃金白銀建成的亭台宮闕,指神仙居住的地方。④秦皇漢武:秦始皇、漢武帝。⑤精衛:傳說中的鳥名。據《山海經》記載:炎帝的小女名叫女娃,因在東海遊玩淹死,化為精衛鳥。它不停地從西山銜木石,欲填沒東海。⑥黿鼉(yuán tuó):傳說周穆王征越國,在九江架黿鼉為橋渡江。見《竹書紀年》。黿,大鱉。鼉,鼉龍,俗稱豬婆龍,鱷魚的一種。⑦驪山:在今陝西臨潼縣東南,秦始皇的陵墓築在此中。茂陵:漢武帝劉徹的陵墓,在今陝西興平縣東北。⑧牧羊之子:《漢書·劉向傳》記載,有個牧童在驪山牧羊,有一隻羊進入山洞中,牧童用火照明,到洞裡去尋羊,以致引起一場大火,把秦始皇的外棺燒掉了。⑨盜賊劫寶玉:盜賊是作者沿用統治者對農民起義軍的誣稱。據《晉書·索靖傳》記載,赤眉農民起義軍曾取走了漢武帝陵園中一部分金銀財寶。⑩精靈:指秦皇、漢武的神靈。鼎湖飛龍:據《史記·封禪書》記載,黃帝曾在荊山下鑄鼎,鑄成後,乘龍上天,成為仙人。其地被稱為鼎湖。這句以不能像黃帝那樣乘龍上天,表示不可能成仙。

譯文

登上高山,遠望大海,煙波浩渺,一望無際。傳說中那六隻天帝派來馱負大地的大海龜被龍伯國的人釣起後早已變成了一堆白骨吧,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不知道有沒有流向北極,現在是否還在?大海上波浪滔天,連太陽都被遮住了光彩,仙山上的仙樹恐怕也都被摧折死掉了。由此看來,長生不老的神仙之說是不存在的,只害得秦始皇、漢武帝等白白地追求了一番。大海如此深廣,精衛是不可能銜一些樹枝和石子就能填平的,黿鼉為梁之說也無所憑據。秦始皇和漢武帝的陵墓早已經灰飛煙滅,這些地方就連牧童都可以隨意攀登,盜墓賊經常來挖掘珍寶,他們的靈魂又能怎么樣呢?相比之下,如今執政者不顧百姓安危大肆征戰,殺人無數,就算建立了不世之功業,又怎能會得道成仙,永垂不朽呀?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