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孟子說

〖癸巳孟子說〗七卷。
張栻(1133-1180)撰。□為南宋著名理學家,與朱熹呂祖謙齊名,時稱“東南三賢”,其詳細生平,見《南軒易說》。此書亦成於孝宗乾道九年(1173)癸巳,故書名前題“癸巳”。張氏之學淵源於二程。在儒家經典中,張氏推重《論語》、《孟子》等書,遂在撰寫《論語解》的同時,又成此編。前有自序,對撰寫經過有所說明,雲歲在戊子(乾道四年),綴拾所見成《孟子說》初稿,明年冬,會有嚴陵之命,未及終篇。辛卯歲(乾道七年)自都司罷歸,秋冬行大江中,讀舊說,多不滿意,從而刪正之。還抵故廬,又經二載始克繕寫。所以,此書實際上是張氏由左司員外郎出知嚴州,又退而家居時所作。張氏因上疏彈劾張說,故遭貶謫。所以此書在說解“臧倉沮孟子”及“王歡為輔行”兩章時,都稍微有寄施□於時事之語,借著對人、對事的說解,掊擊了朝綱之弊。在闡釋“交鄰”章時,張氏認為,所謂畏天者,亦豈但事大國而無所為也?蓋未嘗委於命而已。故修德行政,光啟王業者,太王也;養民訓兵,卒殮寇讎者,句踐也。末及周平王惟不怒驪山之事,故東周卒以不振。顯然,作者此言為宋室南渡而發,借古喻今,以明己志。總之,全書於“王霸”之辨,“義利”之分,推闡最明,所說既多與經旨相合,又時時關涉現實,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有《通志堂經解》本,康熙三十六年(1697)刻本及《四庫全書》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