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癌

瘢痕癌是肺腺癌中心區有纖維化或瘢痕灶(玻璃樣變),並有大量炭末沉著,故有肺瘢痕癌之稱。

基本信息

瘢痕癌的概念

瘢痕組織可發生惡性變成為瘢痕癌。法國外科醫師Marjolin於1928年首先提出由燒傷所致瘢痕形成潰瘍後發生癌變的報導,故常稱此神潰瘍為馬氏潰瘍,Marjolin潰瘍。瘢痕癌多發生於因燒傷所致的攣縮瘢痕,常在關節的鄰近部位,因瘢痕組織脆弱,又不斷受到關節活動的牽拉,反覆破潰,經年累月,終至癌變。瘢痕癌也可表現為開始時在瘢痕上出現的丘疹樣小結,發癢,以後逐漸增大破潰,成為惡性潰瘍。此外,瘢痕癌也可原發於下肢慢性潰瘍或慢性骨髓炎竇道部位的瘢痕組織。瘢痕癌多為分化較完全的鱗狀細胞癌。潰瘍病變的邊緣隆起增厚,有角質增生或乳頭樣增生變化。瘢痕癌病變的四周和基底部均為實韌緻密的瘢痕組織所包圍。其中血管、淋巴管稀少,並可因受瘢痕組織的束縛而管腔閉塞,由於由瘢痕組織所構成的保護屏障,故通常多認為癌細胞不易發生擴散轉移,病變可在在較長時間內限於局部,甚至有時可見僅在潰瘍的—部分發生癌變,而其餘部分則仍為呈慢性炎症表現的肉芽組織。由於瘢痕保護屏障的存在,也同時阻礙人體對腫瘤組織產生免疫反應,因此瘢痕癌所在的部位也稱為免疫特免部位。但一旦癌組織突破保護屏障,或因手術切除時屏障遭到破壞,癌細胞將以超越尋常的速度,迅即散播蔓延發生轉移。一般以淋巴轉移為主,血行轉移少見。此外。也有人觀察到燒傷所致瘢痕發生癌變後迅速死亡的病例,因此。不支持瘢痕保護屏障的見解,預防瘢痕癌的發生,應對各種原因所致的瘢痕進行定期檢查。其中特別是易於破潰而不穩定的攣縮瘢痕,應及早將潰瘍與瘢痕—起徹底切除,並行病理檢查.瀝青和其他化學物質燒傷後所形成的瘢痕,也較易、並在較早的時間內發生癌變,故在治療燒傷時應強調早期切痂植皮。若瘢痕已經形成亦應儘早手術。瘢痕癌由於局部血循環不良,放射治療和化學療法均療效不佳,故一經確診即應手術切除。因瘢痕癌大多病程進展較慢,轉移發生較晚,早期手術預後較好。手術方法是局部病變徹底切除,切除後的創面視所在部位和深度行游離或有蒂植皮術修復,鄰近淋巴組織,如就診較早,無臨床淋巴轉移跡象時,一般多不主張行預防性區域淋巴結清掃術。如已非早期。則根據病情,或於切除病變的同時或代切除後2—4周內行淋巴結清掃術。延期清掃的目的,在於如有殘留的癌細胞,於瘢痕保護屏障消除後,將迅速向區域淋巴結集中轉移而有利於完全清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