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奧蘭多

瘋狂的奧蘭多

《瘋狂的奧蘭多》是2010年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意)卡爾維諾。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書籍封面書籍封面

敘事詩《瘋狂的奧蘭多》又作《瘋狂的羅蘭》,是一部模仿中世紀傳奇的作品,一部具有史詩格局的傳奇。承接博亞爾多的長詩《熱戀的羅蘭》而來。故事以查理大帝與撒拉遜人的戰爭為背景,寫查理大帝的騎士羅蘭對卡泰伊公主安傑麗嘉的愛情和魯傑羅與勃拉達曼蒂的戀愛,把其他騎士的愛情、冒險經歷和上百名人物(國王、僧侶、妖魔、仙女等)的故事巧妙地編織起來,把敘事和抒情、悲劇和喜劇的因素融為一體。故事中不但有氣概山河的征戰、殘酷駭人的殺戮、也有纏綿非惻的愛情、驚心動魄的比武等,情節引人入勝。作者利用中世紀流行的騎士傳奇體裁,反映義大利當時的生活。譴責外國侵略者和封建割據,渴望義大利的和平與統一。

《瘋狂奧蘭多》的藝術性和獨特影響

這部長詩具有獨到的藝術性,詩中對羅蘭發瘋的過程和複雜的心理變化,刻畫細緻,層次清楚,對歐洲的敘事長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史詩《瘋狂的羅蘭》(1516)被公認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最好的文學巨著,並立即風靡了整個歐洲,影響遠大。

《瘋狂奧蘭多》作者介紹

盧多維科·阿里奧斯托Ludovico Ariosto (1474~1533)義大利詩人

1474年出生於義大利北方艾米利亞雷焦的一個衰落的貴族家庭。10歲時候全家遷到費拉拉.最初學習法律,但是對古典文學和人文主義產生了濃厚興趣。

1502年進入費拉拉宮廷。早年曾經用拉丁文等模仿羅馬詩人賀拉斯寫過七首《諷刺詩》,喜劇 《列娜》和《巫術師》。

《瘋狂的奧蘭多》是他的代表作,1502年開始,1532年定稿。

目錄

前言

被追趕的安傑莉

布拉達曼特與駿鷹

阿琪娜

奧蘭多、奧林匹亞、火繩槍

棄婦奧林匹亞

哭泣島的囚女

迪卡爾多劫走多洛麗絲

巴黎之役的羅多蒙特

阿斯圖爾夫對抗卡里格蘭特和奧利羅

克羅利達諾與麥多羅

魔幻城堡

聖劍迪朗達爾之爭

奧蘭多的瘋狂

阿格拉曼特軍中內訌

試讀章節

被追趕的安傑莉卡

開篇只有一位少女騎馬逃入樹林。直到某一刻,知道這個人是誰才變得重要起來:這是一首未完結詩的主人公,她跑步進入剛剛開啟的詩篇。我們這些了解細情的人可以解釋說,這裡講的是契丹公主安傑莉卡,她帶著所有魔法來到法國國王查理曼的聖騎士中間,目的是讓這些人愛上她,並心懷嫉妒,這樣就能讓他們放棄與非洲摩爾人和西班牙的戰爭。然而與其記錄所有的前事,不如深入這片樹林。在這裡,人們聽到的不是席捲法國大地的戰爭怒潮,而是稀疏的木屐聲以及時隱時現的孤獨騎士的刀劍聲。

安傑莉卡身邊圍繞著一群被欲望模糊雙眼的騎士,他們忘記了騎士的神聖職責,因為太過魯莽而繼續徒勞地打轉。第一印象是這些騎士不清楚自己要什麼:一會兒追趕,一會兒決鬥,一會兒翻臉,他們總是處於改變主意的邊緣。

以費拉烏為例:我們遇到他時,他正在河裡尋找遺失的頭盔:就在這時,安傑莉卡從他身邊經過,他愛上了她,而她正被裡納爾多追趕;費拉烏停止尋找頭盔,開始和里納爾多決鬥;決鬥過程中,里納爾多向對手提議推遲決鬥,一起追趕逃跑的少女;費拉烏和競爭對手達成協定,停止決鬥,專心尋找安傑莉卡,追尋愛情;在樹林中迷失方向後,他發現自己正站在頭盔落水的河岸邊;他停下來,不再追趕安傑莉卡,開始尋找他的頭盔;河中出現一個被他殺死的武士的鬼魂,要求他歸還原屬於自己的頭盔,並責問費拉烏是否真的願意用精美的頭盔裝飾自己;聽罷此言,費拉烏放棄河流、頭盔、鬼魂和逃跑的少女,全力找尋奧蘭多。

……

作者簡介

伊塔洛·卡爾維諾於1923年10月15日生於古巴哈瓦那附近聖地亞哥的一個名叫拉斯維加斯的小鎮。父親原是義大利聖萊莫人,後定居古巴,是個出色的園藝師;母親是撒丁島人,植物學家,為了使出生在異國他鄉的兒子不忘故土,母親特意給兒子取名為伊泰洛(“義大利”的意思),以寄託他們對故鄉的懷念。1925年卡爾維諾剛滿2歲,全家就遷回到父親的故鄉聖萊莫。他們住的那幢別墅既是栽培花卉的試驗站,又是熱帶植物的研究中心,因此,卡爾維諾自幼就與大自然結下了不解之緣,他不僅從父母親那裡學到很多自然科學知識,熟知名目繁多的奇花異草以及樹林裡各種動物的習性,還經常隨父親去打獵垂釣。這種與眾不同的童年生活,給卡爾維諾後來的文學創作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使他的作品始終富有寓言式童話般的色彩而別具一格。 1942年高中畢業後,卡爾維諾在都靈大學上農學系。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德國人占領的20個月的漫長時間裡,卡爾維諾與他弟弟積極參加了當地游擊隊組織的抵抗運動,卡爾維諾的父母親曾因此被德國人羈押作人質。發表於1947年的處女作《蛛巢小徑》就是一部以作者自幼所熟悉的利古里亞地區的游擊隊活動為歷史背景的長篇小說,當時卡爾維諾年僅24歲。 1945年卡爾維諾全家遷居都靈。戰後,他在都靈大學攻讀文學,1947年大學畢業後,在都靈的艾依那烏迪出版社任文學顧問。 

畢業於都靈大學文學系。曾參加反法西斯抵抗運動。處女作《通向蜘蛛巢的小路》(1947),用非英雄化的手法反映游擊隊的生活。五十年代問世的《我們的先人》三部曲:《分為兩半的子爵》(1952)、《樹上的男爵》(1957)、《不存在的騎士》(1959),既似現實中的童話,又像童話中的現實,把西方世界中人喪失自我本質的境遇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三部曲使作家獲得世界聲譽。隨後發表的作品《宇宙諧趣》(1965)、《看不見的城市》(1972)、《如果一個冬夜,一個旅行者……》(1979),滲透對迷亂的現實的思索,頗具後現代主義的特色。卡爾維諾的《義大利童話》(1956)是他長期蒐集、研究義大利各地區童話的結晶,已被譯成許多國家的文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