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盜竊

病理性盜竊

病理性盜竊俗稱“盜竊癖”,是不以受益為目的盜竊,行為人在盜竊時感到緊張,盜竊結束後感到成就感與喜悅感的一種行為。

簡介

竊癖被稱為“病理性偷竊”,屬於習慣與衝動控制障礙。主要表現為患者反覆的難以克制的偷竊衝動,並不是為了本人使用或獲取錢財,取而代之的是患者將這些物品丟掉、送人或收藏。

人群

患盜竊癖人群的分布很難統計,和偷竊有關的羞恥感阻止患者向專業機構求助並接受治療,而且患者拒絕承認自己的疾病屬於心理障礙。被抓到的小偷中大約有5%為偷竊癖,一般認為女性稍多於男性,各個年齡段都有發生,很多患者都是維持偷竊行為十年以上才接受精神科評估和治療。

原因

病理性盜竊病理性盜竊
生物學方面:中樞神經化學系統缺乏某種神經遞質,如中樞五羥色胺功能低下;心理學方面:偷竊癖患者往往存在情感表達不能,而難以自控的偷竊行為是處理其自身焦慮、難過等負性情緒的一種方式。有些患者通過偷竊方式獲得關注或情感反應,而有些患者當生活中缺乏所需的情感支持或體驗時尋求能夠增加刺激的行為,還有一些患者為了擺脫空虛、抑鬱焦慮等不適情緒,通過尋求快感和滿足感來緩解本身的情緒問題。

與普通盜竊區別

普通盜竊是經過計畫或深思熟慮的,是出於貪念,目標是有用或值錢的貨物。而盜竊癖患者的目標,往往是個人不需要使用和不值錢的物品,而且也沒計畫而衝動地盜取物品,所以很容易被人抓個正著。

最重要的分別是,盜竊癖患者無法抵禦一種不斷升級的衝動,去馬上進行盜竊。這種壓迫感只有隨?盜竊後,才會減低,而且偷竊會帶來短暫的快感和滿足。但隨之而來的,可能是內疚和失落的感覺。所以患者偷竊是為了過程中帶來的感覺,而並非為了得到金錢或對象。

症狀表現

盜竊癖是一種精神病,女性患者比男性多。診斷時除了找出患者有以上情況,還要確保盜竊並不是出於對抗和報復、幻想的反應、藥物影響、躁狂病發作,或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盜竊癖患者常常同時患有其他類型的精神疾病,包括情緒病、飲食失調、其他衝動控制障礙(如病態賭博購物狂)和藥物濫用

如何治療

病理性盜竊病理性盜竊
對症下藥,根據偷竊的病因展開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每個偷竊癖患者都有很痛苦的一面,或礙於法律的殘酷無情,或羞於面對社會的指責,或不善於表達而掩蓋了自身的痛苦和欲望。

治療需要多管齊下,一方面用藥物可以幫助減輕偷竊衝動,減少行為的發生,防止行為的升級。其次要輔以心理治療,對衝動控制障礙的治療往往運用十二步康復計畫,目標是幫助患者理解和識別促發偷竊行為時的事件、情緒和想法,識別偷竊行為背後潛在的不良感受和需要,幫助患者練習如何停止行動、感受情緒、傾聽內心想法的技巧;改善人際溝通模式,促進患者在關係中尋找滿足感。幫助患者用準確的、積極性的處理負性情緒的方式來取代偷竊行為。

案例

1979年出生的王華,家境優越,父母是國企退休工人。她有一個雙胞胎姐姐,姐姐開公司,她在姐姐公司工作。王華是北京一所高校的畢業生,2005年去日本留學,2009年回國,但沒有拿到畢業證。回國後,王華一直與姐姐、父母同住。留學回來後,家裡人覺得她性格變了,總是心情不好愁眉苦臉,還打罵姐姐,曾經掐過姐姐脖子。

王華19歲開始盜竊,近年來多次因盜竊被處以刑事或行政處罰。近日,王華因涉嫌盜竊罪被東城檢察院批准逮捕,並被鑑定為患有盜竊癖。

2016年7月底的一天早上,在東城區一公司辦公區內,王華尾隨該公司員工進入後,盜竊了佳能相機、鏡頭等物品。該公司員工隨後報警,警方經調查後將王華抓獲。

對於盜竊的原因,王華供述稱,“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要偷,就是總有奇怪的想法,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我也不想偷,但總有奇怪的想法,我有時幻想美好的生活,可是和現實有差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