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

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

《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是 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曉寧。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專科規劃教材·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的指導思想是力求體現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啟發性和實用性,認真考慮專科的教育特點和培養目標,從我國實情出發,立足於醫學專科面向基層、農村和社區的衛生人才培養目標,緊扣專科教學大綱和執業助理醫師考試大綱為標準的全新課程體系,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在教材內容安排上,重點突出了病原學和免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尤其是病原學部分注重突出病原生物與疾病的關係,在較多章節中根據基礎理論與臨床需要相結合的要求,適當充實了與臨床有關的致病原理、病理、致病特點、診斷、流行病和防治的內容,並補充了新知識。考慮到教材內容受專科層次、學時的限制,精簡了部分與臨床關係不大的內容,如對不常見的病原生物的內容進行了刪減。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篇 免疫學

第1章 抗原、超抗原與佐劑

第一節 抗原

第二節 超抗原與佐劑

第2章 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第一節 免疫器官

第二節 免疫細胞

第3章 免疫分子

第一節 免疫球蛋白

第二節 補體系統

第三節 細胞因子

第四節 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及其編碼分子

第五節 白細胞分化抗原與黏附分子

第4章 免疫應答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

第三節 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

第四節 免疫調節

第五節 免疫耐受

第5章 超敏反應

第一節 Ⅰ型超敏反應

第二節 Ⅱ型超敏反應

第三節 Ⅲ型超敏反應

第四節 Ⅳ型超敏反應

第五節 四種類型超敏反應之間的關係

第6章 臨床免疫學

第一節 自身免疫與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二節 腫瘤免疫

第三節 移植免疫

第四節 免疫缺陷病

第7章 免疫學診斷與防治

第一節 免疫學診斷

第二節 免疫學防治

第二篇 醫學微生物學

第一部分 細菌學

第8章 細菌的形態與結構

第一節 細菌的大小與形態

第二節 細菌的結構

第三節 細菌形態學檢查法

第9章 細菌的生理

第一節 細菌的營養

第二節 細菌的新陳代謝

第三節 細菌的生長繁殖

第四節 細菌的人工培養

第10章 消毒與滅菌

第一節 物理消毒與滅菌方法

第二節 化學消毒與滅菌方法

第11章 細菌的遺傳與變異

第一節 細菌的變異現象

第二節 細菌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

第三節 細菌變異的機制

第四節 細菌遺傳與變異在醫學中的套用

第12章 醫學微生態學與醫院感染

第一節 醫學微生態學

第二節 醫院感染

第13章 細菌的感染與免疫

第一節 細菌的感染

第二節 機體的抗菌免疫

第14章 細菌性感染的診斷與防治

第一節 細菌性感染的診斷

第二節 細菌性感染的預防

第三節 細菌性感染的治療

第15章 化膿性球菌

第一節 葡萄球菌屬

第二節 鏈球菌屬

第三節 奈瑟菌屬

第16章 消化道感染細菌

第一節 埃希菌屬

第二節 志賀菌屬

第三節 沙門菌屬

第四節 弧菌屬

第五節 螺桿菌屬與彎曲菌屬

第六節 其他菌屬

第17章 呼吸道感染細菌

第一節 分枝桿菌屬

第二節 棒狀桿菌屬

第三節 其他細菌

第18章 動物源性細菌

第一節 布魯斯菌屬

第二節 炭疽芽胞桿菌

第三節 耶爾森菌屬

第19章 厭氧性細菌

第一節 厭氧芽胞梭菌屬

第二節 無芽胞厭氧菌

第20章 其他原核微生物

第一節 放線菌

第二節 螺旋體

第三節 支原體

第四節 立克次體

第五節 衣原體

第二部分 病毒學

第21章 病毒的基本性狀

第一節 病毒的形態與結構

第二節 病毒的增殖

第三節 病毒的遺傳與變異

第四節 理化因素對病毒的影響

第22章 病毒的感染與免疫

第一節 病毒的感染

第二節 抗病毒免疫

第23章 病毒感染的診斷與防治

第一節 病毒感染的診斷

第二節 病毒感染的特異性預防

第三節 病毒感染的治療

第24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

第一節 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二節 副黏病毒

第三節 其他呼吸道感染病毒

第25章 消化道感染病毒

第一節 腸道病毒

第二節 輪狀病毒

第三節 其他腸道感染病毒

第26章 肝炎病毒

第一節 A型肝炎病毒

第二節 B型肝炎病毒

第三節 C型肝炎病毒

第四節 丁型肝炎病毒

第五節 戊型肝炎病毒

第六節 其他肝炎病毒

第27章 皰疹病毒

第一節 單純皰疹病毒

第二節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第三節 人巨細胞病毒

第四節 EB病毒

第28章 反轉錄病毒

第一節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第二節 人類嗜T淋巴細胞病毒

第29章 其他病毒

第一節 蟲媒病毒

第二節 出血熱病毒

第三節 狂犬病病毒

第四節 人乳頭瘤病毒

第30章 亞病毒與朊粒

第一節 亞病毒概述

第二節 朊粒

第三部分 真菌學

第31章 真菌學概述

第一節 真菌的基本性狀

第二節 致病性與免疫性

第三節 真菌性感染的診斷防治

第32章 淺部感染真菌

第一節 皮膚感染真菌

第二節 皮下組織感染真菌

第33章 深部感染真菌

第一節 白假絲酵母菌

第二節 新生隱球菌

第三節 其他真菌

第三篇 醫學寄生蟲學

總論

第一部分 醫學蠕蟲學

第34章 線蟲綱

第一節 似蚓蛔線蟲

第二節 蠕形住腸線蟲

第三節 十二指腸鉤口線蟲和美洲板口線蟲

第四節 毛首鞭形線蟲

第五節 班氏吳策線蟲和馬來布魯線蟲

第六節 旋毛形線蟲

第35章 吸蟲綱

第一節 華支睪吸蟲

第二節 衛氏並殖吸蟲

第三節 日本裂體吸蟲

第四節 布氏薑片吸蟲

第36章 絛蟲綱

第一節 鏈狀帶絛蟲

第二節 肥胖帶絛蟲

第三節 細粒棘球絛蟲

第二部分 醫學原蟲學

第37章 葉足蟲綱

溶組織內阿米巴

第38章 鞭毛蟲綱

第一節 藍氏賈第鞭毛蟲

第二節 杜氏利什曼原蟲

第三節 陰道毛滴蟲

第39章 孢子蟲綱

第一節 瘧原蟲

第二節 剛地弓形蟲

第三節 卡氏肺孢子蟲

第三部分 醫學節肢動物學

第40章 昆蟲綱

第一節 蚊

第二節 蠅

第三節 蚤

第四節 虱

第五節 其他昆蟲

第41章 蛛形綱

第一節 蜱

第二節 恙蟎

第三節 其他蟎類

參考文獻

彩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