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瘡

疳瘡

疳瘡是一種疾病。

名詞解釋

疳瘡 病名。《濟陰綱目》卷七:“因月後便行房,致成湛濁(指月經斷續不止),伏流陰道,疳瘡遂生,瘙癢無

疳瘡疳瘡
時。生用胡椒、蔥白作湯,一日兩三度淋洗,卻後服藥:黃芪菟絲子、沙苑蒺藜、黑牽牛、赤石脂、龍骨,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一說指下疳(見《外科大成》卷二)。詳見該條。

疾病症狀

一般經不潔性交2~6天的潛伏期後發病。男性好發於冠狀溝包皮龜頭肛門,女性患者好發於大小陰唇、陰蒂、

疳瘡疳瘡
尿道、子宮頸、肛門,其他部位少見。

相關連線

鼻疳瘡鼻疳瘡病名。系指鼻下兩旁生瘡、赤癢,或連唇生瘡,滲液浸淫、糜爛的病證。見《聖濟總錄》卷一一六。又

疳瘡疳瘡
名鼻疳、鼻疳蝕、鼻(匿^蟲)瘡、疳鼻等。小兒多患此病。本病多因肺胃積熱,或由風濕之氣壅成內熱所致。治宜清...
疳鼻疳鼻病名。即鼻疳瘡。《諸病源候論》卷四十八:“(匿^蟲)鼻之狀,鼻下兩邊赤,發時微有瘡而癢是也……亦名疳鼻。”參見鼻瘡條。...
疳瘡疳瘡病名。《濟陰綱目》卷七:“因月後便行房,致成湛濁(指月經斷續不止),伏流陰道,疳瘡遂生,瘙癢無時。生用胡椒、蔥白作湯,一日兩三度淋洗,卻後服藥:黃芪、菟絲子、沙苑蒺藜、黑牽牛、赤石脂、龍骨,上為末...
喉疳瘡喉疳瘡病名。系指咽喉口舌生瘡,色黃白或紫紅,腫痛甚,有礙飲食與吞咽的病證。《咽喉經驗秘傳》:“肺脾受熱毒,……或肺胃受熱,又或受酷熱炎暑爐火之毒,俱生此證。”治宜降火解毒,用五味消毒飲加減。...
雞膯疳雞膯疳病名。疳瘡之一種,所指有二,一出《醫宗金鑒》卷六十九,證見下疳時,兼有痛引睪丸和陰囊墜痛之證候者;又包莖水腫之證,也稱之為雞膯疳者。...
蠟燭疳蠟燭疳病證名。疳瘡之一種。指男性患下疳時久而患處遍潰者。見《醫宗金鑒》卷六九。亦名蠟燭瀉。證治可參見下疳條①。...
內疳瘡內疳瘡病名。出《瘍科選粹》卷三。系指瘡生於上齶部,症見上齶焮腫,狀似蓮蓬,漸大而下垂,飲食及牙關開合不利。本病多因三焦蘊熱上衝上齶所致。若壯熱神昏者,為邪毒內陷之候。治宜瀉火解毒,消腫利咽,可用五味消...
XX鼻XX鼻病名。見《諸病源候論》卷四八。也即鼻疳瘡。詳見該條。...
月蝕疳瘡月蝕疳瘡病名。《證治準繩·外科》。多由風濕熱毒熏蒸所致。症見耳廓上生瘡,痛流黃水,時發時愈。治宜清熱除濕。可選用溫膽湯等加減。外用胡粉散。...
袖口疳袖口疳病名。疳瘡之一種。指下疳生於陰莖處,症見外皮腫脹包裹者。見《醫宗金鑒》卷六十九。...
[血疳瘡血疳瘡病名。出《瘡瘍經驗全書》卷六。多因風熱之邪閉塞皮腠而發。證見皮膚出疹如粟,或疹斑紅赤成片狀,或色暗紅如紫疥樣,瘙癢,有屑脫落,甚則延及全身。治宜清熱涼血,疏風解毒之劑。內服可選涼血地黃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