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梅影

《疏影·梅影》是南宋著名格律派詞人張炎所作詩詞之一。

詩歌欣賞

疏影·梅影

張炎

黃昏片月。

似碎陰滿地,還更清絕。

枝北枝南,疑有疑無,幾度背燈難折。

依稀倩女離魂處,緩步出、前村時節

看夜深、竹外橫斜,應妒過雲明滅。

窺鏡蛾眉淡抹。

為容不在貌獨抱孤潔。

莫是花光,描取春痕,怕麗譙吹徹。

還驚海上燃犀去,照水底、珊瑚如活。

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對一庭香雪。

詩歌解析

梅、蘭、竹、菊,古人稱之為“四君子”。其中以纖塵不染,高潔雅致為世人所稱。古人說:梅以韻勝,以格高,即說於此。古今詩詞諸家詠梅者眾,而張炎的這首詠梅詞立意深遠,其超脫了梅的形質本體,專詠梅影,其意似在韻格之外。

上片首先,“黃昏片月”,寫梅而先言片月,繼承古人詠梅傳統,即詠梅影必先寫月,以月來襯托梅影,為梅影的出現準備了條件。接下來,詞人精雕細刻,為月下梅影傳神寫照。詞人從七個方面刻畫梅影,這裡姑且稱為“梅影七筆”。曰:“清絕影”,“疑似影”,“縹緲影”,“竹外影”,“淡潔影”,“貞固影”,“玲瓏影”。七筆連環,唯妙唯肖。初筆“似碎陰滿地,還更清絕”,寫“清絕影”。

詞人先以“碎陰”比喻梅影,進而又用“還更清絕”,以“清絕”形容梅影纖塵不染,絕頂高潔的品格。一個“清”字,道出梅的出凡脫裕。以前的詩詞名家都曾詠梅,曰:“雪魄冰魂”,“冰肌玉骨”,而這裡一個“清”字更是比“雪”、“冰”、“玉”高出一籌,且是“清”至於“絕”,更是使人產生更多馳騁想像的餘地。

次筆以“枝北”三句寫“疑似影”。梅影既至清絕,使詞頓生愛意,欲得而甘之,因而枝南枝北,環繞尋覓,及至“背燈”折取,卻又不可捉摸。“背燈”是指離開燈光。作者用“幾度”,“疑有疑無”,“背燈難折”,了了幾筆,勾畫出詞人對梅影的摯愛,及至到了難捨難分,迷離悄恍的境界,確實為神來之筆。

第三筆,“依稀倩女”幾句,寫“縹紗影”。“倩女離魂”出自唐代陳玄佑的小說《離魂詞》,言衡州張鎰之女倩娘與表兄王宙相戀,但因鎰將女另配他人,使王宙含恨離去。倩娘與王宙感情至深,聞王宙離去,神魂離殼於夜間追到王宙船上,隨其入蜀。倩娘也因而從此臥床不起。及至五年後,兩人回倩娘家,房內臥病的倩娘聞聲相迎,兩女遂合為一體。從此兩人才得到圓滿的結局。詞人在此以倩女比梅,而又以其“魂”比梅影,魂從倩女出,影從梅中來,其比喻之巧妙,令人嘆服。一個“魂”字使梅影的輕盈縹緲脫然而出。“緩步”兩句更使這首詞描述的梅影活化,使人神往。

第四筆,“看夜深、竹外橫斜,應妒過雲明天”寫了“竹外影”。“竹外”出自蘇軾《和秦太虛梅花》有“竹外一枝斜更好”的詩句,“橫斜”出自林逋詠梅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詞句以“橫斜”來指梅影,短短几句以忽明忽暗的雲彩,以歲寒三友的竹襯托出梅影的美好,襯托梅的高潔。

第五筆,詞的下片,以“窺鏡蛾眉”三句寫“淡潔影”,詞人不再寫月下之梅,竹外之梅,而寫鏡中之梅。在詞人眼裡,鏡中更顯梅的清絕聖潔。深夜,皎潔的月光把梅影映照在屋內鏡面上。一個“窺”字,立刻使人一種美人臨窗,飄然欲入的美感。一個“淡”字又給人美自天然雕刻的感覺。“為容不在貌”化用杜荀鶴《春宮怨》“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句意。但詞人又翻陳出新加上了“獨抱孤潔”一句,柳貌而揚神,道出梅影的潔身自好,獨抱孤潔的追求。這句話是全詞的主旨所在,詞人不平的遭遇,內心的憤懣,對美的追求,種種複雜的內心世界,都深深地隱含在其中,使人回味。

第六筆,“莫是花光”三句,寫“貞固影”。花光即僧仲仁,宋代蘅州花光山長老,與蘇軾、黃庭堅同時,黃曾詩言“雅聞花光能畫梅,更乞一枝洗煩惱”,可見其畫筆之神。“莫是花光”以疑問的語氣表達出肯定的語氣。這娟娟的梅影,難道是花光和尚筆下所描取的一痕春色嗎?“麗譙”指城門上的城樓。“不怕麗譙吹徹”,寫出梅超俗脫凡,貞而不墮,孤潔長存,即使城樓號角吹響也無所畏懼。梅的傲風霜笑雪雨,其鐵骨幽香,不知激勵了多少仁人志士。詞人在此的含意,熟悉張炎的讀者都會不言自明。

第七筆,“還驚海上”三句是“寫玲瓏影”。“燃犀”出自《晉書。溫嶠傳》,用晉溫嶠在採石機燃犀牛角照水底靈怪的故事。依者極具渲染地描寫海底的珊瑚,言其玲瓏晶瑩,活靈活現。其實用意在以盡珊瑚之美,目的在於表現梅影形象之美。

全詞以那么多的篇幅,七筆連環,描寫梅影。把“影”寫活,呼之欲出。然而詞的末句,筆鋒一轉,原來是酒醒天空,空對一庭香雪,使讀者從那迷離神往的境界出脫醒悟:原來一切美好的境界,卻因為“酒”在做怪,醉眼看世界,似夢似幻還似真!“酒醒”還有一個典故:隋時趙師雄遷羅浮,日暮於林間酒肆旁,見一美人淡裝素服出迎,與語,芳香襲人。因與扣酒家共飲。雄醉寢,及至酒醒,始知身在梅花樹下,美人已去,雄惆悵不已,才知是遇上了梅花神。(見《龍城錄》)全詞用典頗多,而此故事最是貼切。倩女離魂不就是這樣的梅花神嗎?怎樣才能寫好“梅影”,這首詞給了我們太多的啟示。

疏影·梅影

周密

冰條凍葉,又橫斜照水,一花初發。

素壁秋屏,招得芳魂,仿佛玉容明滅。

疏疏滿地珊瑚冷,全誤卻、撲花幽蝶。

甚美人、忽到窗前,鏡里好春難折。

閒想孤山舊事,浸清漪、倒映千樹殘雪。

暗裡東風,可慣無情,攪碎一簾香月。

輕妝誰寫崔徽面,認隱約、煙綃重疊。

記夢回,紙帳殘燈,瘦倚數枝清絕。

周密詞作鑑賞

本詞為一首詠的作品。南宋末年國勢危殆,於是許多流浪飄泊的詞人便常常題詠梅花、水仙,以表現個人高潔的操守,厭憎政治上的腐朽與黑暗。周密這首詞便是這一特出時代背景下的產物。詞人在詠梅時為了不落俗套,改詠梅為題詠梅影,境界更為清幽。

本詞一開始寫“冰條凍葉,又橫斜照水,一花初發”,就是寫梅花在水中橫斜倒影的景色。梅在冬天枝上有雪。詞人多用冰枝、冰花;詞人寫水中倒影,更易去掉非美因素,與實物有一定距離更美。“素壁秋屏,招得芳魂,仿佛玉容明滅”,轉筆寫梅影照在白壁與屏風上,像引來梅魂,在月照和風拂下忽明忽滅,亭亭裊裊,似玉人來去。筆法專注於取神而不拘於形似,將梅生動傳神地寫了出來。“疏疏滿地珊瑚冷,全誤卻、撲花幽蝶”,是說橫斜像珊瑚的倒影,使蝴蝶誤認而撲了個空。

上片是從不同角度分寫梅影,所以結尾另是一種比擬,他寫“甚美人、忽到窗前,鏡里好春難折”,化用盧仝《有所思》“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句意。這裡使用擬人筆法,將梅影比做美人,梅影在鏡中婆娑,美麗動人,但卻不能攀折。這仍是寫影,是鏡子中的映象。周密這首詞上片分寫水中、壁屏上、地上、窗前、鏡中梅花影,純從詞人鑑賞景象著筆。

下片突出寫情,落筆於詞的主體。開始總承上片:“閒想孤山舊事,浸清漪、倒映千樹殘雪。”是回憶從前在孤山林處士種梅處賞梅,看水中倒影,“閒想”即加入作者感情,回憶當年孤山賞梅美景,也是為了加深對梅影美的描寫。

“暗裡東風,可慣無情,攪碎一簾香月”,描繪梅影搖曳於簾上的情景。可東風卻是如此無情,它吹動簾慕,使映照其上的月影梅影上搖曳中破碎。“香月”,指月光照出的梅影,影月同香,詞語極其生動,月影梅影上簾的景色,令人難忘。

“輕妝誰寫崔徽面,認隱約、煙綃重疊”,是說朵朵梅花影被明月印上疏簾,好像是薄綃剪就,千重萬疊。崔徽是元稹《崔徽歌》中記載的河中歌女,因所戀的人離去,不能相從,感傷於心而成疾,於是托人畫她的肖像以寄情人

最後寫:“記夢回,紙帳殘燈,瘦倚數會清絕。”

上面所寫雖然有比美人,講玉容,講崔徽的艷句,但仍是按照隱士林逋妻梅子鶴的想法,寫與世不同的情趣的,因此結尾表明審美趣向,說:還記得夢醒時,睡在畫梅花的紙帳中,燈已燃盡,正照紙帳上的幾枝梅花瘦影上,感到極為幽靜。紙帳寫梅是幽雅相配的。梅花紙帳含有的寓意便是羨慕歸隱超逸的那份清幽。

這首詞以美人,歌女的形象來寫梅影,變酒樓升歌的興趣而為梅的淒清,冷峻,兩種不同的美在此處合二為一,反映出南宋滅亡前夜,詞人思想的變化,梅影正可謂是詞人情操節義的寫照,所以宋亡之後,周密退隱山林,終身不仕元朝。該詞題詠梅影,在似與不似之間描摹梅花的風華氣韻,清艷冷麗,頗有特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