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文學雙月刊]

當代[文學雙月刊]

《當代》是中國大陸著名的純文學刊物,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出版,設有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紀事、往事、講談、非虛構等欄目。 1979年6月創刊,為季刊。1981年改為雙月刊。創刊至2014年底,《當代》共出版220 期,《當代增刊》20 期,《當代長篇小說選刊》66 期。總共出刊300多期,發表作品近800部/篇,獲茅盾文學獎8部 。《當代》獲得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

基本信息

雜誌特色

當代[文學雙月刊] 當代[文學雙月刊]

《當代》奉行文學克隆真實的宗旨,堅持以文學關注現實、關注百姓、人生的立場,被公認為現實感最強的中國大陸文學刊物。長期關注讀者趣味,尊重讀者權利,相信讀者格調,成為發行量最大的文學原創期刊之一和最受歡迎提文學品牌之一。

《當代》注重作品的當代性、社會性、文學性;兼容百家,尤重現實主義。堅持以反映當代生活為主的現實主義文學主張,同時在刊登作品的風格和表現手法上也力求多樣,做到繼承和借鑑並重。而於題材、風格和表現手法等諸方面,則更為注重對多樣化的追求。

《當代》始終秉承初衷,堅持現實主義精神,為讀者奉獻了寶貴的精神食糧,也為中國的當代文學史樹立了一座又一座值得名詞的豐碑。

文學記錄中國,是《當代》的現實主義堅守。創刊以來的中國,背負著過去中國的屈辱和苦難及其蒙昧,進行了史無前例的啟蒙和無比艱辛的探索,開始了舉世矚目的歷史變革和民族振興。《當代》以作品說話,切身感受中國的迷惘和疼痛,能夠親身見證中國的努力和堅持,能夠忠實記錄中國的挫折和進步。

主辦活動

1999年以來,舉辦《當代》文學拉力賽,堅持公開評審名單、公開評審評語、公開評審投票的原則,使之成為透明度和公信度最高的文學獎項。

自2004年開始,每年《當代》雜誌社與人民文學出版社等聯合舉辦“《當代》長篇小說年度獎”評選。2010年更名為“《當代》長篇小說年度論壇”。因為堅持“0獎金,全透明”的評獎原則,已經在業界獲得廣泛且良好的口碑。

發部作品

首發《芙蓉鎮》、《古船》、《活動變人形》、《白鹿原》、《塵埃落定》、《滄浪之水》、《蒙面之城》、《超越自我》、《新星》、《故土》、《老井》、《赤橙黃綠青藍紫》、《大國之魂》、《中國知青夢》、《國畫》、《梅次故事》、《家族》、《點點記憶》、《商界》、《流浪金三角》、《經典關係》、《白豆》、《藍衣社碎片》、《中國知青終結》等優秀作品。

《將軍吟》、《芙蓉鎮》、《第二個太陽》、《鐘鼓樓》、《白鹿原》、《塵埃落定》、《戰爭和人》等8部長篇小說獲茅盾文學獎。

榮譽作家

2015年1月21日,為慶祝《當代》雜誌創刊35周年,《當代》雜誌社頒發了《當代》榮譽作家。(名單以首次在《當代》發表作品為序)。

馮驥才、王蒙、莫應豐、劉心武、路遙、賈平凹、古華、蔣子龍、柯雲路、王朔、王樹增、陳桂棣、春桃、陳忠實、張煒、王海鴒、楊志軍、王剛、莫懷戚、胡平、張勝友、趙瑜、周大新、鄧賢、鐵凝、鄧一光、李國文、王躍文、阿來、徐貴祥、嚴歌苓、寧肯、閻真、麥家、董立勃

編委會

社長:楊新嵐

副社長: 孔令燕

社長助理:石一楓

主編:周昌義

副主編:楊新嵐

主編助理:徐子茼

顧問:屠岸、陳早春、朱盛昌、何啟治、常振家、潘凱雄

編委:管士光、洪清波、周昌義、楊新嵐、孔令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