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趣帖

異趣帖

肯堂題。 收傳御府。 王肯堂印。

異趣帖
梁武帝【南朝梁】
《異趣貼》梁武帝《異趣貼》梁武帝
公元紀年: 502AD
文物尺寸: 縱:29cm 橫:204.6c
文物形式: 卷
文物質地: 絹本
紙本
書法書體: 草書
釋文: 愛業愈深。一念修怨。永墮異趣君不。
印記款識: 【款識】

題跋

標絹御題 行書。是卷十四字。沖淡蕭散。得晉人神趣。歷代官帖未經收入。是以嗜古博辨之士。及鑑藏家。舉未論及。董香光始以刻之戲鴻堂帖中。定為梁武帝書。而郁岡王氏。則謂是大令得意筆。要亦未有確證。第以腳氣帖驗之。則董說為長。矧其為書家董狐。不妄許可者耶。今墨跡傳人內府。展閱一再。覺江左風流。上與三希相輝映。他日倘並得腳氣帖真本。當共為一室貯之。乾隆庚午嘉平廿有六日。御識。拖尾 王肯堂題 此帖前後不全。當是子敬得意書。或者見其作釋氏語。遂以為梁武帝書。壹何陋也。肯堂題。時萬曆丙午冬仲十有四日。王野題 大令書法外拓而散朗多姿。此帖非大令不能辦。彼恐一念墮於異趣。而書法又深含奇趣耳。太原王野題。王項齡題 梁武帝異趣帖。全學大令書法。自隋唐迄宋元。流落民間。未登天府。故無秘殿收藏璽印。萬曆初。藏韓存良太史家。董元宰刻石戲鴻堂中。以冠歷代帝王法書之首。至是而千秋墨寶。始烜赫天壤間矣。其後王宇泰諸名公改題為子敬真跡。蓋欲推而上之。然審淳化閣拓本武帝腳氣帖。正與此筆意相類。似不必遠托晉賢。方為貴重。況文敏精鑒博識。定有所據。故余仍改題從董雲。康熙五十六年。歲在丁酉十日朔。華亭王頊齡謹識於京邸之畫舫齋。 拖尾裱後題字 宣統庚戌立冬日。丁振鐸。陸潤庠同敬觀。附紙 王世傑題 此帖舊有周壽昌三跋。見陸心源穰梨館過眼錄。今不存。茲錄其第三跋於後。張青父清河書畫 舫引悅生別錄所載。書畫名品內有梁武帝異趣帖則題名梁武。自宋已然。至思翁乃益題。又案。帖上有御府兩字半印 。似宋以前曾入內府。後始為葛嶺所收。當日流傳必有據。依惜輾轉失傳。致郁岡復有大令之疑耳。張氏釋文末二字作君示。草法不類。謹遵御定作君不為是。同治三年甲子仲冬書於京邸之宣南寓廬。壽昌。長沙周氏。朱文。 按悅生別錄載有粱武帝異趣帖。悅生為宋賈似道之堂名。董文敏定此帖為粱武帝書。當即本此。據清宮石渠寶笈續編所記。 此帖所鈐五半印。其三不可辨。其它兩半印一為御府二字。一為群玉二字。群玉半印乃金章宗群玉中秘璽也。然則王頊齡謂此帖自隋唐以迄宋元均流落民間。亦有未審。張醜清河書畫舫亦稱此帖為粱武真跡。且有詩云。異趣兩行十四字。壓倒千秋百萬簽。其激賞如此。民國卅六年六月九日。崇陽王世傑記於南京。

收傳

御府。羣玉。乾隆御覽之寶。乾隆鑑賞。石渠寶笈。石渠定鑒。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寧壽宮續人石渠寶笈。古希天子。壽。太上皇帝。乾隆御玩。嘉慶御覽之寶。重一。嘉慶鑑賞。貝勒載瀅。繼澤堂珍藏印。困勉學齋圖籍。心野居士。憨□陀。長白保氏藏書畫之印。謙齋。結翰墨緣。楊晉借觀。董曲江。省心齋圖書印。心畲居士溥儒珍藏。王雪艇氏欣賞章。雪艇王世傑氏為藝林守之。半印三不可辨。鈐印十一。乾隆。幾暇臨池。天府珍藏。幾暇鑑賞之璽。落紙雲煙。王肯堂印。頊齡。瑁湖。巡卿。朋石。雪艇。

鑑定

《異趣帖》,對其作者,向有蕭衍王獻之兩說,以傾向前者為多,【明】王肯堂認為這片頁殘紙不是梁武帝手跡而是王羲之手跡,【明】董其昌斷為蕭衍作品。

異趣貼異趣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