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葉香薷

異葉香薷

異葉香薷:為唇形科連苞組草本植物。高0.3-0.8米,具纖細匍匐枝及密集的鬚根。莖勁直,暗紫色,鈍四稜形,具淺槽,疏被白色具節疏柔毛。小堅果棕黑色,長圓形。國內見於雲南中部地區及瀾滄紅河中游地帶。全株入藥,功用近東紫蘇,有發汗、鎮咳、建胃、利尿、鎮痛、解熱的功效。

基本信息

釋義

所屬卷:Elsholtzia Willd.
所屬科:Labiatae
中文名:異葉香薷
文獻來源:Elsholtzia heterophylla Diels (1912), (1913); Dunn (1915); Hand. - Mazz. (1934), (1939) in clavi.

描述欄位

:草本,高0.3—0.8米,莖暗紫色,被白色疏柔毛,基部具匍匐莖。葉二型,著生在匍匐莖上的小葉為寬橢圓形或近圓形,長0.2—0.5厘米,寬0.2—0.4厘米,邊緣具鈍鋸齒,柄短,長約1毫米,著生在莖上的葉近革質,披針形或橢圓形,長1.5—2.5厘米,寬0.3—0.7厘米,兩端漸尖,邊緣具鈍鋸齒,乾時略向背面反卷,葉面沿中脈被疏柔毛,背面僅中脈及側脈被疏柔毛其餘部分密被腺點;近無柄。穗狀花序單生於枝頂;苞片寬扇形帶紫色,覆瓦狀排列,寬約6—8毫米,先端具小突尖或鈍尖,乾膜質,具明顯的網脈,相對兩枚連合成杯狀;萼長3.5—4毫米,萼齒披針形,約等於萼長的1/3,外面被疏柔毛及腺點;花冠玫紫色,長10—12毫米,外面疏被柔毛及腺點,內面無毛,花冠管向喉部逐漸擴大至2.5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邊緣齧蝕狀,側裂片全緣;雄蕊4,前對較長;花柱長於雄蕊,先端2裂,略不等長。小堅果棕黑色,長圓形,長約1.5毫米,光滑。花果期 9—12月。
分布及生境:見於雲南中部地區及瀾滄紅河中游地帶,海拔1200—2400米的村旁、田邊沼澤及溪、河附近。緬甸北部也有分布。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全株入藥,功用同紫蘇,有發汗、鎮咳、建胃、利尿、鎮痛、解熱的功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