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色瓢蟲

異色瓢蟲

異色瓢蟲是昆蟲綱,鞘翅目,瓢蟲科的一種昆蟲。異色瓢蟲身體半球形,頭後部被前胸背板所覆蓋,上顎基部有齒。在我國廣泛分布,能捕食多種蚜蟲、蚧蟲、木虱、鱗翅目昆蟲的卵及小幼蟲等,是一種有效進行生物防治的物種。異色瓢蟲以其背部多種變異的色澤和斑紋聞名,科學家認為異色瓢蟲斑紋遺傳機制是等位基因因鑲嵌顯性遺傳。

基本信息

簡介

異色瓢蟲 攝影:John Pickering異色瓢蟲

異色瓢蟲為了適應環境,保持種族的延續,背部顏色和斑紋出現多種變異類型。這些變化有其內在的規律,異色瓢蟲是色型變化最多的瓢蟲之一。

異色瓢蟲的卵在3—6天內孵化,整個幼蟲階段和成蟲均可捕食蚜蟲、介殼蟲、木虱、鱗翅目昆蟲的卵和小幼蟲。成蟲壽命較長,可生活幾個月,有的長達1—2年。大齡幼蟲平均每天捕食100多隻蚜蟲,其速度與使用化學農藥相當,是很好的生物防治的物種。

形態特徵

異色瓢蟲多型現象異色瓢蟲多型現象

異色瓢蟲身體半球形,頭後部被前胸背板所覆蓋;觸角棒狀;上顎基部有齒,端部叉狀;鞘翅色澤和斑紋變異很大,鞘翅在7/8處有1條顯著橫脊,是鑑定該種的重要特徵。幼蟲體軟,色暗,有黃、白斑點,3個單側眼,上顎鐮刀形,足細長,背部各節有瘤突和刺,腹末較尖,但無尾突。

動物遺傳學家談家楨院士在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對異色瓢蟲的斑紋遺傳機制進行研究,發現一種特異的鑲嵌顯性,即異色瓢蟲等位基因鑲嵌顯性遺傳。但在不同地區、不同時間裡,異色瓢蟲色斑型的比例是有差異的。因此科學家認為作用因子是很複雜的,可能與天敵、雌蟲對不同色型雄蟲的喜愛、不同型的瓢蟲在不同氣象、環境條件下不同等都有關係。

分布

異色瓢蟲幼蟲捕食蚜蟲 攝影:Nicholas Richter異色瓢蟲幼蟲捕食蚜蟲

異色瓢蟲是中國分布最廣的瓢蟲之一,中國除廣東南部、香港沒有分布外,其它地區均有分布。國外的自然分布為日本、俄羅斯遠東、朝鮮半島、越南,並引入到法國、希臘等歐洲國家和美國。

生物學特性

1、歷期:幼蟲各齡期的發育時間均為三齡<二齡<一齡<四齡。卵的發育歷期隨溫度升高而縮短,其發育速率與溫度呈邏輯斯諦曲線關係;幼蟲期發育速率與溫度呈拋物線形關係,其發育速率最大時的溫度為31.25℃;蛹期的發育速率與溫度也呈拋物線關係,發育速率最大時的溫度為32.10℃。
2、存活率:異色瓢蟲各蟲態的存活率受溫度的影響較大。以21℃下對各蟲期的生存均為有利,其存活率均在85%以上。
3、年生活史:異色瓢蟲在中國幾個棉區均是以成蟲呈休眠狀態越冬。
4、繁殖與壽命:異色瓢蟲成蟲羽化後5天左右開始交配,交配後5天左右開始產卵。一生需多次交配才能提高孵化率。雌蟲一生可產10一20個卵塊,單雌產卵量在300—500粒。成蟲壽命的長短,視溫度而異,壽命與溫度呈負相關。一般在35一40天,超過32℃以上高溫,壽命就縮短,越冬代成蟲的壽命可達250天以上。
5、捕食:異色瓢蟲的成蟲和幼蟲除捕食棉蚜外,還可捕食棉鈴蟲的卵和低齡幼蟲。其日最大平均捕食量,成蟲捕食棉鈴蟲卵70粒左右,幼蟲未見捕食棉鈴蟲卵;對棉鈴蟲初孵幼蟲,成蟲為70頭,四齡幼蟲為69頭。異色瓢蟲各個發育階段對棉蚜的最大捕食量是:一齡幼蟲期48頭;二齡幼蟲期75頭;三齡幼蟲期152頭;四齡幼蟲期530頭;全幼蟲期800頭;成蟲期4,525頭;全生育期為5,325頭。

生活習性

異色瓢蟲稱得上是一種“超級殺手”,它能捕食多種蚜蟲、蚧蟲、木虱、蛾類的卵及小幼蟲等,此外它還能捕食其它瓢蟲。異色瓢蟲移動性強,可在很大範圍內搜尋寄主,迅速控制蚜蟲等小個體害蟲的種群數量。

由於成蟲壽命長、取食量大,釋放後可立即發揮對目標害蟲的控制作用,並且隨著成蟲產卵和幼蟲的孵化,其控制作用越來越強。異色瓢蟲是良好的生物防治物種,我國曾用異色瓢蟲防治松樹的大害蟲日本松乾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關研究

2012年11月,研究人員發現,廣泛分布於亞洲的異色瓢蟲適應力極強,子孫後代在全球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這種瓢蟲“裝備”有大批特殊的殺菌蛋白,能夠很好地抵禦疾病入侵。這一發現有助於抗菌藥物的研發。

瓢蟲

瓢蟲為鞘翅目瓢蟲科圓形突起的甲蟲的通稱,是體色鮮艷的小型昆蟲,常具紅、黑或黃色斑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