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斑月瓢蟲

六斑月瓢蟲

六斑月瓢蟲,瓢蟲的一種。鞘翅目,瓢蟲科。捕食多種小型昆蟲;分布於河南、重慶、四川、湖南、雲南、廣東、廣西、福建、台灣等地。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六斑月瓢蟲六斑月瓢蟲

中文名:六斑月瓢蟲

拉丁學名:Menochilussexmaculata(Fabriciys)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寄主昆蟲:麥蚜、桃蚜、煙蚜、菜蚜、桔蚜、木虱

寄主危害作物:小麥、柑桔

形態特徵

成蟲:

雌蟲體長4.3-6.3毫米,寬3.4-5.3毫米,雄蟲體長4.2-5.9毫米,寬3.4-5.0毫米,周緣橢圓形。頭部黃白色,複眼黑色,觸角,口器黃褐色。前胸背板黑色,兩側各有黃白色的四邊形斑,前緣黃白色,成帶狀與兩側斑相連。鞘翅底色黑,在基部1/4部分幾乎全被一桔紅色的橫斑所占有;在鞘翅2/3處中線和內線之間有另一不規則的桔紅色斑,略成三角形.腹面中部黑至黑褐色。鞘翅上具有上述色斑的個體,稱為四斑形。另有一個變型為六斑型,其鞘翅紅至桔紅色,鞘翅周緣黑色,每一鞘翅上有2條黑色橫帶.雄蟲第5腹板後緣淺弧形或齊平,第6腹板後緣較直;雌蟲第5,6腹板後緣皆弧形外突。

卵:

梭形,長1.08毫米,寬0.60毫米,表面光滑,淡黃色,將孵化時淡黑,但頂部色澤仍較淡。

幼蟲:

體仿錘形,1-4齡近脫皮時體長分別為2.9、4.3、5.3和9.1毫米,中胸以後各體節具毛刺6根,成半環形排列。底色黑,但2-4齡時具白斑。4齡幼蟲前,中、後胸背部中間的兩個毛刺,第1、4腹節的各個毛刺和胸腹各節體側毛刺皆為白色,其他各毛刺大都黑色。

蛹:

卵圓形,長4.5-5.5毫米,寬3-4.2毫米。黃褐色,前胸背有黑褐色粗斑,翅後緣黑褐色,腹部第3-8節背面各有1對黑褐色斑點,其中第4、5節背面黑斑為三角形。

生物學特性

生活史

據章士美等報導,在江西南昌.成蟲於3月份開始活動。4月上、中旬產卵,4月中、下旬見幼蟲,4月下旬至5月上旬 第1代成蟲陸續羽化,直至11月中,下旬仍見幼蟲活動。冬暖年份11月下旬尚可採到部分未孵化的卵,但大批成蟲都在11月上旬羽化。

六斑月瓢蟲的發育歷期隨溫度的升高而逐漸縮短,其中以二齡幼蟲的歷期最短。在日均溫17.8℃時,卵期5.5天,幼蟲13天,預蛹3天,蛹5天,全生育期26.5天;_在21.3℃時,卵3天,幼蟲6.5天,預蛹0.96天,蛹5.47天,全生育期15.93天;在27.3℃時,卵期2.5天,一齡幼蟲1.4天,二齡幼蟲0.90天,三齡幼蟲1.1天,四齡幼蟲1.5天,預蛹0.6天,蛹2.9天,全生育期10.9天;在30.1℃時,卵1.78天,一齡幼蟲1.13天,二齡幼蟲0.94天,三齡幼蟲1.04天,四齡幼蟲1.60天,預蛹0.58天,蛹2.25天,全生育期9.32天。根據不同溫度下各蟲態歷期推算,在江西一年可發生6-9代,贛南則可發生7-10代.

習性

成蟲一生可交尾多次.每次交尾0.5-2小時,有的長達6小時以上,一次交尾後即能滿足其整個產卵期受精用。產卵前期一般8天左右.一天產卵1-7次,每次產3-32粒,一般6-11粒.日產卵5-85粒.平均30粒左右.每雌產卵量200-650粒。成蟲具有較強的耐飢力.高溫季節可活7-14天;絕食一周仍可多次交尾。卵產於葉背及其附近,通常8-11粒並豎排在一起。幼蟲同塊卵幾同時孵化,很整齊。初孵幼蟲集中在卵殼附近,停息6小時左右即分散。幼蟲四齡,脫皮時不食不動,身體呈弧形,用腹末節突起固著在植物上。爬行力較弱,能在植物株間擴散。在缺食情況下,有自殘習性,但比異色瓢蟲好得多。

蛹:老熟幼蟲化蛹前,以腹末節突起固定其軀體,化蛹時,脫下的皮殼置於蛹體尾端.化蛹部位,通常在葉背、葉面或附近,一般單個,也有數個聚集一處的。

取食:六斑月瓢蟲成幼蟲均可取食蚜蟲和木虱,成蟲日捕食蚜蟲量(包括成、若蚜)為桔蚜120-250頭,柏芽100-200頭,苜蓿蚜90-320頭,棉蚜210-410頭。

商業利用

六斑月瓢蟲六斑月瓢蟲

取食蚜蟲、木虱瓢蟲的繁殖利用

由於瓢蟲的成蟲和幼蟲均有自相殘殺的習性,又加上人工飼料還沒有做到工廠化。這給大量飼養帶來了困難,_當前國內對於瓢蟲以自然利用,人工助遷為主,飼養投放為輔。

越冬瓢蟲的保護在自然情況下越冬的瓢蟲,由於天敵和氣候的影響會造成大量的死亡。因此,在瓢蟲越冬前進行人工招引是保護瓢蟲安全越冬、積累大量蟲源的積極措施。湖北省鄖縣依據異色瓢蟲自然越冬的岩石裂縫模擬招引箱,能招引大量瓢蟲入箱越冬。箱以木製,深60厘米,寬45厘米,厚6-7厘米。箱的一端開口,箱口釘上5厘米寬的木條,兩邊留出0.5厘米的縫隙,以使瓢蟲出入。等瓢蟲入蟄結束後,用透明紙封閉縫隙,使箱內有微光,又擋風雨襲擊:要用一尼龍紗袋,袋內放入越冬異色瓢蟲成蟲10-20頭,或歷年自然越冬窩內的泥沙,腐殖質,石塊等約0.25公斤.將紗袋縫扎後.固定於箱內越冬,然後將招引箱嵌入異色瓢蟲自然越冬場所或安放在適合於異色瓢蟲越冬的地方即可招引大量異色瓢蟲進箱越冬。

異色瓢蟲有群集越冬的習性。因此可以在春季進行採集。異色瓢蟲越冬的場所一般在背風向陽,具有大岩石山上的石洞及石縫裡,另外,異色瓢蟲還有連年飛回老窩進行越冬的習性。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習性上山採集越冬瓢蟲.

採集的時間應掌握在春季當氣溫上升高10℃以上時進行。此時瓢蟲成蟲剛剛復甦而又未向外飛遷。

採集的用具可用盆、袋、籠,箱均可。但容器內放蟲不可過多,通風良好.濕度不可太大。採回後若不投放,要餵以人工飼料或自然飼科。
保護瓢蟲越冬

冬前室內飼養,增加抵抗能力。從田間採回來的瓢蟲,由手當時氣溫高.尚能取食括動,這時可讓瓢蟲多吃一點飼料,體內脂肪的含量增多,增強抵抗能力.

選擇越冬環境.人工保護越冬。適於越冬的溫度範圍:異色瓢蟲為一7-+10℃,七星瓢蟲一5-+5℃。相對濕度在70-80%。一般來說,防空洞,機井房都是比較適合的場所。也可在背風處挖深1米。上蓋土的小地窖.將盛瓢蟲的盒子或瓦盆放入.

新陳代謝加強,又缺少食物的早春。因此當氣溫上升到I0℃以上,瓢蟲開始活動以後,就要及時補給飼料。這時田間蚜蟲較少,可以餵一些人工半合成的代飼料.

人工助遷早春室內飼養.減少瓢蟲死亡。越冬瓢蟲死亡最多的時期.不是在嚴冬.而是在翌年氣溫升高,瓢蟲開始活動。每年4-5月份,小麥、大麥油菜苜蓿,豌豆.蔬菜 等作物上瓢蟲最多,可發動民眾捕捉,釋放於柑桔園內消滅柑桔蚜蟲。如四川的自貢市和重慶市近年於5月間從麥田引移七星瓢蟲、異色瓢蟲來防治柑桔蚜蟲,收到良好效果。捕捉時間最好在早晨和傍晚進行,因中午中午瓢蟲到麥子下部不易捕捉。捕捉的工具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如捕瓢網。

人工飼養及繁殖利用代飼料飼養瓢蟲,使成蟲正常產卵,幼蟲正常發育。
人工飼料

蘭淨江(1982)飼養異色瓢蟲的人工飼料配方:豬肝5克,蜂乳5克,蜂蜜1克,葡萄糖1克,酵母粉2克,尼泊金0.007克,苯甲酸鈉0.042克,清水10毫升較好,用這種糊狀飼料飼養的異色瓢蟲,每頭雌成蟲一生平均可產卵405.4頭:孵化率約達81.06%,產卵量約比以棉蚜為食料的對照低1/3孵化率比對照低10%左右。此種飼料既可飼養瓢蟲成蟲,又可飼養幼蟲。尚竟元等(1981)飼養異色瓢蟲的人工飼料配方:鮮豬肝3克。全雞蛋2克,白糖1克,蜂蜜1克,酵母片1克.水1.5克,再按每100克加Vc300毫克.用該飼科飼養異色瓢蟲能正常發育和繁殖。在配製時,先將鮮豬肝用組織搗碎機搗成勻漿,再後按比例混合均勻,貯存於冷箱冷凍盒內備用。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1977)飼養七星瓢蟲成蟲代飼料配方如下:

①鮮豬肝5克+蜂蜜1克;

②鮮豬肝5克+蜂蜜1克+蔗糖1克;

③鮮豬肝20克+蔗糖4克+蜂王漿1.5克+蜂蜜4克+VE0.1克;

④鮮豬肝5克+鮮豬胎盤5克+蜂蜜2克+蔗糖2克。

在22-28℃和每天24小時光照條件下飼養,其結果能滿足卵巢發育成熟的需要,能使七星瓢蟲產卵,但產卵率和平均產卵量仍低於食蚜的對照組。配製方法同異色瓢蟲人工飼料。

呂永賢等(1983)試驗的龜紋瓢蟲人工飼料配方:

①豬肝漿40毫升,蔗糖10克,蜂乳5毫升,蜂蜜5毫升,花粉、冰蚜適量;

②雞蛋(連蛋白)20毫升,牛肉膏20毫升,蔗糖等份量同①配方;

③生育酚膠丸1粒,亞油酸膠丸1粒,雞蛋30毫升,蔗糖等份量同①配方。

這三種飼料均能飼養幼蟲和成蟲。但與對照相比,其體重輕,發育歷期長,產卵少。①、②,③配方飼料飼養龜紋瓢蟲產卵量分別為30.0、16.3、14.6粒(對照為326粒),孵化率分別為93%,45%、73%(對照為98%)。

按各配方原料混合均勻(花粉、冰蚜不混合)後,加入少許瓊脂,使成軟質固態,存於冰櫃中,使用時取放於載體(蚜蟲寄主葉或女貞葉)上,花粉、冰蚜和水各自分別放置。
自然飼料

在瓢蟲人工飼料還沒有完全解決之前,瓢蟲的繁殖飼料主要是蚜蟲。4-5月份,各種樹木、作物及雜草等上蚜蟲較多,均可採集作為瓢蟲繁殖的飼料。也可利用蠶豆苗快速培育豆蚜、馬鈴薯芽培育桃蚜作為瓢蟲繁殖飼料。
飼養工具

飼養瓢蟲的工具要求不高,可用塑膠盒、廣口瓶、罐頭瓶、木框、尼龍紗底(60目)玻璃蓋的養蟲盒等。
瓢蟲飼養的管理

為了減少幼蟲飼養中互相殘食而引起的傷亡,可以採用同齡飼養的方法,即同一天孵化的幼蟲在一起餵養,到四齡時再分挑一次;或在容器內放一些摺疊紙,以增加阻隔。飼養工具應保持清潔。

人工繁殖時應餵足量蚜蟲,幼蟲3-4齡一定要增加餵蚜次數。餵食總量要多於該齡期的捕食量。

飼養密度:成蟲,每容器放瓢蟲不宜過多,如一個養蟲盒以4頭雌蟲和2頭雄蟲為宜;幼蟲以一個果醬瓶放100頭,每個瓦盆(直徑1.2尺左右)1000頭為宜。

飼養條件:飼養成蟲溫度以20-25℃,相對濕度60-80%為宜,飼養幼蟲溫度以18-23℃為宜。

卵塊產下後,如不立即使用,可冷藏於2-7℃的溫度下8-9天,卵孵化率仍可達80%以上。當卵粒變黑將孵化時,不能再冷藏。
田間釋放

瓢蟲卵、幼蟲、成蟲均可投放。釋放成蟲和幼蟲時,在投放前可將存放瓢蟲的容器內放一些雜草或樹葉,在放蟲時,即取附有瓢蟲的雜草和樹葉,放於柑桔樹枝丫上,讓其自行分散;投放即將孵化的卵時,將卵卡剪成小塊,用回形針釘在柑桔葉背面。不管放那種蟲態,都要力求均勻。投放時要儘量選擇無風的清晨和日落前進行。

一般投放以3-4齡幼蟲為主的成、幼蟲混合為好。因為初孵幼蟲抗逆力弱,成蟲易逃走。放適量的成蟲,是要它產卵,以小幼蟲接替將化蛹的老熟幼蟲捕食蚜蟲。為了提高效果,在投放成蟲時,可採用冷水浸一下或飢餓一下後再放,剪去或劃破後翅以後投放。投放瓢蟲應集中幾棵樹投放,瓢蚜比以1:150為宜。

鞘翅目(一)

鞘翅目通稱甲蟲。屬有翅亞綱、全變態類。具如下特點:體型大小差異甚大,體壁堅硬;口器咀嚼式;觸角形狀多樣,10-11節;前胸發達,中胸小盾片外露;前翅為角質硬化的鞘翅,後翅膜質;幼蟲為寡足型,少數為無足型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