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星瓢蟲

二星瓢蟲

二星瓢蟲,益蟲。體長4.5-5.3毫米;體寬3.1—4.0毫米。體周緣卵圓形,頭部黑色,複眼內側各有一個半圓形的黃白色斑,複眼黑色,觸角黃褐色,唇基白色,上唇黑色。前胸背板黃白色而有一“M”形黑斑,有時黑色部分擴大而成一個大斑。小盾片黑色。鞘翅桔紅至黃褐色,每一鞘翅中央各有一個黑色斑。鞘翅上的色斑變異甚大,向淺色型的變異時鞘翅上的黑斑縮小以至消失,或在黑斑邊緣有淺色的外環;向深色型變異時鞘翅基色為黑色,兩鞘翅上共有12個淺色斑,或僅有4個、2個淺色斑。腹面除腹部外緣黑褐色外,其餘部分為黑色。足黑至黑褐色。觸角約為額長的 1.5倍。後基線伸達腹板的3/4處而彎向前外側。爪的基部有一尖齒。

基本信息

常見變形

二星瓢蟲二星瓢蟲

常見的變型有橫紋變型、二斑變型、四斑變型、六斑變型、四室變型等

生物特性

以成蟲在向陽的牆縫、屋角、房檐等處越冬。3、4月開始活動,遷入麥田捕食麥蚜並繁殖。關中麥田發生量少。春季苜蓿、油菜及果樹上亦有發生,6月遷入棉田,在棉田發生期短,6月底幾絕跡。渭北塬區及陝北春麥區麥田發生量較大。據觀察,關中地區春季至6月底可發生3代,各蟲態歷期為:卵期7天,幼蟲期10天,蛹期5天。5月間1-4齡幼蟲每天取食棉蚜量分別為:4、11、25、38頭:成蟲日食蚜量平均為82.3頭。

基本內容

中文名稱: 二星瓢蟲

拉丁文名: Adalia bipunctata (Linnaeus)

目名稱: 鞘翅目

科名稱: 瓢蟲科

亞科名稱: 瓢蟲亞科

屬名稱: Adalia

形態特徵: 體長4.5-5.3毫米;體寬3.1—4.0毫米。體周緣卵圓形,頭部黑色,複眼內側各有一個半圓形的黃白色斑,複眼黑色,觸角黃褐色,唇基白色,上唇黑色。前胸背板黃白色而有一“M”形黑斑,有時黑色部分擴大而成一個大斑。小盾片黑色。鞘翅桔紅至黃褐色,每一鞘翅中央各有一個黑色斑。鞘翅上的色斑變異甚大,向淺色型的變異時鞘翅上的黑斑縮小以至消失,或在黑斑邊緣有淺色的外環;向深色型的變異時鞘翅基色為黑色,兩鞘翅上共有12個淺色斑,或僅有4個、2個淺色斑。腹面除腹部外緣黑褐色外,其餘部分為黑色。足黑至黑褐色。觸角約為額長的 1.5倍。後基線伸達腹板的3/4處而彎向前外側。爪的基部有一尖齒。

寄主: 桃粉蚜,棉蚜,麥二叉蚜等

地理分布: 北京、河北、山東、江蘇、福建;亞洲,非洲,歐洲,南美洲

非常熟悉的一種昆蟲,不少有關瓢蟲行為、遺傳、生態等知識來自對二星瓢蟲的研究。鞘翅上斑色變化多端 (約100種),; 歐洲的不少昆蟲學家及遺傳學家對二星瓢蟲的遺傳規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二星瓢蟲還可用作環境污染的指標。從館藏的標本可知,以前 (如二十年前) 北京有不少二星瓢蟲 (二星型占多數),菜地里也有也不少,但目前在北京已很少見了,不知是什麼原因?

二星瓢蟲二星瓢蟲

瓢蟲

瓢蟲為鞘翅目瓢蟲科圓形突起的甲蟲的通稱,是體色鮮艷的小型昆蟲,常具紅、黑或黃色斑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