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囊光柄菇

異囊光柄菇

子實體小。菌蓋直徑3-5cm,扁半球形,至扁平。中央臍狀凸起,乳黃至褐色,中央往往色深,表面乾,有鱗片及絨毛,邊緣有條紋且延伸和撕裂狀。

基本信息

屬性

中文學名:異囊光柄菇
拉丁學名:Pluteus amphicystis Sing.
中文別名:兩面囊光柄菇
同物異名:
分類地位:傘菌目、光柄菇科、光柄菇
形態特徵:子實體小。菌蓋直徑3-5cm,扁半球形,至扁平。中央臍狀凸起,乳黃至褐色,中央往往色深,表面乾,有鱗片及絨毛,邊緣有條紋且延伸和撕裂狀。菌肉白色,薄,傷不變色,無明顯氣味。菌褶粉紅色至肉色,老後色暗,離生,不等長,稍寬,邊緣粗糙。菌柄細長,圓柱形,長3-10cm,粗0.3-0.5cm,淺黃褐色,被小鱗片和絨毛及暗褐色條紋,基部稍膨大且有白色絨毛,內部空心。四擔孢子,孢子近球形至寬橢圓形,光滑,帶粉紅色,4.5-7.5μm×3.5-5μm。褶側囊體紡錘狀或棱形,頂端突起,褶緣囊體呈泡囊狀,頂部有結晶狀附屬物
生態習性:在闊葉林中倒腐木上群生。
分布地區:海南、廣東等。

經濟用途:

食毒不明。可能對木材有分解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