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鶻行

《畫鶻行》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題畫詩。此詩體現了詩人的主體意識對原畫意境的延伸和超越。詩人從畫中之鶻不能飛去生情,生髮可能完全與畫家無乾的想像,全憑自己的情思和想像發揮,將隱藏在內心的某種矛盾之情賦予了眼中之鶻。詩人之神與畫鶻之神的融通,創造了較之原畫更為出人意料的境界。

作品原文

畫鶻行

高堂見生鶻 ,颯爽動秋骨 。

初驚無拘攣 ,何得立突兀 。

乃知畫師妙,巧刮造化窟 。

寫作神駿姿 ,充君眼中物。

烏鵲滿樛枝 ,軒然恐其出 。

側腦看青霄 ,寧為眾禽沒。

長翮如刀劍 ,人寰可超越 。

乾坤空崢嶸 ,粉墨且蕭瑟 。

緬思雲沙際 ,自有煙霧質 。

吾今意何傷,顧步獨紆鬱 。

作品注釋

⑴畫鶻行:《全唐詩》校:“一作畫雕。”

⑵生:《全唐詩》校:“一作老。”

⑶颯爽:勁捷,神采飛動。秋骨:鶻至秋日換羽後更矯健,善搏擊。

⑷拘攣:束縛。潘岳《西征賦》:“陋吾人之拘攣。”攣,《全唐詩》校:“一作卷。”

⑸突兀:居高而醒目。

⑹“巧刮”句:謂畫師巧奪天工。巧,原作“功”,《全唐詩》校:“一作巧。”造化窟,指化育萬物的天。《列子》:造化者,其巧妙而功深。

⑺作:《全唐詩》校:“一作此。”

⑻樛枝:向下彎曲的樹枝。《詩》:“南有樛木。”《傳》:“木下曲曰樛。”

⑼軒然:騷亂貌。

⑽側腦:斜仰起頭。指畫鵲。

⑾長翮:翅膀。

⑿人寰:人世間。《舞鶴賦》:“歸人寰之喧卑。”

⒀“乾坤”句:即“天空任鳥飛”意。崢嶸,高曠貌。

⒁粉墨:繪畫用的顏料。此指畫。《漢書》黃瓊疏:“朱紫共色,粉墨雜糅。”

⒂緬思:沉思。思,《全唐詩》校:“一作想。”

⒃煙霧質:指翱翔於雲霧之中的真鶻。

⒄顧步:低頭漫步。纖郁:憂思鬱結。《西京雜記》:路喬如《鶴賦》:“宛修頸而顧步。”阮德如詩:“顧步懷想像。”《楚辭》:“憂紆兮鬱郁。”陸士衡詩:“紆鬱遊子情。”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杜甫晚年時期,當時杜甫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觸怒唐肅宗,政治地位岌岌可危,正處於進退兩難之際。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此詩體現了詩人的主體意識對畫意的延伸。畫家將鶻畫成突兀之狀,可能有一種寓意,或是能傳鶻之神的一種最佳審美態勢。可是杜甫卻筆筆翻轉,從鶻不能飛去生情,生髮可能完全與畫家無乾的想像:它既無“絛旋”束縛,為何不高飛去?原來,它是不肯與凡鳥並飛。自“側腦”句以下,可說是杜甫在“畫鶻”了,他將畫家傳鶻之神的“側腦看青霄”句,全憑自己的情思和想像發揮:你“長融如刀劍,人寰可超越”,卻傲立如此,不肯高飛遠舉,任“乾坤空崢嶸”,自甘處身於這簫瑟粉墨之間;可是鶻不飛,眾鳥卻一樣紛飛;“緬思雲沙際,自有煙霧質”這些詩句里,杜甫將隱藏在內心的某種矛盾之情賦予了眼中之鶻。“顧步獨紆鬱”,是詩人自身神態與鶻之神態的映襯。

杜甫當時正處於進退兩難之際,鶻之欲飛未飛,正是他矛盾心情的寫照。《畫鶻行》是杜甫“對此融心神”的典範之作,“初驚”、“緬思”是他主體融入的標誌,畫家筆下之鶻,完全轉化為詩人心中意中之鶻了。詩人主體之神與畫鶻客體之神的融通,創造了獨立於原畫的新境界——較之原畫更出人意外的境界,對畫作的意境給予了大大的引申。

名家評論

《唐詩歸》:

鍾云:“生鶻”便妙(“高堂”句下)。鍾云:不讀此二語,不知起句“見生鶻”三字之妙(“烏鵲”二句下)。鍾云:四語自悲自負(“乾坤”四句下)。

《杜臆》:

贊畫之妙曰如生,此徑雲“見生鶻”、高人一等。至以“颯爽動秋骨”、“軒然恐其出”,形容生鶻甚妙。“乾坤空崢嶸”以下,又進一等,匪夷所思。

《杜詩解》:

詠鶻便筆筆純用鶻勢:起時,瞥然飛到人眼前;結時,瞥然飛出人意外。真是自來未見如此俊物也。“初驚”,一奇;“何得”,一奇;“乃知”,一奇。接連用三奇筆,都從“颯爽動秋骨”五字中,跳脫而出也。

《杜詩詳註》:

此寫畫鶻神妙。酷似生鶻,抑揚盡致。寫鵲恐其出擊,疑於真鶻矣;乃仰天而不肯沒去,則畫鶻也。長翮可任超越,又疑具鶻矣;乃墨痕似帶蕭瑟,亦畫鶻也。語意層層跌宕(“烏鵲”八句下)。

《繭齋詩談》:

即作真鶻形容,已是贊畫入妙,與《畫鷹》同法。借作英雄失路之感。

《唐宋詩醇》:

刻意寫少,筆力起伏頓挫,譬之畫家,幾於入木三分。

《讀杜心解》:

公《畫鷹》詩云:“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是言畫者欲飛也。公題畫詩,多如此作意,今此詩卻又筆筆翻轉,都從不能飛去生情。

《杜詩鏡銓》:

即就畫鶻寄慨,結法又別(“緬思”四句下)。

《王闓運手批唐詩選》:

與“堂上楓樹”一種用筆。此入五言嫌小巧,幸有“物”韻振拔之。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