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保鮮術

番茄保鮮術

番茄保鮮術是使番茄在採摘後延長其保鮮期的技術,一般普通的方法是根據番茄本身的條件通過調節環境條件來延長其保鮮期,比如合適的溫度、適度、氣體等。然而科學家研究發現可以通過抑制基因表達可使番茄保鮮期延長。

概述

番茄番茄

番茄是冷敏感作物,果實長時間低於8℃會發生冷害。番茄的成熟階段分為:綠熟期、微 熟期、半熟期(半紅)、堅熟期(紅而硬)和軟熟期 (紅而軟)。鮮食番茄多為半熟期至堅熟期採摘,但不能進行長期貯藏。綠熟至頂紅期的果實具有一定的耐貯性和抗病性,在貯藏中能後熟轉紅。長期貯藏的番茄應在綠熟期採收。

番茄的保鮮技術有兩種,一種是根據番茄的生長特性,通過調節環境條件來延長其儲存期;科學家還發現通過抑制兩基因表達可使番茄保鮮期延長一個月。

物理保鮮術

貯藏指標

①溫度:綠熟11~13℃,粉紅熟10~12℃,紅熟7~10℃;
②氣體:氧氣3%,二氧化碳0~5%;
③濕度:90%~95%;
④冷害:綠熟10℃,粉紅熟8℃,紅熟5℃;
⑤氣體傷害閾值:氧氣1%,二氧化碳>5%;
⑥貯藏期:30~50天。

技術工藝

番茄貯存、保鮮番茄貯存、保鮮

頂紅期無傷適時採收→剔除傷、殘、病果實→適當分級(大小成熟顏色)→田間裝入內襯保鮮袋的箱中→果柄向上分層擺放→中層加入保鮮劑→紮緊袋口→運輸→及時入庫於11~12℃下敞口預冷20~24小時→加入防腐劑→紮緊口袋→碼垛→於11~13℃貯藏即可,但要依據成熟度選擇最適貯藏溫度,如綠熟11~13℃,粉紅熟lO~12℃,紅熟7~10℃。

影響因素

(1)品種 品種間耐貯藏性差異很大,一般皮厚、種腔小、子室少、果肉緊密,乾物質含量高,中等大小的果實耐貯藏;不同皮色的耐貯藏性為黃品種 >紅色 >粉紅色,中、晚熟 >早熟。一般生產耐藏品種有:橘黃佳辰,大黃1號、滿絲、弗羅里達、蘋果青、台灣紅、 強紅、強力米壽等,秋大棚栽培的特洛皮克、大粉、蘇抗5號、歷紅 2號等。

(2)氣體 番茄適用於氣調貯藏,低氧可有效地抑制呼吸,減少腐爛,但氧低於1%,將導致風味失調。而提高貯藏環境中的二氧化碳,對番茄保鮮幾乎沒有作用,且當13℃時,二氧化碳 >5%易造成番茄傷害。在19~23℃下,番茄完熟速度筐裝為氣調的2.6倍,既快速降氧可有效地抑制完熟。

注意事項

(1)適時採收。根據用途、貯藏銷售時間,確定採收時的成熟度,一般頂紅熟果實最耐貯藏。
(2)成熟度。番茄成熟度一般劃分為5級,即綠熟期,頂紅期(微熟期)、半熟期(半紅期)、堅熟期(紅而硬)和軟熟期(紅而軟)。
(3)完熟。綠熟番茄完熟質量最好的溫度為18~21℃, >27℃不能正常完熱。14~16℃既能正常完熟,又可減少腐爛,屬最佳溫度,完熟期需7~14天。
(4)催熱。內源與外源乙烯對番茄均有較強的催熟作用,20~25℃十85%~95%濕度十100~150mg/L乙烯,24~48小時綠熟番茄即可催熟。
(5)病害。番茄主要貯藏病害為交鏈孢菌引起的軟腐病。
(6)冷害症狀。水漬狀斑點,組織壞死。

基因方法

科學家通過抑制促成熟從而延長了番茄的保存期達30天。Asis Datta及其同事發現了兩種酶——α-甘露糖苷酶(α-Man)和β-D-N-乙醯己糖胺酶(β-Hex)在番茄的成熟過程的關鍵階段在番茄內部積累。
這些科學家明確地把α-Man 和β-Hex與成熟有關的果實變軟聯繫了起來,人們特別關注這種現象是因為過度變軟占了收穫後果實損失的40%。這組作者利用遺傳工程讓番茄的這些酶“沉默”,並報告說,缺乏α-Man的堅硬程度是傳統番茄的約2.5倍,而缺乏β-Hex的番茄的堅硬程度是傳統番茄的2倍。這兩種轉基因番茄保持了它們的質地和堅硬程度長達45天,相比之下傳統番茄在15天之後就開始萎縮並失去了質地。
這組科學家發現,這種轉基因番茄植株生長正常,而且產生了典型數量的植物體和以典型速率成熟的果實。這組作者說,操縱改變成熟速度和期限的酶可能有助於改善番茄的保存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