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城北公園

番禺城北公園

番禺城北公園位於廣州市番禺區東環街道,北接星海路(東西走向),東臨迎賓路(南北走向),西靠光明北路、南至東環路,面積約占48.2公頃。番禺城北公園規劃目標是合理有效地利用地勢條件,將城北公園建成一個以全區市民為服務對象,以提供體育、文化休閒活動為主題的公園,也就是說城北公園將是番禺區未來的文化藝術、體育休閒中心。

基本信息

未來規劃

按照城市規劃,番禺未來的文化藝術、體育休閒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的山體公園和青少宮已經相繼完工並投入使用,為番禺的廣大市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休閒娛樂環境。

城北公園的規劃建設,有利於番禺區市橋組團的北區開發,提升整個區域的人民生活居住水平,提高番禺區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滿足廣大民眾的文化娛樂需求,從而能更好地推進番禺區地城市化建設。

布局結構

整個城北公園的規劃用地形狀呈南北長,東西短的不規則形狀,地形大致以東南方向的山體為主,西北是農田與河涌交織的平緩地形。本著合理有效地利用用地條件,體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一以及充分利用山體和水域的優美環境的規劃原則,城北公園的整個規劃空間被規劃為:一個空間視覺中心,三條次景觀軸線,三大視覺興奮點等三大部分。

番禺城北公園景色圖片 番禺城北公園景色圖片

一個空間視覺中心就是將規劃公園區內最大的公共空間----山林綠地作為區內的空間視覺中心,並與南北邊的廣場、綠地、公園緊密聯繫,展開形成一條主景觀軸線,以山林綠地的美景滲透在主景觀軸。三條次景觀軸線就是把區內的主幹道、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建築軸線和百步雲梯組合作為次景觀軸線,從而最佳化附近的人居環境。而三大視覺興奮點,就是把三座大型公共建築----青少年活動中心、藝術中心和圖書館精心設計成為區內的視覺興奮點。

這樣,規劃就將山體的自然生態綠地以及區內的自然河涌跟由區內主幹道、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建築軸線和百步雲梯等景物形成主次有序的空間層次結合起來,為大眾提供了一個集文化休閒、娛樂和體育運動於一體的活動場所。其大膽獨特的設計理念,不僅符合了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文明番禺的要求,更是符合了番禺區自身的實際。

公共設施

番禺城北公園 番禺城北公園

規劃建設城北公園,目標就是要使其成為未來的文化藝術、體育休閒中心,其目的就是為市民提供服務。因此,搞好區內的道路交通等公共設施規劃極其重要,而搞好與城市主幹道的連線更是不容有失。

在公園區內,寬廣的水泥混凝土結構的主幹道可以達到每一個功能建築;由小石頭或者是石板建成的小路和園林路則可以把你帶到公園裡每一個你喜歡的地方,以滿足人們漫步、參觀、休憩等的步行環境要求。

為了方便一些開車前來的休閒的市民,公園還規劃了分布遍及整個公園的多個小停車場,其中青少年活動中心、藝術中心和圖書館的停車位則是集中布置,停車場位置都規劃在各主要建築和體育設施附近,以方便市民使用。

番禺城北公園 番禺城北公園

為了保證公園裡的環境,公園與外界連通的大型公交站場以及停車場都被規劃在公園的規劃範圍之外,並加強了公交的換乘,在幹道上還相應地設定了港灣式地停靠站供乘客上下。

改造工程

番禺區今年“青山綠地”的另一個重點工程——城北公園林相改造工程,目前已經完成招標,“五一”長假後,施工隊將進場施工。90天后,一個樹種搭配更加合理、景觀更加秀麗的城北公園,將出現在市民的眼前。

番禺區領導十分重視城北公園林相改造

據了解,此項工程委託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設計,由番禺區林果中心負責組織實施,工程經過專家論證、財政評審、上網招標等程式,於日前確定了中標單位。“五一”長假後,將正式動工,預計90天后完成全部工程。此項工程總投資355.8萬元,需種植各種優質綠化樹36537株。

城北公園的林相改造工程是我區青山綠地重點工程之一,區委、區政府對此十分重視。去年年底,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余楚風和副區長戴永昌等區領導,對此工程的開展作了批示,要求區林業主管部門重點抓好本工程建設,嚴把質量關,儘快將其建成一個造林綠化的樣板工程。

林相改造分三個區域規劃

據了解,根據城北公園的地形和未來發展方向,工程設計將整個城北公園劃分為三個區域:璃頭崗為保健林區,面積6.70公頃,主要配置具有殺菌作用的樟樹樹種,木蘭科、杜英科和桃金孃科樹種作為重要補充,同時點綴觀花樹種;珠坑崗為景觀林區,面積18.80公頃,主要種植南亞熱帶群種,以形成地帶性森林景觀,主要配置長壽的高大喬木,適當增加其它層次的樹種和觀花樹種;青少年活動中心西南側至原收容站的土地劃分為休閒林區,面積16.95公頃,主要種植賞心悅目的觀賞樹種和具有人文內涵的樹種,包括紅花紫荊、大葉紫薇、菩提榕等。

在苗木選擇上,要求假植苗和土球苗,苗木主幹2米以上,胸徑5~6厘米,根系完整、無病蟲害、長勢良好的樹木。四季桂花苗木自然高2.5米以上,冠幅1.5米以上。

將對林地進行帶狀清理

據了解,為了達到林相改造的預期效果,將沿等高線進行帶狀清理,清理頻寬3米,保留頻寬1米。

清理時要求遵循以下原則:除去清理帶上所有攀附植物、雜草,放置在保留帶上;伐掉清理帶上胸徑20厘米以下的大葉相思、桉樹;保留所有地帶性闊葉樹種,包括台灣相思;枯立木和病木則不分樹種全部伐掉;石頭山和土層厚度小於20厘米的地段不清理;環山水泥路旁10米內不清理;中部直徑大於5厘米的伐倒木和枝幹運出林外,其它伐倒木枝椏、樹葉覆蓋地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