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石榴乾枯病

番石榴是一種兼有藥用價值的熱帶水果,在廣州郊區有較長的種植歷史,是當地種植的主要水果之一近10多年來,廣州郊區的果園普遍發生死株現象,關於番石榴死株的研究,國外報導有枯萎病(FusariumoxysporumSchlechtf.psidiPraead。

基本信息

中文病名:番石榴乾枯病
英文病名:Commonguavadrywilt
病原類別: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PaecilomycesvariotiBain.
危害部位:主幹和主枝。
危害對象:番石榴
分布:廣州。

病原形態特徵

在PDA培養基上,菌落擴展較快,初為白色,後反面呈黃褐色或淡紅色,表麵粉狀。分生孢子梗有隔膜,多匍匐,大都較短,有1~2層分枝。瓶梗稍長,常有1隔膜,隔膜間縊縮,3~4個輪生,頂端較尖,大小為15~20×3μm,瓶梗與瓶梗間,頂端分得較開,但初期在菌絲上常只產生瓶梗。分生孢子長串生,無色,形態多變,大致有2種,一種近橢圓形或卵形,3~5×2~3μm;另一種近圓筒形,5~10×2~3.5μm。

生理生化特徵

病菌最適生長溫度30℃,在25℃適於生長,20℃生長緩慢,15℃或35℃不能生長。

侵染循環

病菌以菌絲體在病殘體上越冬。

發病條件

溫暖潮濕有利於病害的發生。

危害症狀

發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只是沿病組織兩側略有凹痕,表皮淡褐色,無裂痕,削開表皮可見木質部呈棕色或灰至灰褐色,病健交界明顯,隨著病部擴展,病健交界處微有裂痕,稍凹陷,不久在病組織表面出現許多泡斑,後出現白色粉狀物,即病原菌的子實體。此病常從樹根或樹幹至樹梢沿樹的一側發展,葉變黃乾枯,最後全株枯死,樹皮縱裂,根部亦腐爛,有時只有個別主枝幹枯,樹幹一側枯死,而另一側在一段時間內仍正常生長。病菌從根部、樹幹或主枝某一部位侵入,垂直擴展較快,橫向擴展較慢,田間發病中心明顯。

防治方法

1.結合修剪清園,將病枝、病葉、病果清出園外燒掉,減少病源。
2.發現病害後及時用藥除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