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漢字]

番[漢字]
番[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番,讀作fān,也作pān(地名,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 基本字義: ⒈ 遍數,次,回:三番五次。 ⒉ 輪流更代:輪番。更(gēng )番。 ⒊ 稱外國的或外族的:番邦。番茄。番薯。 ⒋ 倍:產量翻了二番。

基本信息

部首筆畫

部首:田

部外筆畫:7

總筆畫:12

五筆86:tolf

五筆98:tolf

倉頡:hdw

四角號碼:20609

鄭碼:pfki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56A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釆田

漢字部件分解:釆田

筆順編號:343123425121

筆順讀寫:撇、點、撇、橫、豎、撇、點、豎、橫折、橫、豎、橫

漢字演變

番[漢字] 番[漢字]

詳細解釋

〈動〉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象野獸的足掌和爪,下面的“田”象獸足踩出的印子。

①本義:獸足。②更替,替代,,輪流。

更替,輪值 [take turns]

頓兵一萬,番代往來。——《北史·賀弼傳》

漏鼓移則番代。——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番代(輪流更換);番休(輪流休息);番更(輪流巡夜)

用同“翻” [turn]。如:番將轉來(翻轉過來);番修(翻修);番身(翻身)

1.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象野獸的足掌和爪,下面的“田”象獸足踩出的印子。

①本義:獸足。②更替,替代,,輪流。

2.

更替,輪值 [take turns]

頓兵一萬,番代往來。——《北史·賀弼傳》

漏鼓移則番代。——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番代(輪流更換);番休(輪流休息);番更(輪流巡夜)

4.

用同“翻” [turn]。如:番將轉來(翻轉過來);番修(翻修);番身(翻身)

〈量〉

次,回 [time]

迭為三番。——《列子·湯問》

又如:幾番風雨;番把(幾次);番番是福(每件事都吉利)。

種 [a kind of]。如:別有一番天地;別有一番滋味;一番江水一番魚。

片;枚;塊 [piece]

宮中造清思院新殿,用銅鏡三千片,黃白金薄十萬番。——《舊唐書》

古代計算紙張的單位 [sheet]

[杜暹]秩滿歸,吏以紙萬番贐之,暹為受百番。——《新唐書》

倍 [time;fold]。如:翻番;翻了一番。

1.

次,回 [time]

迭為三番。——《列子·湯問》

2.

又如:幾番風雨;番把(幾次);番番是福(每件事都吉利)。

3.

種 [a kind of]。如:別有一番天地;別有一番滋味;一番江水一番魚。

4.

片;枚;塊 [piece]

宮中造清思院新殿,用銅鏡三千片,黃白金薄十萬番。——《舊唐書》

5.

古代計算紙張的單位 [sheet]

[杜暹]秩滿歸,吏以紙萬番贐之,暹為受百番。——《新唐書》

6.

倍 [time;fold]。如:翻番;翻了一番。

〈形〉

舊時對西方邊境各少數民族和外國的稱呼 [foreign]。如:番西(四川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番錢(外族錢幣);番王(少數民族的領袖);番客(指客居中國的外族人或外國人;或客居南洋的中國人)。

通“蕃”。草木茂盛 [luxuriant;flourishing]

子子孫孫,永永番昌。——漢《白石神君碑》

1.

舊時對西方邊境各少數民族和外國的稱呼 [foreign]。如:番西(四川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番錢(外族錢幣);番王(少數民族的領袖);番客(指客居中國的外族人或外國人;或客居南洋的中國人)。

2.

通“蕃”。草木茂盛 [luxuriant;flourishing]

子子孫孫,永永番昌。——漢《白石神君碑》

〈名〉

通“藩”。籬笆 [fence]

抗折其貌以象墁(màn;以泥茨塗屋)茨番閼(è;雍塞)也。——《荀子·禮論》。楊倞註:“番,讀為藩。藩籬也。”

另見 pān

1.

通“藩”。籬笆 [fence]

抗折其貌以象墁(màn;以泥茨塗屋)茨番閼(è;雍塞)也。——《荀子·禮論》。楊倞註:“番,讀為藩。藩籬也。”

2.

另見 pān

〈名〉

皇父卿士,番維司徒。——《詩·小雅》

另見 fān

1.

皇父卿士,番維司徒。——《詩·小雅》

2.

另見 fān

fān 形聲字。從釆從田,從田地採收為番今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古代的地域名。“釆”意為“獸足”。“釆”與“田”聯合起來表示“田地上的獸足跡”。

本義:田地里的動物足跡。引申義:田地上面左右交替的兩行動物行走足跡。

再引申義:左右交替。

說明:中國古代稱外國為“番”(“土番”、“番邦”等),這是因為番邦來朝,番邦使節雲集朝廷,為了便於天子逐一認識交談,典禮官就將各位使節分列成左右兩行,天子按照先後次序,先同左邊第一位使節寒暄交談,接著再與右邊第一位使節寒暄交談,……依次類推。天子每見一位使節,典禮官都會報告其邦其國的稱號,即所謂“番號”。就這樣,天子用左右交替的辦法完成見面交談這一重要禮儀程式。

常用詞組

番 [fān]

番邦 fān bāng

[foreign country] 舊指外國或外族。

番菜 fān cài

[European food] 舊指西餐。

番瓜 fān guā

[pumpkin] 〈方〉∶南瓜。

番號 fān hào

[unit designation] 部隊的編號。

番茄 fān qié

[tomato] 又叫西紅柿。一種番茄屬植物;為取其果實而廣泛栽培,葉偶數羽狀,花黃色。

番薯 fān shǔ

[sweet potato] 〈方〉∶甘薯

1.

番邦 fān bāng

[foreign country] 舊指外國或外族。

2.

番菜 fān cài

[European food] 舊指西餐。

3.

番瓜 fān guā

[pumpkin] 〈方〉∶南瓜。

4.

番號 fān hào

[unit designation] 部隊的編號。

5.

番茄 fān qié

[tomato] 又叫西紅柿。一種番茄屬植物;為取其果實而廣泛栽培,葉偶數羽狀,花黃色。

6.

番薯 fān shǔ

[sweet potato] 〈方〉∶甘薯

番 [pān]

番禺 pān yú

[Panyu county] 地名。在廣州市南郊,現為番禺區。

特別說明

1. “番”也指邊遠少數民族或外國部族。這是指在中國帝王接見這些部族代表時,常讓他們排成左右兩行,帝王從兩行中間走過,邊走邊左右交替地同代表們問答交談。這些讓帝王左右交替見面的遠方部族代表,或他們所代表的部族,由此被總稱為“番”,他們各自的稱號,被總稱為“番號”。外邦外族的話被總稱為“番話”。把番話翻譯成中國話,也叫“番”(即“翻”),這是因為譯員在中間,左邊是外族代表,右邊是帝王,譯員把頭轉向外族代表,同他對了話之後,又轉過頭來,把番語譯給帝王聽,即譯員的頭需要左右交替做同樣的事,所以口譯也叫做“番”。

2. “番”的《說文》解釋:“獸足謂之番”。誤。應該說“獸足謂之蹯”。“蹯”字從足從番。“番”意為“左右輪流交替”。“足”與“番”聯合起來表示“左右交替著地的足”,即“獸足”。因為動物的四足在行走的時候,是先把斜對著的兩足一起提起、移到前面著地,然後將另一對足一起提起、移到前面著地,即兩對足交替移動,實現行走。而在奔跑的時候,則是前面一對足與後面一對足交替移動到前面。

3. “番”字的本義完好地保存在番字族漢字中。番字族漢字有:蹯、翻、蕃、幡、燔、墦、璠、膰、羳、襎、繙、轓、橎、旙、憣、嬏、鐇、播、嶓等。

〈名〉

通“藩”。籬笆,可種植物,或養動物。

抗折其貌以象墁(màn;以泥茨塗屋)茨番閼(è;雍塞)也。――《荀子·禮論》。楊倞註:“番,讀為藩。藩籬也。”

另見 pān

番邦fān bāng

舊指外國或外族。

番菜fān cài

舊指西餐。

番瓜fān guā

[方]∶南瓜。

番號fān hào

部隊的編號。

番茄fān qié

又叫西紅柿。一種番茄屬植物;為取其果實而廣泛栽培,葉偶數羽狀,花黃色。

番薯fān shǔ

[方]∶甘薯。

番pān

〈名〉

皇父卿士,番維司徒。――《詩·小雅》

另見 fān

番禺pān yú

地名。在廣州市南郊。

番fān ㄈㄢˉ

(1)遍數,次,回:三~五次。

(2)輪流更代:輪番。更(gēng)番。

(3)稱外國的或外族的:番邦。番茄。番薯。

(4)幾何級數:翻一番是原來的2倍,翻兩番是原來的4倍,翻三番是原來的8倍,翻四番是原來的16倍……;和倍不同,倍是算術級數。

(5)用於計算麻將所胡分數的單位。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廣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音煩。《說文》獸足謂之番,從釆,田象其掌。或作蹯。
又《廣韻》《集韻》《韻會》孚袁切《正韻》孚艱切,音翻。數也,遞也。《前漢·武帝紀》賢良直宿東番。
又山名。《山海經》番條之山,無草木,多沙。
又《集韻》蒲波切《正韻》蒲禾切,音婆。鄱陽豫章縣。《史記·伍子胥傳》闔閭使太子夫差將兵伐楚,取番。《注》索隱曰:蓋鄱陽也。
又番吾,趙地。《戰國策》秦甲涉河,逾漳據番吾,則兵必戰於邯鄲之下矣。《釋文》番,音婆。
又音蒲。亦音盤。《括地誌》蒲吾,故東今之眞定府平山縣,卽漢番吾。番,當音蒲。
又姓。《史記·河渠書》河東守番系。《注》番,音婆。
又音潘。詩小雅云:番維司徒。番,氏也。《前漢·高帝紀》故衡山王吳芮與子二人,兄子一人,從百粵之兵,以佐諸侯誅暴秦,有大功,諸侯立以為王項羽侵奪之地,謂之番君。《釋文》番,音蒲何反。《正字通》姓譜,潘姓為周文王畢公之後,食采於潘,因氏。讀判平聲。番姓為吳芮封番君,支孫因氏,讀婆。字彙番姓亦音潘,合潘番二姓為一音。誤。
又《廣韻》普官切《集韻》《韻會》鋪官切,音潘。番禺,南海地名。《史記·貨殖傳》番禺,亦其一都會也。珠璣,犀,瑇瑁,果布之湊。《左思·蜀都賦》蒟醬流味於番禺之鄕。《釋文》番,音潘。《注》西北牂牁江廣數里,出番禺城下。
又《廣韻》薄官切《集韻》蒲官切,音槃。番和,縣名。在張掖郡。見《前漢·地理志》。
又《後漢·來歙傳》歙從番須回中徑至略陽。《注》番,音盤。番須,回中,地名。
又《廣韻》博禾切《集韻》《韻會》逋禾切《正韻》補禾切,音波。《爾雅·釋訓》番番,勇也。《書·秦誓》番番良士。《傳》武勇番番之良士。《詩·大雅》申伯番番。《傳》番番,武勇貌。
又《廣韻》《集韻》補過切,音播。獸足。
又《集韻》孚萬切《韻會》甫患切,音販。與音翻義同。《杜甫詩》會須上番看成竹。《獨孤及詩》舊日霜毛一番新,別時芳草兩回春。
又《集韻》普半切,音判。縣名。在上谷。本亦作潘。
又《史記·扁鵲倉公傳》切之得番隂脈,番隂脈入虛裏乗肺脈。《注》番音芳遠反。

拼音是fan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